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番外五(2 / 4)

钱财、地位、声誉,还把他们的学术文章编辑成书,让他们的智慧传向后世,谁能拒绝菁华大学呢?

等到三年期满,牛顿知道,已经习惯了文明国度生活的这些朋友们,大多数人,再也不想回落后肮脏的欧洲了。

“我曾以为,欧洲是一流的欧洲,有了你们中国后,欧洲只能是二流,也就比那些黑奴稍好些。”

“您严重了。”

牛顿并不想听叶菁菁虚伪的自谦,小老头转身走了,身后还跟着一个照顾他衣食住行的侍从。

唐子归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出来了,他笑着说:“叫我看,牛顿也回不去了,你觉得呢?”

“回不去也没什么,菁华大学研究院后面不是有一座矮山吗?那个地方别动,就留着修成学术陵园吧,专门用来安葬终老在菁华大学的外国学者们。当然,你们想葬在这里也行。”

唐子归不乐意:“我呀,我还是想葬在长福山。”

叶菁菁笑道:“巧了,等我死后,我也想葬在长福山。”

长福山,青山绿水好地方呀。

“菁菁,快来!”

叶菁菁一会儿没在,胤禟就有了醉意,一喝醉就黏人,还只盯着叶菁菁。

叶菁菁跟在场的人打了声招呼,又跟五哥五嫂说,请他们照看着三个孩子,这才牵着半醉的胤禟走了。

“福晋,抱抱。”

“菁菁!”

“快抱爷。”

胤禟撒娇,叶菁菁不搭理他:“别耍酒疯,快到马车上了。”

“抱抱嘛!”

叶菁菁拉着他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一直没人回应,胤禟委屈了,蹲马车跟前不肯走。

慧心,跟来的侍卫,车夫等都悄悄偷笑。

“你上来我就抱抱。”

“你说的。”

“嗯,不骗你。”

上马车后,胤禟终于等到他想要的抱抱了,心满意足地搂着福晋睡了过去。

叶菁菁捏捏他的耳朵,摸摸他的脸,嫌胡茬扎手,才松开。

这人,这么多年了,性子真是一点都没变。

因为胤禟喝醉了,隔日早上没来得及回京,中午在府里用完午膳后,两家人才坐火车回京。

这回他们回京,雍正没有出宫来瑞亲王府,只叫一个宫人来瑞亲王府传口谕,请他们夫妻明日上午去宫里商议国事。

打发走传话的宫人,胤禟去找他额娘:“您明日就别回畅春园了吧。这才刚过正月,畅春园里冷飕飕的也难受。不如您在府里住到入夏后再回畅春园避暑?”

“行是行,不过咱们都已经回来了,还是要去畅春园给你皇阿玛请安。”

“那您等等,等我和菁菁下午送你过去,我们也去给皇阿玛请个安再回来。”

“好,额娘等着你们。”

隔日有朝会,夫妻俩难得去一次朝会,胤禟站着,叶菁菁这位女亲王,倒是有个座位。

“四哥,菁菁有座位,咱们兄弟怎么没有?”

胤禟一张口就带上所有兄弟们,胤祺不搭理他,胤俄、胤裪、胤祥兄弟几个都看向九哥,九哥可真敢说。

雍正没有搭理他,一坐下就道:“有事儿赶紧说,朕今日忙,别耽误时辰。”

“启奏皇上,臣收到四川巡抚送来的奏折,奏折上提到开春农耕之事。”

“张大人请详说。”

四川巡抚上的奏折提到,因去年蜀地不少百姓移民到北方,蜀地中许多中田,下田无人耕种,今年的粮食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不只四川,除了江浙这些富庶地区之外,其他发展稍差一点的地方也面临这种情况。

说到底,还是人口太少的问题。以如今的人口要占着这么大的国土,难呐。

至于人口政策,没个一两代人,根本见不到效果。

朝会之后,内阁,军机处等重臣都到了乾清宫后殿,估摸着大家一早来上朝这会儿也饿了,雍正叫人传了些点心茶水来,大家坐下边吃边说国事。

“皇上,咱们国家缺人口,能不能也学欧洲国家,买些黑奴?”

“不可!”

雍正还没有说话,叶菁菁第一个反对:“我中国绝不买卖黑奴。”

“菁华亲王为何如此反对?”

“正如李大人所言,九弟妹为何反对?”雍正也想知道其中缘由,因为买黑奴的法子,他也曾想过。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内部原因,一个是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我国今年才刚推行民族融合政策,我国初步算来也有几十个民族,内部思想都还未彻底统一,引入跟咱们外貌相差巨大的黑奴,是个十分大的隐患。”

“如今咱们的国家,主体民族是汉民族和满族、蒙古族,然后是其他少数民族,不管多数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通过民间交流以及历朝历代的战争,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融合了,黑奴跟咱们可没有认同感。”

雍正没有挑叶菁菁说主体民族时把汉人排在前头的刺儿,他道:“外部原因是什么?”

“外部原因,欧洲的黑奴贸易搞得火热,他们把黑奴当商品买卖,总有一天,他们会受到反噬,咱们不能步他们的后尘。”

张廷玉也不同意买卖黑奴:“虽然肤色不同,到底物伤其类。”

叶菁菁:“说到我国以外的民族,我认为,咱们可以把移民政策定下来。外国人来咱们国家定居,必须是有才能的学者,身家达到多少的大商人,或者是对咱们国家有用的人才才行,对咱们没多大用处的外国人,只允许短期停留,不允许在们国内定居。”

雍正点点头,国家再缺人,不能什么垃圾都要。

李大人:“菁华亲王有何应对目前我国人口不够的问题策略?”

“李大人,咱们国家的实际人口,比户部账面上的人口应该要多出不少吧。”

“您是说隐户?雍正朝以来,皇上推行摊丁入亩、重农政策后,隐户已经很少了。”

“不是,我说的是从京城到地方,从王公贵族到地方乡绅家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