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巾帼英雄(四)(1 / 2)

“与文景之治时期相反,北魏之前中原大地经历了中华民族最大的亡族灭种危机——五胡乱华。北方士族如丧家之犬一般逃到了南方,国破家亡也不忘风雅,将逃跑行为美化为‘衣冠南渡’。”

“亡国灭种危机前,这群掌握着国家大部分资源的统治阶级不思进取,不似报国,南渡后依旧是纸醉金迷。不管逃到哪里,统治阶级依旧是高高在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贵族,甚至普通的美酒佳肴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越来越多的‘贵人’开始沉溺于毒/品。”

古人甚至是魏晋之人对毒/品之说都不太理解,只有魏晋及之后的少数聪明人猜测毒/品所指为五石散,但也不肯定。

“可中原百姓呢?没有车马没有船只还要拖家带口的百姓,追不上这群逃跑的统治阶级,更逃不过胡人的快马。食不果腹,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竟还不算是百姓最悲惨的遭遇。比这更惨的是他们竟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他们不是人,而是蛮夷桌上的‘两脚羊’。”

如嬴政、刘恒、刘彻等前代君王听到这里皆是怒火中烧,他们或许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真正爱民如子,但百姓于他们而言是自己的所有物。百姓的凄惨未必能够让他们感同身受,但后世子孙的无能却能激怒他们。

“‘两脚羊’就是说人与羊一样是食物,盘中餐又怎么能被称为人呢?在这场浩劫中,中原百姓几乎被屠戮殆尽,十室九空。五胡乱华后,中原也是常年战乱,人口持续锐减。在这个时期,花木兰的病弱老父被征兵是比较符合现实情况的。”

“最重要的是原文有云;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汉朝皇帝没有称可汗的习惯,而汉家皇帝如杨坚的‘圣人可汗’,李世民的‘天可汗’都在南北朝民族融合后,且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大多数时候可汗是少数民族首领的专用称呼,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更符合诗中所写可汗。”

“最后便是《木兰诗》出现在北朝,古代信息传递困难,不像现代人能够能够迅捷地检索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录。自古文章憎命达,诗人不幸诗家幸。处于南北朝这个不太平的世道,作者就地取材的可能性远高于取材于数百年前的汉文帝时期。”

有那精明之人立即注意到迅速检索上千五千年的历史记录这句话。在封建王朝,这些东西可不是人人都能看到的。不说古代的识字率,即便是识字也未必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

主播背后的二十四史,证明了她可以得到史书,但主播身份不明,且既然可以成为直播者,或许有些特殊来历。主播能看不证明主播所在的时代,人人都能得到这些东西。可听主播之意,在她的时代,似乎人人都可以轻松获取这些信息。

“分析了花木兰的时代背景,我们回到乐府双璧。《孟子》云: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少男少女即便不来一段甜甜的初恋,也逃不过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与大部分青少年一样,阿宋少年时也喜欢看各种情情爱爱的故事。故读书那会儿,对于刘兰芝‘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注1】’的深情很是感动,长大了却嫌弃刘兰芝恋爱脑。”

“做为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不仅常年独守空房,还要‘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织五匹,焦母仍嫌她织的慢,比地主老财对长工还刻薄。焦母百般虐待役使媳妇,然不管刘兰芝多勤劳都不能让婆婆满足,依旧被婆婆代子休妻。”

“焦仲卿虽只是区区府吏,焦母却一向自诩儿子是大家子,将来要仕宦于台阁。但你见过那个台阁大佬的夫人要日夜织布?勤劳能干的刘兰芝不满意,焦母还觊觎上了东城贤女秦罗敷。谢天谢地,结局是焦仲卿死了,不然秦罗敷没准就是第二个受害者了。”

“焦仲卿知道妻子被休,找到岳父家,听闻岳家给妻子相看新对象,不是祈求岳家谅解,不怜妻子委屈,上门就是‘贺卿得高迁’讽刺刘兰芝攀附富贵,然后发出了死亡邀请,我要去死了,你要不要一起?”

“明明是焦家无礼,倒像是刘兰芝辜负了他一般。就焦仲卿这种无能的男人,焦母这种恶婆婆,刘兰芝随便改嫁哪个不是‘高迁’。焦家母子这条件放现代不骗婚,怕是娶不到老婆的。可叹刘兰芝的磐石无转移对象竟然是这么拉胯一个男人。”

“有人说这可能是古代孝字大如天,焦仲卿无力反抗。但无法反抗不是焦仲卿无视刘兰芝在焦家苦难的理由,也不是他身为过错方,嘲讽岳家筹谋女儿改嫁的理由。且焦仲卿既然死都不怕,又何必顾虑那么多呢。”

“儒家所言三不孝之一是‘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当父母做了错的事,子女不仅不当遵从,应该予以阻止。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要求子女不分对错的事事遵从父母之意。”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做《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少时一脑子情情爱爱,读来引为至理名言。长大了却有不同看法,私以为该是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爱情不过是人的其中一种感情,若只为爱情就可以抛却性命,实在是看轻了生命的价值。这就是我厌恶古代三纲五常的原因之一,去鬼的夫为妻纲,生命远比这见鬼的三纲五常重要。但凡刘兰芝想开一点,选了县令公子或是太守家的郎君改嫁,爱情悲剧立即变成打脸渣男爽文。”

“若说焦母恶毒,活该丧子,可刘兰芝的阿母却是个慈祥的母亲。刘兰芝一死了之,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着实不该。然后便是刘家兄嫂总是被人认为用妹妹攀附富贵,但我觉得刘家兄长希望妹妹改嫁的心或许急躁了一些,但未必就是为了攀附富贵。”

“刘兰芝被休后,媒人上门提亲,刘母和刘家兄长并未擅自决定她再婚之事,而是征询她的意见,加以劝说。相较于焦母趁着儿子不在家休掉儿媳,刘家恼恨焦家,给被休的女儿再议亲,劝刘兰芝改嫁,并不算出格。”

“这本是焦母一人之错,焦仲卿无能之过。然刘兰芝和焦仲卿一起殉情,连累刘家人在丧亲之余还要背负不该有的骂名。这就是为何长大了不再喜欢刘兰芝,怜刘母丧女之痛罢了。”

“相较于刘兰芝恋爱脑弃老母不顾,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就是另一种风格了。少年时喜欢花木兰‘雄兔脚扑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