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天起,好婆婆瓜子就在县城流行起来,本来瓜子就卖的挺好,包装纸改良后,看起来正规不说,还非常新奇!
再说好婆婆的名字也好记啊!
以前别人问起瓜子哪来的,都说在电影院那买到的,现在就可以改口了,说买的是好婆婆家的瓜子。
好婆婆家的原味瓜子和咸味瓜子都很好吃。
口碑是毋容置疑的。
孟大国不忙了,就把山上的养猪场又利用起来了,有了去年的经验,这次他足足养了二十头小猪。
原本年初也可以养一批猪的,可是天气热后,猪肉的宰杀贩卖都不方便,一旦遇上严打,猪肉卖不出去,又没有冰箱可以储存,就很容易亏得血本无归。
所以孟大国还是决定和去年一样,在年中养猪,年末宰杀,赶在过年前拿去县城卖。
整天跟那么多头猪打交道,孟大国每天回来都一身猪屎味,好在家里也养猪了,倒也没人怀疑。
天气热,甄臻拎着筐子去了小菜园。
去年她种了不少蔬菜,但收成不算太好。
今年她总结经验,早早就把枯树叶、菜花、剩菜叶子、果皮等堆在一起,做堆肥来改良土壤。又适当用了农家肥和果皮酵素,请了张翠花苟子娘和李德成媳妇这三个技术顾问指点,今年总算大丰收了。
黄瓜架子上挂果累累,西红柿架子上青果子、红果子、橘色果子都有,大的有两个拳头大,小的就鸡蛋大小,天天吃,还是吃不完。
蔬菜就更多了,豆角、丝瓜、茄子、韭菜、生菜都有的,豆角因为日照不足的关系,一直长不大,丝瓜就很高产了,生菜像韭菜一样,割完上面的,下面还会冒叶子出来。
掐几根豆角清炒,茄子就吃红烧的,黄瓜和鸡蛋搭配最清淡,适合夏天食用。
再从空间里拿出一块上好的五花肉,做个脆皮五花,撒点自然和辣椒粉,用生菜包着全部塞进口中,那叫一个惬意!
就连甄臻这不爱吃肉的都吃了不少,就别提家里其他人了。
满满两大盘子肉都被一扫而空。
大丫捂着自己的小肚皮,“阿奶,烤五花肉真好吃!”
二丫和三娃齐齐鼓掌。
甄臻笑,小马屁精从一个变成三个了。
她给孟老太和孟老太爹送了一份五花肉和生菜,俩人吃的是满嘴流油,吃完后孟老太还在感叹:
“老头子,你说老二家的怎么这么会吃呢?五花肉就算了,还包什么生菜,见都没见过!”
“去年她带全村婆娘腌辣白菜,村里人都夸她会吃,苟子爹就说,甄桂芝不下地干活,整天就琢磨这些吃的了!”
孟老太爹把一切归结到二儿媳不干活这件事上。
只不过以前大家都说二儿媳好吃懒做,现在二儿媳像变了一个人,大家就改口夸她会吃了。
孟老太也觉得有可能,她早就忘记以前二儿媳是怎么跟她干架的了,现在满脑子都是二儿媳对她的。
“我就盼着蕙兰能生个男娃,也算是对得起大国他爹了。”
孟老太爹倒是不在乎那些,三娃是男娃,大国就是不生儿子,二房也不算绝后。
次日下了一场暴雨,院子里的水倒灌进家里,全家人脸盆牙缸齐上阵,总算把水舀出去了。
不过二丫捡了一只癞□□,大丫捡了几条鱼虾,三娃也糊了一身烂泥。
甄臻烧了水给洗娃娃,把娃娃们洗干净,又煮了筒骨汤,放了番茄挂面进去。
孩子们就爱吃这口,配点筒骨上的碎肉,碳水有了蛋白质也有了,有汤有水的,这吃着不舒服?
家里有个孕妇,甄臻也给焦蕙兰做了一份,她端着筒骨面进屋,就见焦蕙兰大着肚子坐在缝纫机前忙活。
起初孟二勇叫把缝纫机放他屋里,甄臻为了公平期间,放在自己那屋了。
“蕙兰,吃面。”
焦蕙兰笑笑,撑着后腰站起来,“娘,你做面条怎么不喊我?哪能叫您亲自下厨?”
甄臻就笑,这儿子倒是挺疼她的。
她拿起焦蕙兰做的小衣服,真是吓一跳,这可比她练手的那些好多了。
“这小裙子不是我画的那条吗?”
甄臻偶尔在纸上画图样,偏偏她不是学这个的,经常画得出来做不出来,再加上这年头布料不好找,往往画了一条公主裙,做出来的却是乞丐装。
可是焦蕙兰似乎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竟然能把她的图样落地。
“这可比我画的好看多了!”
焦蕙兰有些不好意思,“娘,是您的图画的好,我就瞎做做,你别笑我。”
“蕙兰,你也太谦虚了,这哪是瞎做做?我就不说给大丫画的这条裙子的,就说你给三娃做的背带裤吧?这款式也是非常新潮的,回头就叫三娃穿你做的裤子拍全家福。”
焦蕙兰有些不敢相信。
“娘,我做的真有那么好?”
“娘从不说虚的,说实话,蕙兰,你做衣服比做菜更有天赋,你的厨艺虽然好,可那是为了养家糊口,不算你的兴趣爱好,可娘算看出来了,你对缝纫很有兴趣,家里的旧衣服都叫你拆的差不多了,用旧布做出来的衣服比买的还好看。我瞧着你再练一练,就能超越冯裁缝了。”
婆婆的鼓励让焦蕙兰信心大增,她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唯唯诺诺,在婆婆面前话都不敢说的小媳妇了。
“娘,我听你的,最近多练习一下,争取超越冯裁缝。”
甄臻看着眼前这个光彩夺目的焦蕙兰,无比欣慰:
“蕙兰,女人不是只能围着锅台、男人和孩子的,远的不说,咱就说近的吧!冯裁缝家里成分不好,可她却靠着这门手艺,养家糊口,还由村支书担保,避免了被斗。在我看来这就是优秀的女性了,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做这样的女性。”
焦蕙兰连连点头,她从小就喜欢缝纫,可她娘不愿意送她去学裁缝,她只能躲起来偷偷自学。
就是自学,家里也舍不得提供布料和线头。
要不是婆婆买了缝纫机,焦蕙兰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