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想不出,沉吟着放下笔墨,望向水镜的神情多了几分凝重。
【王安石有感北宋积弊,锐意革新,推行变法。有变法党就有守旧派,以变法为界,朝堂分为两派,两派争锋相对,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党争。很不巧,苏轼属于守旧派。】
沈括一拍桌子:“我就说是王安石陷害苏轼!”
北宋。
几个皇帝的脸色都有些差,尤其是赵匡胤,宋以唐五代为鉴,唐朝党争惹出的烂摊子他读了不知道多少遍,此时听到自己的后代也闹出了党争,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一个个的是想气死朕!”
他先入为主喜欢上了苏轼的文字,倒也没贸然对王安石扣除臧否,因为他听到了前面几个字:北宋积弊。赵匡胤揉了揉额角,他觉得头疼了,水镜对大宋,迄今为止不曾说过好话。
【新党势大,先前苏轼就因为反对新法而遭诬,自请出京外任。苏轼每到一个地方都勤政爱民,颇有政绩。他还在徐州治过水,大家翻苏轼的百科就会发现他还有一个称号是水利专家,水利部官方认证的那种!苏轼真的好厉害啊!】
楚棠情不自禁地感叹了一句,惹得众人忍不住发笑。
终南山。
杜甫眼中含了几分打趣:“这种语气,先前只在提到太白兄的时候出现过。”
“提秦始皇时不也有过么?”
李白老神在在地反驳。
说罢自己忍不住先笑了起来,楚棠的好恶表现得太过明显,倒是难得一见的坦诚,不过嘛,秦始皇和苏轼他也挺欣赏的,李白在心里给自己的后辈粉丝点了个赞,眼光不错。
杜甫也只是玩笑,说完便不再在意,转而认真道:“楚姑娘所说的水利部,是后世专司水利之部门?能在千年之后仍得一‘专家’的称号,苏轼其才不小。”
中唐。
白居易也深有同感:“治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苏轼虽出官,倒是确确实实为百姓谋了福祉。”
知晓自己的人生经历后,白居易对京官也没有什么执着了。京中多故,倒不如为政一方,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宋朝。
苏轼被夸得连连摆手,但嘴角却是扬了起来。主位的苏洵捋着胡须看向自家儿子,脸上露出几分满意:
“不错,水利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一桩,我儿做得好。”
能不好吗?后世朝廷都认证的专家。要不是碍于在两个儿子面前,苏洵都想放声大笑了。看到没?我儿子,词写得好又会治水,争气!
苏辙也笑道:“兄长高才,弟当谨学。”
苏轼从容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不值得言说。后世既言我于水利一途颇有心得,我日后便多钻研些吧!”
未央宫。
刘彻撇撇嘴:“倒是讲讲苏轼是怎么治水的啊!”
() 得不到这样的人才,好歹也给介绍点方法啊!
和刘彻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李世民和赵匡胤,不过赵匡胤还有一点暗爽,名扬后世的水利专家,他大宋的!
“哼,所以是哪个新党构陷苏轼?()”
“()”
“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却被新党指为“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还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乘舆代指皇帝,这是在说苏轼以下犯上了。
另一方面,他们还称苏轼只要一遇到水灾旱情、盗贼相侵,就会将责任归咎到新法上,说他对新法的喜怒皆形于色,而他的那些讥讽文章也风行于世、流传甚重。
这一番进言,皇帝自然大怒,下旨将苏轼送到御史台严查。而新党奸小也在苏轼下狱期间不遗余力地搜罗罪证,所谓的“罪证”,便是苏轼的各类诗文。】
“啪——”
苏辙手中的杯盏滑落,瓷器碎裂的声音尖锐地响在三人心头,苏辙讷讷不能言:“这分明是...欲置兄长于死地!”
苏洵叹了一口气:“仕途风波交恶,子瞻又深陷新旧党争,岂是好相与的?”
他忽然有些怀疑自己携子出川的正确性了。
苏轼默然,话题中心的他第一反应是愤怒,可未发生的事,愤怒又有什么用呢?他拍了拍弟弟的肩膀,仿佛是在安慰,又像是不屑: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中唐。
白居易脸色难看:“又是因诗言罪。”
他想起水镜先前透露的,权贵以《新井》诗诬他,不由得对苏轼生出了几分同病相怜之感。
秦朝。
嬴政自是看不起这些大臣党争的手段,当即冷哼一声:“净整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那王安石手下若尽是这般人,如何能成得了大事?
神宗年间。
王安石冷着脸一拍桌案,既气苏轼口无遮拦露才扬己,又气新党诸人的阴私手段。他虽执拗,却是君子持身,对事不对人。到底是何人如此构陷苏轼?他将手下的人一一想过,在心里锁定了几个名字。
【几乎瞬间,名满天下的诗人就成了阶下囚。苏轼后来记下他的关押之所,是一个伸手即可触顶的阴暗潮湿的小囚室,屋顶开一扇小天窗,苏轼困在其中,如同被囚禁在深井里,眼见只有窄窄的四角天空。
他是否想起了自己的曾经呢?
二十一岁,他得到主考官、文坛巨擘欧阳修的揄扬,后来参加制科考试,又位列第三等,按制,一等、二等本是虚设,苏轼其实就是第一名,百年一见,喜得宋仁宗连呼自己为子孙选到了宰相之才。帝王金口、前辈称赞,自己又才华横溢,这样的人想不成为顶流都难。】
好家伙!
众人倒抽一口凉气,这苏轼,有点东西啊!
欧阳修喜不自胜:“苏轼果然是大才!”
他抽出一张纸来,提笔腕动如飞。梅尧臣不由得奇道:“你这是做什么?”
欧阳修头也不抬:“给苏老泉写拜帖,我的学生,可不能被别人抢先了。”
梅尧臣:......
如果没记错的话,苏轼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