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无法释怀的心病,也成为她在侯府中处境窘迫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她上头的嫂子还是下头的弟妹,都有嫡长子,唯独她这房没有,总觉连累着丈夫都在府中抬不起头。
沈玉娇其实很喜欢这位温柔心善的姨母,也知姨母其实很疼她们这些女孩儿L,只在这后宅之中,拥有一个“子嗣”,实在能叫女子的处境好过不少。
这日难得人齐,一家人欢聚一堂,有说有笑,就连一向糊涂的李老太太这日都难得清醒了一阵。
直到傍晚,众人才依依不舍辞别,临走前,大李氏还邀沈玉娇初十去勇威候府吃席。
勇威候府的老太太正好做七十的大寿。
姨母相邀,且那日舅母宋氏也会去,沈玉娇想着日后要在长安城里长居,各府的来往应酬也必不可少,既有姨母、舅母牵线搭桥,便答应下来。
接下来的几日,沈玉娇又随裴瑕走了几家亲戚,直到初五才算消停,能够在院里好好歇一歇。
转眼到了初十那日,勇威候府的寿宴。
裴瑕本打算陪沈玉娇一起去,二皇子忽然邀他一同宴饮,沈玉娇便让他自去忙正事,反正裴瑕还未入仕,与勇威候府也没什么官场上的来往,她一人赴宴就足够。
因着是姨母家府上,沈玉娇从前也去过数回,带着夏萤和冬絮两婢子,携着寿礼便驾轻就熟地去了。
这算自沈家落败之后,她第一次在长安一干贵妇女眷面前亮相——
以裴氏宗妇、贤妃义女的身份。
一干赴宴的贵妇女眷们见着她,自是难掩打量与议论。
沈玉娇充耳不闻,只步履平稳地走到勇威候府齐老太太面前,面带盈盈浅笑,屈膝行礼:“一载未见,老太太仍是这般精神抖擞,红光满面。今日是老太太七十大寿,玉娘祝老太太日月昌明,松鹤同春。”
齐老太太最初得知二儿L媳妇请了沈玉娇时,还有些不大高兴,毕竟沈氏可是因营造宝塔不利而入狱的,现下这沈家的女儿L来给自己祝寿,多多少少沾些晦气。
可长媳在她耳边提醒:“嫁出去的女儿L泼出去的水,您别记着她是沈氏女,多想想她可是裴氏妇。她那夫君敢在朝堂上拒了圣上准入翰林院的恩旨,说是要明年下场自己考,这份海口,若无十足的底气,天底下有几人敢夸?”
齐老太太一琢磨,觉得是这么个理,若是以裴氏妇来看,这门亲戚走也走的。
于是听到沈玉娇祝寿,面上也端出一副慈爱和气的笑:“好孩子别多礼,怀着身子还来给我老婆子祝寿,实在是有心了。”
说着瞄向一旁的大李氏,皮笑肉不笑:“燕娘,你今日可得好好照顾好你外甥女,莫要怠慢了。”
大李氏笑道:“母亲放心,媳妇会好生看顾玉娘的。”
又寒暄一番,有新宾客上前祝寿,沈玉娇
便先随大李氏去一旁花厅歇息,与姨母家的两个女儿L,十九岁的表姐宝言,十四岁的表妹宝书闲话家常。
花厅里烧着暖炉,桌上摆着各色糕点果子、炒货果脯,她们边吃边聊,不多时,又有些新媳妇、小娘子也坐了过来。
大家年纪相仿,虽是不熟,但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乍一看还算其乐融融。
也不知谁忽然起了个头,说起最近长安城一桩趣事:“听说镇南侯府的小世子回长安了,随身的亲卫里有位美男子。容色出众不说,还一身好武艺。”
“然后呢?”有人磕着瓜子追问。
“然后啊。”那人声音小起来,低低道:“听说是正旦宫宴散去后,那亲卫在宫门外接小世子回府,好巧不巧,正好与锦华长公主的马车遇上了。”
话未说尽,但在场众人都听闻过锦华长公主的风流韵事。
一个美男遇上长公主,之后的事,那可想而知了。
一时间,众女眷皆露出一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复杂表情,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笑着说一句:“那这亲卫还真是好命呢。”
“可不是嘛。”
攀上这么根金枝,若是伺候好了,还怕没有前途?
“说起来,今日侯府寿宴,霍家可来人了?”
“来了吧?我刚才在前头好像还瞧见了霍家大夫人……”
“也不知霍小世子来了么?”
“你是想知道霍小世子来了,还是想知道那位美男亲卫来了没?”
“哎呀你这狭促鬼!”那小娘子羞红脸,笑骂道:“看我不撕你的嘴。”
“那亲卫肯定来不了,这会儿L应当在长公主府里忙着呢。”
众人皆掩着唇低低笑了起来,沈玉娇听她们聊着这些,也不搭腔,只慢悠悠剥着手中烤过的橘子,想着什么时候能开席。
随着腹中孩子长大,她的食量也见长,若不是乔嬷嬷严格控制着她进食,她恨不得一天吃八顿。
好不容易等到开席,饱食一顿,小娘子们张罗着要玩投壶,沈玉娇却吃得太饱,开始犯饭困。
大李氏也是怀过孕的妇人,知晓身子重就容易疲累:“你先去我院里睡一会儿L吧,等前头忙完了,我回去叫你。”
沈玉娇也不与自家姨母客气:“姨母你忙吧,你院里的路我熟悉,我自己去便是。”
大李氏颔首:“好,周嬷嬷在院里,你见着她,她会照应你。”
周嬷嬷是大李氏的陪嫁婆子,也是看着沈玉娇这位表姑娘从小长大的。
与大李氏和两位表姊妹打了声招呼,沈玉娇便带着冬絮和夏萤往大李氏的院落而去。
沈玉娇年岁尚小时,常来大李氏院里做客,表姐宝言出嫁那年,她还来李氏这小住了半月,现下她住的那间屋子还留着。
周嬷嬷见到她来,喜不自胜,忙让人将那屋子烧起暖炉,铺上新的被褥枕头,又满脸慈爱道:“玉娘子安心歇息,老奴去厨房给您煮碗红豆年糕汤,老奴
记着你往年最爱吃这一口了。”
见老嬷嬷还记着自己的喜好,沈玉娇心下熨帖,也如从前般放软语气,撒娇般道:“周嬷嬷煮的红豆年糕汤不甜不腻,最合我口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