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到来,装扮一新的临河镇,以及街头派出来巡逻的派出所民警以及戴袖章的志愿者,让整个小镇空气中弥漫着祥和平安的味道,令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新的一年,在璀璨的烟花中开始了。
临河镇大桥,依然分日班夜班,在热火朝天修建。
但是,绿谷县的政治生态,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先是绿谷县委书记曾维平,升任湖阳市副市长。
他的升任,算不上多少升职,毕竟他年龄大了,五十八岁,一个颇为尴尬的年龄。他升上去,就是市里领导为照顾他,让他捞个厅级职务好退休。
随着他的升迁,绿谷县县长党丰收,顺利晋升为县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左秋,顺理成章成为县长。
左秋与路北方曾有过节,绿谷县的很多人都知道,现在他出任县长,这让关心路北方的人都替他暗暗捏把汗。
左秋心思缜密,为人肚量较小,路北方打了他的儿子左雁飞,其实就是打他的脸,外加因为处理路北方的事情,自己老同学,公安局大桥路分局局长蔡勇被撤职……这些事儿就像铬铁一样烙在他的心中,他不可能忘掉!他在心中提醒自己,一定要找个机会,将路北风狠狠折磨,要让他在自己的权力之下,如野狗般卑微活着。
当然,左秋也不是傻瓜,考虑路北方和市委组织部长林家园的关系,他肯定是不会当众和他直接闹翻的。那样不仅显得他格局小,而且上面知道了,他也无法交待。因此,他就是要给路北方穿小鞋,是那种苦不堪言,却又无处申辩的那种。
新人上任三把火。县委书记党丰收本来几年前由省里经信部门派下来,却因为绿谷县的项目没搞上去,唯有的几个有矿被整改停了,经济在省里垫底,他也没能调回去。
现在他当了一把手后,自然上来就要求大抓项目,通过组织全员招商,以实现绿谷县在招商引资方面的逆袭。
在一月的寒风中,绿谷县两会顺利召开。党丰收提出项目招商、振兴绿谷的提案,并且给全县定下了200个亿招商目标。
200个亿,这在沿海的某些地方,或许就是一两个项目的投入。但对绿谷线来说,肯定需要举全县之力来完成。
而且,这次为了避免大家吃大锅饭,党丰收在会上要求相关部门速将招商任务分解下来,各部办局、各乡镇,按照人口数量,以及之前摸底的经济指数,分别获得几千万到几个亿不等的招商任务。
要说左秋想给路北方穿小鞋,这机会说来,马上就来了。
在这次招商任务分配中,除了绿谷县城所在的城关镇和经济开发区的招商任务系4亿元和35亿元之外,临河镇排名第三,分得了3亿元招商任务。
听完招商局长曾爱华宣读完这任务,明白路北方和左秋有过纠葛的人,都在暗呼,左秋还是按捺不住,终于出招了。
这次会议,周金旺和路北方同时要求参加。还在会上的时候,路北方就发现,周金旺脸色阴晴不定,双眼充满愤恨,眼看就要发火的样子。
散了会后,还没走出会议室,周金旺就爆发了,他闷声对路北方道:“妈的,左县长怎么给我们镇下这么重的任务啊?那宜阳镇,也才一个亿;开发区,35亿,很不合理呀。这个任务,我们完不成?走,咱们找左秋去!”
路北风见周金旺还真准备去找县长左秋,他倒是一伸手,拽着他道:“周书记,要不……算了吧!”
“为啥?这能算了。”周金旺鼓着腮帮着,不解地盯着路北方。
路北方不疾不徐回答道:“或许县里是考虑到咱们临河镇作为平原乡镇,多分担点任务吧。虽然咱们临河镇产业确实较为薄弱,但是,我们镇在整个绿谷县来说,还算有发展空间的吧,像麻田乡那些山区乡镇,真的没有什么产业可言,就算只给他们一千万招商任务,估计都难以完成!哎,也因为咱们是平原乡镇,以后县里面的部分招商项目,也有可能落户到临河镇来。所以……我觉得三个亿的任务,也不算多吧。”
“这还不多?北方,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你怎么想的哟?”周金旺不解地盯着路北方道:“咱们临河镇一共才2万多人口,常住就1万多人!现在除了一个渔场和砂石场,其余一穷二白。你要知道,完不成这招商任务,可是要扣我们年终奖金的。”
路北方嘴角淡然一笑,他伸手拍了拍周金旺的肩:“周书记,扣奖金也好,三个亿的任务也罢,其实我觉得吧,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咱们临河的发展,确实需要产业支撑,需要大的项目来带动,这才是本质,不然,我们的发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老百姓也无法富裕起来!所以,这任务是任务,管他的,重要的,还是要将项目引进来,让临河发展起来,这才是真的!您觉得呢!”
路北方说得很真诚,句句直接指向问题的核心,特别是那一句“临河镇的发展确实需要产业来支撑”,一下击中周金旺的心。
周金旺也是农家子弟出身,一无靠山,二无背景,若不是前任镇委书记镇长贪污受贿被查下马,说不定他也坐不到镇委书记这位置。现在坐上了,他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持清廉的初心,二是要为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做点什么!
路北方的话,无疑让他的血液沸腾起来!他目光扫过路北方的脸,握了握拳头道:“好!北方,既然你这大镇长都这样说了,那咱就先不找他了!咱们回去先干了再说,实在完不成任务,咱年底再找左县长扯皮。”
从县里回来,路北方立马带着全镇人员行动起来,不仅在镇里成立招商办,还趁着春节返乡的老板们没出去,开了几次座谈会,目地就是让这些稍有成就的企业家,为临河的发展出谋划策。
不过,这样的招式,收效甚微,效果不是特别好。
摸底的一些企业家,在外面有些确实比较成功,比如就挨着文化站旁边有个在外开超市的老板,实力挺强悍的。但他总不可能再回到临河镇来开家超市,毕竟这里小超市就没啥客人。
还有个做餐饮企业的老板,开始在湖阳市里干个体,后来相继在贵阳和长沙、合肥等地开了几十家连锁店。像这类老板,也因为经营的特殊性,回乡投资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