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这半个月在户部中查询账册,又将近五年的账本整理清楚,才发现我们户部现在可用的钱粮都少的可怜,并且发现各位大臣因为各种项目在户部支取的银子,有些根本还没有启动,现在户部缺钱粮,请各位大臣将未使用的钱粮还给户部,等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再来支取!”
景黎的一番话砸的众大臣发懵,但是没给他们反应的机会,就对着单子开始读:
荣清王府于景武三十一年二月,因为翻修王府找户部预支八千两,但是一年过去了,本王并没有见到王府有任何翻修的动静,请荣清王先将银子返还。
礼部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支取了三万两银子用来修缮行宫,但是皇上取消了南巡,行宫到现在也没有开始建造,请归还这笔银子。
崔相半年前因为要在梁京建一座藏书楼给学子们使用,支取了十万两,现在也耽搁了,这笔钱也是要先还的。
还有吏部,御史台,通政司以及鸿胪寺等等,
景黎拿着单子对着读,每提到一个大臣的名字,对应的人脸就白了一分,大殿上没人打断,景黎花了不到三十分钟将所有明细说了出来,支出时间,用途,对应的人员清楚明细,支取票子也有留底,这是真的将账理清楚了!
“共计一百二十万零三十二两,请对应大人于半月内将银子送回户部大院,否则我不介意带着人亲自上门去要!”
静默在紫宸殿中渲染出肃杀的氛围,坐在上首的景武帝看着景黎半个月理清楚了户部的烂账,又开始和大臣们索要银子,心下骄傲,但是又不好明示出来。
崔邵听着景黎的账单内容,心下大惊,这些账竟然都被扯出来了,这只是去年的,那之前的呢?是不是都掌握的秦王的手上?
崔邵不是被动挨打的人,主动出击道:
“秦王殿下,就在沙场,对于朝中杂事应该不太清楚,就好比老夫和工部牵头的藏书楼一样,虽然楼还没有盖,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在陆续进行了,书籍购买,木材,砖瓦都已经弄好了,就等工部图纸出来开始动工了,所以已经花去大半银子了。”
“崔相的意思是所支取的钱财已经用于购买材料了是吗?”
“是的”
景黎看了崔邵一眼,又看向其他大臣:
“你们呢?是不是已经将银子花出去了呢?”
大臣们齐声道:
“是的,秦王殿下,之所以还没看到成果,那是因为都在准备工作,只有将准备工作做好,才能开始建造。”
“如此说来,还是我误会各位大臣了。”景黎淡淡的说道,锐利的眼神直逼崔邵:
“崔相刚刚说藏书楼已经在建设中,一律书籍,木材都已经购买好了,那想来也已经存放好了,那还请崔相将购买记录以及堆放地址告知,本王会派人清算以后再告知崔相应该还给户部多少银子。”
崔邵没想到景黎来这招,还想拒绝,就被景黎直接打断:
“父皇,崔相果然是您的肱骨之臣,做事有条不紊,所有事情都是提前准备好,想来崔相也不会鱼肉百姓的血汗钱,将账本一一记录清楚,要是朝中其他大臣都和崔相一样明事理,那我景朝何愁不能繁荣昌盛!”
景黎直接断了崔邵的后路,景武帝也知悉了自家儿子的想法,连连夸奖崔邵。
崔邵见没办法糊弄过去,景黎是铁了心要他们偿还户部的银子,又不知道景黎现在手中掌握了多少他们的把柄,不敢直接反驳。
其他大臣见崔邵偃旗息鼓,也不敢继续搅混水了,但是银子已经被他们吃下去了,如何能吐出来!部分大臣已经开始考虑推手下人出来顶罪来平息景黎的怒火。
正在思索的时候,就听见景黎索命般的语气:
“不过本王提醒各位大臣,如果你们能和崔相一样拿出购买证据的,本王会酌情派人核对后,再重新整理账目归还银钱,但是如果没有证据的,还请各位大人将真金白银送到户部。
本王不想看到有人贪污银两的事情发生,否则来一个,户部门口就多一条命,但是人死了,债还是要还的。到时候怎么还,还多少,就不是今天这单子上的数目了,而是看本王心情了!”
说完听了一会,看向众人:
“各位大人都听清了吗?半月为期,不要到时候来找本王说没有银子,毕竟各位大人的家底我现在心里也有数!”
朝臣们一听,都不敢吱声了,等户部的事说完,也没心思商议其他事了,景武帝见此直接宣布退朝,说完还给了景黎一个眼神,让他来找自己。
景黎点了点头,一起和大臣们往外走,看见走在前面的宋和策和御史张彬走到一起去了,喊住了他们两个。
宋和策和张彬一听到是景黎叫住自己,都如临大敌,尤其是张彬,刚刚在景黎手下捡回一条命,现在又又被景黎叫住,脸色忍不住的发白。
“秦王殿下”两人给景黎行了个礼,张彬已经不敢在景黎面前说话了,宋和策开口:
“不知道秦王殿下叫住微臣有什么事呢?”
景黎不知道想到什么,笑了一下:
“宋大人身为户部尚书这么多年,熟悉户部事务,不知道对本王今天拿出的账册有什么感觉呢?”
“秦王殿下乃是人中龙凤,这么快能对户部事务熟悉并且整理出这么完善的账本,老臣惭愧啊!”宋和策不知道景黎问自己对账本的看法是因为什么,但是尽量挑着好话说。
景黎看着宋和策拍自己马屁,也没搭理:
“不过宋大人的看法想来也不重要了,我查了户部五年账,宋大人这些年为户部做的贡献,本王记在心中了,本王还是那句话不要碰不该碰的人,不要动不该动的钱。”
“是,微臣谨记在心,必不敢忘。”
景黎又转过头看御史张彬:
“张大人,本王记得你原先是翰林院清贵出身,后升到御史台了,这升迁速度在你的同期中可是最快的!本王看你和宋大人如此交好,之前还听你力挺宋大人让父皇处置宋大人的儿子,这般的御史也是我朝肱骨啊!
不过本王也要送大人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