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秦]说实话,我是我哥最大的粉头> 第 133 章 结局(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33 章 结局(上)(3 / 6)

,很是难过的抽了一下鼻子,沙哑着噪声叉腰指责他阿兄。

“我难道没有一件衣服重要?阿兄,你变了,以前都不会这样对我的,你现在都不说想我。”

“衣服本公子会赔你的,你既舍不得,本公子就多赔你个十件八件!本公子亲自给你缝都能缝出来!”

他又开始水漫金山。

阿政无奈的直接将他的头埋到自己另一半肩上,好像在说,哭吧哭吧,谁能哭过你呀!

出去一趟他还学会耍横倒打一耙了。

琇莹的委屈全都消了,他习惯阿兄越大越什么都不说,什么都做。

于是他抱阿政更紧些,“阿兄也很想我,我一直知道。”

阿政只是摸了摸他的头发,“朕只是觉得你不在,很安静。”

他身边很久没这么安静了,没有琇莹的唠叨,忽然不习惯。

琇莹顿时高兴了,笑眯了眼睛,露出了小酒窝,掷地有声的喊道,他冲天与地喊,昭示他的快意。

“我阿兄说想我。”

他直接从阿政怀里跳开,抱拳倚着柱子,神气的抬头,一幅被宠得不知天高地厚的鬼样子。

“阿兄想我,阿兄爱我。”

阿政好以整暇的站在原地,向前几步,在他面前展开了自己宽袖上的龙纹,挑眉低笑,不否认也不承认。

龙袍上的泪痕很是明显,帝王却只是笑,牵着他的手。

“你说缝十件,回去缝吧,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琇莹笑得讪讪,扯着他衣角撒娇,“我就是个祸害,算不得君子。”

阿政点了点他的额头,轻声反驳他。

“你是恃宠而骄。”

琇莹忍不住笑得春风荡漾,跟没长骨头一样在他后面晃来晃去,“阿兄承认宠我了。”

他说得大声,想嚷嚷得全天下人都知道。

阿政耳朵尖红了,拎着后领把他拖走了。

“吵。”

琇莹开心的在后面蹬脚帮他减轻力气,这熟悉的力道,熟悉的兄长,终于有一点回家的感觉了。

第二天他更有回家的真实感。

他阿兄起来时就把他也给顺带捞起来了,琇莹顶着一头乱毛,幽怨的看他阿兄和把一大摞卷轴放在他面前的蒙毅。

他离开太久,给他的家里套了滤镜,忘了自己家什么都不多,就是奏书多。

他本以为自己刚回来,朝廷没位置给他,可能一段时间不用早起上朝处理如山的政事。

他都准备好了辞呈,想着这段时间再长些,还可以替他阿兄去巡游四方,顺带去看看大秦的变化。

结果现在,又是如山的奏书堆在面前。大有一种我与奏书竞长短,奏书笑我是傻子的搞笑感。

“阿兄,我刚回来,而且现在无官无职,辞呈都已经交了

,就等你答复了。”

阿政无视他的幽怨,顶着面无表情的脸拿起他交的辞呈,张开后御笔批了个不准,扔到了他脚边。

“李斯五十多了,都没有你这么怠惰。”

琇莹捡起辞呈,默默的叹气。

“通古现在还能熬一个大夜,我行吗?”

阿政一瞥眼,蒙毅顶着他幽怨的目光又给他往上加了一摞。

“公子这些是近五年的重要大事的奏书,陛下都让臣给你眷抄了一份呢!”

琇莹揉了揉眉心,看着阿政和蒙毅身边那差不多一百两张卷轴和码头十几排的奏书,差点没晕过去。

“缺了五年的课一口气补完,不如我构想的一步一步来,给我一年时间,我可以带着这些走遍四方,多听多看。”

阿政又瞥了他一眼,蒙毅又从他身边往琇莹脚边加了一摞。

琇莹哭丧着脸看着阿政,阿政不理他,眼下卧蚕还带着浅浅的乌青,提笔就开始批阅奏书。

“朕等不了那么久,你需尽快把五年内缺的重要公务都给补上,若有不解的可以问朕。王绾要退了,朕欲升冯去疾为右相。挑来挑去,定下了你补御史大夫,群臣也无异议。”

琇莹叭叽一下倒在了桌上,他指着自己,“我去补三公?我现在哪里可以!”

阿政支着下巴,揉了揉眉心,眼下卧蚕还带着浅浅的乌青,“你现在不行,等百越攻下后就够了。”

他都算好了。王绾的能力不错,但理念与他实在不和,退下也好。李斯虽然能力卓越,很和他胃口,可朝堂最忌一家独大,他须拨一个能力不错,理念稍和的新丞相来制衡。冯去疾最合适,御史大夫这地就空出来了。

国家职位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这个坑里缺个萝卜,琇莹这个资历够了正水灵的小萝卜就得进去。

他停下笔,似有万千话说,最后只是将目光落在琇莹的身上,沉声道,“爱卿莫要倦怠。”

琇莹,莫要倦怠,爱卿,莫要倦怠。

琇莹,朕需要你快点回中枢来,大秦还在走,你不要半路就疲倦了。

琇莹看着他阿兄眼下的青黑叹气,然后长袖铺展,行了一个稽首之礼。

“君父需要臣,臣必不敢懈怠。”

他拿下了最顶上的卷轴,顶着与他阿兄一样的黑眼圈,打开卷轴一一细看。

琇莹没日没夜的看完那几百张卷轴,已经十几天后了,他用十几天才理清了这五年来的所有事情。

大秦照着他阿兄和他原本的设想稳定地朝前走着。

他恍惚之间觉得自己并未离开五年,因为大秦的每一步都有他的影子。

海军的建设卓有成效,甚至由于《禾莹传》的宣传,整个大秦的人都以为海外有金,对于海的畏惧已经遂渐消了,齐鲁那边的海军学院招了不少人,第一年的学生已经要毕业了,只需抽调一部分士兵进行磨合,就可以在三年之内完成海军的基本构建。

会稽那

边的船厂依旧稳定输出,每年都会新船下水。

学宫拨的人已成为新的设计者,他们比原本的老人们更有想象力,每年都会有新的想法。他看见万千的船下海,同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