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八识规矩颂> 第1集《八识规矩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集《八识规矩颂》(3 / 5)

这个双林就是佛陀灭度的地方,这个双林,佛陀是在两棵树的中间,比喻佛陀的大般涅槃是空有无碍的,也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佛陀的大般涅槃的境界是同一个法味的,三世诸佛同一个法味的,但是分成了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大乘的宗旨是空有不二,但是变成南北二道。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唐朝初期的时候,大乘的佛法分成南道跟北道,南道的观念是讲真如缘起,北道的观念是讲阿赖耶缘起。强调南道的是讲现常,阿赖耶缘起是讲当常。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切法的生起是依真如受熏,就是真如清净本然,受这个染净法的熏习,变现十法界的差别因果,这样的观念就是现常。就是说,既然一切法是真如所现,那么凡夫的惑业苦现在就是真常,你在这惑业苦的无明当中,现在就是清净,那么这个就是现常,不必等到把烦恼去掉,当下就清净。

那么从阿赖耶的观念不是这样,阿赖耶,阿赖耶是会生灭的,它会刹那刹那生灭,那么它受了前七转识的业力的熏习,它会变成善也会变成恶。那么阿赖耶本身不是常住,是当常,当来常住,就是说你现前这一念无明的心,现在不是真如,但是你慢慢慢慢用戒定慧来熏习它,它就能够慢慢慢慢将来能够转成真如,这是当常。

那么这两种思想,在当时就是分成南道跟北道,这两种思想在玄奘大师内心当中产生很大的激荡。那么这样的纷纭争论呢,凡数百年,这个不是现在才有,是从北魏孝文帝呀,一直到贞观年间呢,这个几百年的时间,率土怀疑。这个率就是广大的意思,就是不是某一个地区是这样怀疑,全部的中国佛教都有这样的怀疑。

莫有匠决,没有一个人能做一个正确的判断抉择。可能那个时候大师是没看过智者大师的五时八教,智者大师的意思,这个当常和现常是可以融通的呀。

智者大师他根据《涅槃经》的思想,《涅槃经》的思想,佛陀讲一个譬喻:说一个人有这个乳,乳酪的乳,他没有醍醐,但是你问他有没有醍醐,他可以作两种回答,他也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你问他:你家里有没有醍醐呢?他说没有也可以,因为他有乳,不是醍醐。那么他要回答有也可以,为什么?因为他这个乳慢慢炼就能够成就醍醐,当来有醍醐。那么对望着当来来说呢,他说有醍醐也对,他说没醍醐也对。因为对望着今现在来说,它的本质是乳,不是醍醐,但是乳跟醍醐是一味的,它慢慢慢慢地炼,它就能够成就醍醐。

所以说,这个阿赖耶,其实它的本质就是真如,那么它一念迷就变成阿赖耶了,你慢慢慢慢用这个清净的正法,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慢慢地熏修,阿赖耶就能够转成真如,所以这两个思想是可以一致的。

但是在当时的时候呢,率土怀疑,莫有匠决。大师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他有这样的怀疑,他也不能够随便地放弃,乃誓游天竺,以问惑辨疑。他就是因为这样的因缘,要到印度,就是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把心中的疑惑跟疑情好好地辨别清楚。

所以这个人的志向是很重要,有些人学经论有问题他无所谓,一天过一天;有些人有问题他不可以,一定要处理。所以这个玄奘大师乃誓游天竺,以问惑辨疑。他到印度去呀,不是去观光欣赏风景,主要的是要解决心中到底是当常还是现常的一个疑惑。

那么这一大科等于是把大师的整个他过去修习经论的情况,以及他发生的各式各样的障碍,立志要求法,这一段是讲这个大意。

我们再看第二段,正式讲他到印度求学的情况。

师于贞观元年西行,孤身经历八百多里沙河之艰难,越过新疆,进入印度,于摩竭陀国那烂陀寺,戒贤论师门下,学《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等,凡经五年,其后遍游五天竺,历谒名贤,叩询请益,兼通大乘空有二宗及小乘法要,共十二年。时戒日王,于曲女城举办法义辩论大会,邀请佛教大小乘僧及婆罗门学者共七千多人,推大师为论主,师先阐扬大乘法义,并立《真唯识量》,十八日中竟无人能发言难之。会后戒日王及十八国国王,皆奉师为国师,并颁与大乘天之尊号。

那么这一段讲到大师到印度求学的情况。

师于贞观元年西行。大师是在二十一年开始升座讲经,二十一年,他总共在中国讲了五年的经,讲到二十六岁。二十六岁他实在是觉得应该要去把这个心中的疑情给它弄清楚了。就是贞观元年,那个时候是二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孤身经历了八百多里的沙河的艰难。

因为那个时候唐太宗,贞观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刚即位的时候国家还不太稳定,唐太宗下令,人民不能够随便外出的。那么刚开始大师要到印度取经,在佛教界很多人都知道,也本来很多人要跟去,但是因为几次的失败以后,都被抓回来,又被抓到洛阳去了,所以他下定决心孤身前往,一个人去,避免这些各式各样的障碍。队伍太庞大了,目标太明显,所以他只好孤身一个人,那他骑了一匹马,带了一些干粮跟水,经过了八百多里的沙河。

这个沙河其实就是沙,不是河,就是那个沙漠,非常的广大无际,你往前面看是沙漠,往后面看也是沙漠,所以把它形容作河,广大无边的意思。这个沙河,它的情况就是说,草木不生,水源枯竭,那个地方是没有水,完全没有水,表面上没有水,地底下也没水,草木不生,乃至于天上的这些鸟类也很少。那么这个时候大师,他只能够依据这个地上那些枯骨,人死了,这个倒在地上的方向,来辨别他要去的方向。这当中呢,到了晚上的时候,有很多的妖魔鬼怪出现,这沙漠当中,这个时候大师就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还有诵《般若心经》。

当他经过八百多里的沙河的时候,到了最后一半段的时候,他的水就全部用完了,用完了得不到补充,这个时候他五天五夜没有喝水。没有喝水的时候,全身就像火烧一样,周身如焚,两个眼睛就发黑,到最后就倒在沙河上了。倒在沙河上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人有愿力的时候护法龙天是不会放弃你的,就出现一个数丈高的金刚力士,这个金刚力士就大声地呵斥,说:你这不是要到印度去取经吗?怎么躺在这个沙漠上呢?突然间他就醒过来,醒过来的时候精神就好一点了。好一点以后呢,这只马突然间有一点变化,它就一直往前跑。跑了十多公里,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