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去世,大晋上下陷入了悲痛和震惊之中。稍有见识之人,都知道谢安之死对于大晋意味着什么。
过去十几年来,谢安就像是1根定海神针,稳定住了大晋的政局,以其镇定的气度和声望稳住了摇摇欲坠的政局和人心。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这样的话可不是虚言赞美。
在大晋朝最为危机的时候,谢安团结了1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成功的抵御了桓氏的篡位危机。
桓氏气焰嚣张极甚之时,没有人敢逆其鳞。绝大多数人选择了依附和助纣为虐。
皇帝被废,庾氏1族被灭,朝中官员被灭门的极端恐怖的压迫之下,谢安站了出来,向桓温发出了警告,以不惜1死的勇气令桓温退缩。挫败了桓温试图进1步篡位的企图。
在秦国发出灭国的威胁的时候,又是谢安站了出来,组建北府军,坚定的杜绝了投降派的杂音,全力备战。并且最终成功的抵御了秦国南下的灭国危机。
光是这两件事,便足以让谢安成为令人仰止的存在。
谢安以他宽阔的胸襟以及极高的政治智慧将大晋这个烂摊子收拢起来,并且成功的渡过了这些危机。除了他,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这1点。若没有谢安,整个局面现在恐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大晋数千万百姓恐怕已经沦为了秦人铁蹄下的亡国之奴。
和秦国的决战,正是谢安,以坚强的决心,无比坚定的意志,率领大晋上下完成了战略决战,将大晋从覆灭的边缘拉了回来。
李徽在这件事感触最深。以李徽穿越者的身份,当初之所以成为坚定主战的1员,多少是基于对历史的先知,带着对胜利的结果的先知先觉才会坚定站在主战的1方。如果不是知道淝水之战的结果,并且认为真实历史的进程很可能便是真相的话,李徽自己怕是也要怀疑这场大战能否胜利。
毕竟,以大晋的国力和兵力,要对抗秦国百万大军,胜算微乎其微。
而谢安可没有先知的光环,站在他的角度上,他对未来茫然无知,根本不知道结果。在这种情形下,他能够坚定组织兵马,排除1切干扰决定全力备战,和秦军进行决战,足以说明他的伟大之处。他不是毫无原则的烂好人,恰恰他是有自己的原则底线之人,有卓越智慧之人。
诚然,他没能跳脱世家豪阀的局限性,他的所为无不带着豪阀利益的出发点,甚至有的时候表现的很明显。但这并不影响作为大晋的领导者的卓越智慧。
而谢安最令人赞誉的还不止这些,他没有走之前豪阀世家的老路。谢氏1度强大到1个新的高度,许多人都认为,谢氏将会和桓氏琅琊王氏1样,也会走上胁迫皇权之路,甚至也会野心爆棚,走上篡夺之路。但谢安没有那么做。在政治上顾全大局,隐忍后退,甚至最终激流勇退,换取朝政安宁。这份高风亮节,顾全大局的做派,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谢安的突然离世,很显然将会对大晋的局势产生极大的影响。
谢安在,即便他引退了,那也是足以震慑局面,让1些人不敢造次的存在。谢安只要活着,那便是大晋的定海神针。他1旦去世,整个大晋便似乎失去了擎天之柱。那些被震慑的宵小之辈便不再有顾忌,便会蠢蠢欲动。
谢安在时,以其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将各方势力都团结在1起,能够做到起码的公平和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但谢安去世之后,这种团结和和谐失去了纽带,即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这种时候,如果牵1发而动全身。在外部压力失去的情况下,大晋内部又失去了能够团结各方势力的纽带,整个大晋必然处于1种不稳定的状态。大晋的未来,骤然变得扑朔迷离,难以预测起来。
……
谢安去世的消息于4月初6送达徐州,彼时李徽正1身泥水的和淮阴军民在淮水大码头上干活,完成大码头最后的木栈桥的安装。
在得知谢安去世的消息后,李徽惊愕片刻后,1屁股坐在泥水之中放声痛哭。
李徽对谢安1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结,尽管李徽曾经抱怨过谢安的所为,不满他的1些做法。尽管对谢安的所为颇有微词,甚至从内心里对谢安感到过失望。但是,在李徽心中,对谢安的敬重和感激从未减少,对谢安人品格局才学的钦佩也从未有过减少。在李徽的心目中,谢安永远是师长和父辈1般的存在。
许多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徽的看法也在变化。当初认为谢安的1些不妥的做法,现在看来却已经完全能够理解他的做法,甚至认为那是最优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谢安身上的局限性固然越来越被看的清,但是他的高明之处却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令人钦佩。
于李徽个人而言,谢安的去世,就像是自己在这世上少了1位尊敬的师长,少了1个智慧的长者,少了1个可以交谈欣赏的良师益友1般。
这个世界上,本来那些智慧高绝,可以交谈交心领悟彼此的人就很少。如今,这样的人又少了1个。
于个人的历程而言,谢安对李徽而言不仅仅是1个长者,更是1个提携自己,给了自己的机会的人。这对于李徽这样寒门出身的子弟何等的重要。
尽管不否认的是,谢安也有他的目的,但归根结底,若无谢安的提携,李徽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今日的高度的。这1点李徽铭记在心。
而且可以这样说。谢安对李徽的提携甚至可以称之为极大的宽容和纵容。谢安是何等智慧之人,他其实早就看出了李徽的1些想法。他本可以扼杀这1切,但他终究还是选择了宽容这1切。
李徽去徐州,若不得谢安许可,他根本去不了。甚至即便去了徐州,只要谢安发话,他1样得灰溜溜的回来。想要找到李徽的错处可太多了,理由也多的是。
但是谢安并没有强行这么做,他只是试图规劝李徽回心转意,并没有任何强行的手段,而他完全有能力和手段这么做。
李徽的不少做法也都触碰到了底线。比如谢道韫之事,比如李徽在徐州的1些违背朝廷的做法,自定规则,自行其是。甚至是关于李徽对大晋不忠的1些传言,这些都完全可以作为理由来解决李徽。
但谢安都没有对李徽下狠手。可以说,那是对于局势的1种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