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会码头,萧玉之就打发自己的四个弟子离去了。
“好了,你们去忙你们的吧,如今你们手头各有要务,不用专门陪着我这个糟老头子。”
几名捕快相互看了看,脸上也都露出笑容,不过其中一人犹豫之下还是问了一句。
“师父,您可曾跨越了那一重境界了?”
萧玉之看向几名弟子,脸上露出笑容。
“好高骛远多管闲事,滚滚滚!”
“住手!”
虽然老道人和一众弟子已经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但实话说对比起别人依然略显“朴素”。
船舱里面的人本来还想反讽一句,但终究是没敢开口,他走出船舱往四周看了看,刚刚那个恐怖的老捕快已经不见了。
而此刻的岸上,已经有司天监和官府的人过来,专门清了这一个码头。
“藏头露尾,给老夫出来!”
“凡奉诏入京之法师,都要先去承天府衙门报备,之后再通知司天监,纵然是法师也不得触犯我大庸律法,否则严惩不贷!”
那一股惊人气势直逼船舱,即便根本没有切实看到那个人,萧玉之却凭着感觉打向船舱内部角落。
前阵子京城有人借鉴《四海山川志》中的一些典故拓展开来说书,其中讲到过“定海神针”这一种宝物的由来,几大名捕觉得以此来形容师父十分恰当,他就是刑部之下大庸公门的定海神针。
而若干年之后,一些真君庙中竟然真的陆续出现了名曰陆信的神像,而萧玉之也愿意相信师父真的升天为神。
刚才老捕快冲进来的时候,在这人眼中简直好似是一团火冲了过来,好在是有这一张皇榜在,皇榜一出那团火感觉烧不过来了!
“什么动静啊,客官,刚刚出了什么事?”
其后船只靠岸,木吊车延伸绳索要将丹炉吊起,却有麻绳缠绕丹炉的时候直接燃烧起来,又是引得老道人和一众弟子暗自得意,引得岸上和水面船上围观的人一阵惊呼。
“这些船都好大啊!”
喃喃一句之后,萧玉之的视线从天空落回港口,着重看向那载着巨大丹炉的船。
一次可能是错觉,两次就绝不会有错!
几乎是下一个瞬间,萧玉之已经消失在原地,整个人运起轻功犹如白日鬼魅,寻常人若是看过去,就会觉得视线中有身影模糊一下就不见了。
萧玉之原地不动,而被他打中人影则是双腿站在地上不断向后滑去,那动作极为诡异,好似地面抹了油一样,最后“咣当”一声撞在舱壁上。
“咳,大惊小怪的,成何体统,准备随为师请丹炉下来!”
嘿,齐小子可真有了先生的三分味道了!
原来这说书人正是齐仲斌,此刻手中扇子扇动好似模拟出惊涛骇浪。
其实萧玉之没有见过所谓的丹炉,只是看着那个样式,感受着那种似乎遥远却心中能明显感觉到的热力,就自然而然认为那是一尊丹炉。
一声惊呼还没起来,萧玉之的掌力已然到达。
承天府衙门那边,此刻也有人到了这里,那是三个衣着鲜亮的道人,走向府衙大门的时候,刻画在府衙门上的守门异兽,让他们心中略微发紧。
只是一尊大丹炉随着大船靠近码头,对视线的吸引力也是极强的,岸上人群和周围穿上的人,只要看到这尊丹炉,都免不了看过来。
当年萧玉之将要离开元江县前夕得师父托梦,梦中师父说自己被伏魔圣尊招为天神。
忽然间,萧玉之又感受到刚刚那种不适的感觉,他猛然转头看向那個方向。
这就是京城,这就是天子脚下,若是得封高位,不只是荣华富贵,身份地位也是青云直上
不过看向同船官差和弟子,又看看岸边无数因为船上显眼的丹炉而投来的视线,老道人定了定神。
萧玉之成爪的右手停在对方脸庞之外三寸,那人也是脸色苍白。
“我,我有天子皇榜,是揭榜而来的法师差爷,且慢动手”
“啊”
萧玉之微微皱眉,眯眼看着面前人,直到此刻他才真正看清了这人的长相,说实话,还算端正,只是怎么看都给他一种略微的不适感。
见到这位老捕快真的停下了,那人小心地往旁边挪动两步,离开那危险的手爪范围,然后展开皇榜。
那一声也不是别人喊的,正是那人自己,此刻他的左手已经取出了一块黄布,身体微微颤动中强装镇定开口。
“是师父!”
别说是常人,就是那边船舱里面忍不住再次看向萧玉之方向的人也在此刻心头一惊。
“让开让开,闲杂人等皆退开——”“勿要挡住法师去路——”
这是真的有风声,只是风也是萧玉之带来的。
在对方撞在舱壁上的时刻,萧玉之已经变掌为爪。
一众弟子心头一凛,齐声应和。
港口另一个码头,有一艘大船正在靠岸,船上老道人和十几个弟子纷纷上了甲板。
一只小貂就藏在说书老人的衣领内。
光芒照到三人身上,他们只是抖了抖就,光辉就消散了,中间那人已经取出了皇榜,大摇大摆走入了衙门中。
而码头上许多人该干嘛干嘛,不是心大,而是老捕快轻功太过骇人,绝大多数人根本没反应过来也就注意不到,也只有少数人带着惊色看向那个方位。
几个徒弟走后,萧玉之依然站在承天港外围看着各处码头的繁忙景象,良久之后抬头看向天空。
这一刻,老道人才好似刚刚想起一样,张口吩咐官差和码头力工要先用铁索缠绕丹炉再绳索挂住铁索。
“嘭”的一声巨响,舱内气劲爆发。
在常人视线之外,府衙大门处射出一道白光。
而承天府内外,赶来的参加大庸天子鉴法大会的所谓法师还在不断汇聚,更是有不少颇有自信——
承天府的一个茶楼中,有一个穿着深衣的老叟在楼中说书,其人长长的胡须到了胸口,头上小冠别着木簪,除了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