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十杖下去,是死是活全看行刑人的手法。
诸晴已经知道这是有人事先交代过,令林宫卫下死手。
她不知道那个内侍背后的人是谁,但总归和陈语一派脱不了干系,毕竟从吴少监走进南斗殿到被拖出去行刑,这名内侍都没有离开过另一人的视线范围内,不可能是在这段时间里得到授意,那只能是在吴少监来之前。
除却当事人和琳琅所这个遍布闵都的眼睛,还有谁能提前交代好这件事情?
只是诸晴不明白,陈语想要做什么。
这件事与他们门下省没什么关系,甚至往大了说,跟整个朝廷都没有太大关系,毕竟玄昭现在什么事都没干,总不能因为从前有妖道祸国的事情发生,就断定玄昭也会如此吧?
哪怕是有这样的念头,说出来也不能叫人信服。
更何况,诸晴可不觉得他们是多么忧国忧民的官员。
在权势的争夺上,玄昭又与他们根本不在一条线上。
除非——
以目前的态势,最显眼的结果来看,建兴帝的名声一落千丈。
若是根据结果的受益人,来推算有嫌疑之人……
诸晴圆润无害的指尖在乌檀木的案桌上轻点着,她微微扯起嘴角,想到一些老实了大半年的人。
门下省内部也未必是块铁板,这不就有个疑似“投敌”的人了吗?
也不枉诸晴顶着皇帝的压力,保全这一脉人马。
大年三十,皇帝还在素食祈雪,没有人敢大操大办。
只是这边快过年了,还不见雪,许多蒙昧百姓嘴上不敢说什么,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天子向上天求不到一片雪,岂不可笑乎?
虽然朝中已放年假,但因为年底建兴帝找事情,在闵都里聚集了不少外来闲人,凡是卫队者,不得不焚膏继晷、夙夜在公。
戌时末,琳琅所和闵都卫接完班,诸晴令手下人回家过年,自己回到家中,带上新酿的米酒。
已经睡下的刘氏听到动静起身,寻到诸晴那里,看着她换好衣服,揶揄道:
“一天天这么忙,连陪老娘的工夫都没有,怎么半夜还要带上礼物啊。”
诸晴听出母亲口中的玩笑意思,对她道:“下值晚了,没来陪着母亲,女儿先行告罪。”
她拿上巴掌大的一小坛米酒,又道:“天寒地冻的,哪里好打扰母亲,还是年轻人耐折腾。”
刘氏撇嘴,道:“别折腾出人命来。”
诸晴不是不经人事的小姑娘,自然能明白刘氏的意思。
她郑重地回了一句“女儿省的”。
只是刘氏的意思是“不要做那样的事情”,诸晴实际上干的却是做完吃药的事情。
她披着夜色来到何宅。
何城一贯小心谨慎,何家今晚也只是小聚了一下就散了。院墙上倒是挂上了鲜艳的红灯笼,不敢太招摇,都是小巧精致的模样。
只是不巧正好在诸晴经常翻墙的位置上便有一个。
她找准位置,擦着这个灯笼跃上高墙,而后旋身勾下这盏灯笼,拿着它跳下去。
诸晴又顺手折下一支树杈,取下脑后的发带,将树杈与灯笼绑在一处,将它变成一个带柄的花灯。
举着灯笼悠哉游哉走在何宅的园子里。
院墙、门廊下都缀着不少小灯笼,哪怕今日是无月夜晚,也不必担心看不清路。
诸晴走到落春院门口,便听见里边“呼呼”作响。
她提着灯走进去,瞧见何如正舞着剑。
何如看见诸晴,眼睛一亮,手下却未停,而是像一只开屏的花孔雀,舞得越发起劲。
诸晴细看下,便猜他最近一定是练过剑法,尽管脚下虚浮,但动作还是有模有样的。
她将手上的花灯放下,又折一支何如院中的树枝,去掉多余的枝叶,脚步轻盈的跃到何如身旁,与他你来我往的“打”了起来。
未开刃的长剑与诸晴手中的树枝纠缠在一起,转眼间诸晴便掌握了主动权,带着何如双人舞剑起来。
直到脆弱的树枝被长剑撞断,诸晴才收手立于一旁。
她将树枝丢到花坛中,笑道:“我给你带了一壶米酒来。”
何如闻言,登时苦下脸,道:“我不会喝酒。”
但他又欲扬先抑,话锋一转,道:“不过若是阿晴带来的,我只能舍命陪君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