水镜之下的众人并不太能懂“八卦”具体是什么意思,有些通晓奇门的人甚至在思考八卦易数和这首诗有什么关系。但是水镜中的语气颇有些玩味,他们模模糊糊觉得可能是有什么乐子,一下子兴趣就来了,纷纷支起耳朵。
正是夜幕之时,有的人家摆上了晚饭,兴致勃勃地等着水镜里的“八卦”下饭,结果下一秒就听到水镜里说:
【至于这个八卦说法是什么,我们把剩下的就说完了一起讲。】
诸天万朝的老祖宗们:......
就这?就这?
刘彻愤而将一颗果脯放到案上,咬着牙没好气道:“在朕的面前还敢卖关子,当真是无礼至极!”
卫青看着自家陛下气得想打人的样子,忍着笑出言提醒道:“陛下,楚姑娘并不知晓我等的存在。”
怎么算在您面前卖关子呢?
刘彻听了表情一滞,随即更加不爽了,有气没处撒,真是憋屈!但是提醒他的人是卫青,他也没法儿发火,只好狠狠地瞪了一眼水镜。
下次的作业朕不交了!
老祖宗们有一种深深地被戏耍了的感觉,如果在现场,高低得喝声倒彩扔几把菜叶。
如果楚棠知道这一切的话一定会大呼冤枉,她只是想浅浅地卖个关子留一个悬念,顺便给后面的主题分析做铺垫,真的不是故意戏耍听众啊!
尤其听众还是她的老祖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里是一句写景。月明星稀的夜晚,乌鸦纷纷南飞,找寻依托,绕着大树飞了好多圈,不知道可以栖息在哪些树枝上呢?按照老板一贯的心机,大家一听就明白他的言下之意了吧!】
水镜之下,元稹收回目光笑着摇头,挑眉和对面的人打趣:“乐天可明白魏武帝的心机?”
白居易但笑,学着他的样子挑眉反问:“微之可明白?”
见好友不接话茬,元稹也不在意,看着水镜里早已熟稔于心的诗句,回答道:
“汉末诸雄鼎立,天下才士好比这彷徨无归乌鹊,欲寻明主,却无所适从,魏武此句,却是在提醒他们要择善木而栖。”
至于“善木”是谁,不言而喻。
白居易起身,负手仰头,似是在看水镜上的诗句,又似是透过它们看到了遥远的三国风云。
“乌鹊南飞、何枝可依的岂止是天下才士?汉末动乱,北地人口大量迁移,这几句未尝没有《却东西门行》的哀感啊。”
《却东西门行》是曹操的另一首乐府诗,写征夫怀乡之感,暗含人民流离迁徙之叹,乌鹊南飞的彷徨,未尝不是人民流离的惶恐。
元稹听懂了他的意思,低头也是一叹:“乱世征伐,黎庶难安,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白居易摇摇头:“不单单是乱世,如今也不见得升平,积弊已多,百姓深受其苦啊”
他突然看向元稹,目光灼灼,似有一往无前的豪气:“诗之用,兴观群怨,不如我们将所见问题写在诗中,或许也可警示陛下?”
元稹拍掌:“好,我们也效仿三百篇,来个以诗讽谏!”
【从“青青子衿”到“何枝可依”,曹操反复吟咏,抒发思贤之情,这就是他的第二层忧思,忧贤才难得。
最后几句披肝沥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面一句是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其人,故能成其众。”
意思是说,大海不拒绝天下水流,所以汪洋无际;高山不拒绝一土一石,所以博大巍峨;圣明的君主不满足于麾下的才士,所以才有彬彬之盛。读过《管子》的贤才一看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所以还是那句话,这是在求贤,也是在选贤。】
秦朝。
嬴政眼神微眯,这几句表达的意思他很熟悉,来自一份谏书。
始皇陛下深沉锐利的眼神若有若无扫过阶下的李斯。
当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修灌溉渠,阴谋消耗大秦国力,事发之后,宗室唯恐来秦的客卿都是为了离间秦国,故而请命,希望他驱逐一切客卿。李斯是楚人,也在驱逐之列,故而上书劝谏。
书中李斯历数秦国先君因客致强的故事,又直言他重物轻人,最后劝言: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恕,故能明其德。意思就是脱胎于上面那几句。
他读罢觉得气势纵横,卓有见地,故而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放弃了逐客之令,并重用李斯,封他为廷尉。
想到这里,他倒愈发能理解曹操诗中的情感了,无论统一诸国还是治理天下,都要有贤才驱使,方可游刃有余。
【顺便提一下,《管子》的这几句话大家可以做个积累,下册学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大家会觉得似曾相识的。】
李斯心里抖了一下,悄悄擦了一把汗。刚刚陛下看过来的眼神他不是没发现,他也想起了自己当年写的那封谏书。没有了当时事出危急的勇气,再想起来竟然有几分后怕,毕竟里面有两段相当于指着陛下的鼻子骂啊!
当时陛下没有处罚他,甚至收回成命,他愈发觉得秦王明辨是非,可图大业,于是尽心辅佐,助他灭六国而定天下,创统一大业,当年那谏书早被选择性忽略了,结果这时候被水镜点出来,听意思是后面还要专门评讲。
李斯表示:......
虽然他很高兴自己的作品可以流传到后世并成为学子们学习的范本,但他并不想在自家陛下面前被公开处刑啊喂!
按理说供奉于秦多年,李斯也明白始皇陛下不是小心眼的人,不然当年也不会采纳他的意见了,但是......看着上首玄衣肃立威严深重的帝王,他低下头。
别问,问就是敬畏。
【最后一句大家非常熟悉,借用了周公的典故。周公礼遇贤才,一饭而三吐哺。曹操在这里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同时又以“天下归心”,表明自己的最终目的——他想要结束汉末动乱,使天下再次恢复统一。这就是曹操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