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功德无量
“老秃驴,萧某当年跳崖侥幸没死,你是不是很失望啊!哈哈!老夫回来找你复仇来了。”萧远山厉声说道。
萧远山的突然现身,引起会场一阵骚动。高台上的各派掌门、长老,看着近前的萧远山也是暗自戒备。
虽然他们对萧远山十分好奇,但这位可是屠戮江湖的狠人啊!他们哪敢不戒备。
少林寺中这边,不少长老暗提真气,挪动身形,隐隐将东方白和萧远山围在中间。
玄慈见萧远山现身,心中大喜,慈眉善目的唱了个佛号道:“阿弥陀佛!萧老施主福缘深厚,跳崖未死,乃是天佑之。自从得知萧老施主,坠崖未死,老衲欣喜万分。可是,萧老施主在江湖上造下无边杀孽,却也让老衲夜不能寐!”
玄慈一番话说的大义凛然,一旁的萧远山却听得怒火冲天。
就连知晓内情的东方白,心中也对这老和尚鄙夷万分。不过,这老和尚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不要脸的劲儿倒是跟道衍那厮极为相像。
萧远山深吸一口气,强压住心中怒火。
今日,萧远山来少林,本就是跟往日恩怨做个了结的。
前面,东方白的神奇操作,已经让少林声势大跌,玄慈也必死无疑。
本来,萧远山为了保护乔峰,已经不打算暴露自己了。可是,玄慈无耻的用乔峰身份逼迫,萧远山哪里能忍得住。
其实,少林现在的局势,萧远山看得分明。
玄慈逼迫自己露面,无非是想为少林挽回一些颜面。萧远山虽然不善算计,但是,对于政治,萧远山可不陌生。萧远山乃是契丹贵族出身,当年在契丹的官位也不低。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的。
当然,萧远山既然敢露面,又岂能没有底气。
瞥了玄慈一眼,萧远山心中暗思,说不得今日让少林碰个头破血流。
“呵呵!老秃驴果然虚伪!这指鹿为马的功力的确不凡。”萧远山讥讽道。见玄慈脸色不变,萧远山接着说道:“老秃驴既然知道我是姓萧,可知道萧某的身份?”
萧远山所问让玄慈猛然一愣!
当年自己虽然率人伏击了萧远山,但是萧远山的具体身份玄慈的确不清楚。
直到萧远山在江湖大肆杀戮,玄慈才猛然发觉,当年伏击萧远山之事没这么简单。不过时间太短,距离当年之事又太久了,玄慈根本没有查出结果来。更重要的是,慕容博彻底消失了!玄慈即便想查也无从查起了!
萧远山:“老夫乃是契丹贵族,与萧太后同出一族。当年,萧某可是契丹皇家禁军教头。”
“萧某幼时,曾得一位武者看重,教导武功。这武者乃是中土人士,于是萧某曾发誓,不伤中土一人。”
“当年,契丹帝国和大宋帝国在边境爆发冲突,大宋帝国使团来契丹,老夫也曾呼吁奔走,促成和平。”
“老夫虽是契丹人,但是,这前半生未曾对不起中土百姓丝毫!”
萧远山瞥了一眼玄慈道:“老秃驴若是不信,可以去朝堂打听打听,当年大宋帝国使团的人还没有死绝呢?”
玄慈脸色不渝,一时间倒是不知该如何接话!涉及到两大帝国的战争,场上的武者也无人敢出言!
“前辈的名讳可是上萧下远山。”
自来到会场便少有言语的登封县尊,眼神灼灼的看着萧远山问道。
登封县尊的突然出言,不仅让萧远山一愣,场上众人皆是不明所以的看着激动的登封县尊。
萧远山有些不解的问道:“老夫是萧远山,你认得老夫!”
登封县尊朝着萧远山一礼道:“晚辈郭崎见过萧将军!”
“郭崎!”萧远山有些疑惑,自己印象中从未有此人的记忆。
“萧将军虽不认得晚辈,但晚辈对萧将军如雷贯耳。晚辈曾拜在老师门下求学,老师名讳上林下愚,不知萧将军可还记得。”
萧远山:“伱是林愚那老顽固的学生!”
郭县尊脸色一滞道:“当年出使契丹,老师正是使者之一!当年边境冲突剧烈,隐隐有酿成大战之势,老师他们虽然出使契丹,但心中对于缔造两国和平并无多大信心。老师曾说,当年若非萧将军从中奔走,说服萧太后,恐怕两国大战不可避免。”
“战乱一起,必然有无数百姓遭遇横祸!老师常对晚辈说,萧将军之举功德无量!老师临终前还曾惋惜,未能与萧将军把酒言欢!今日晚辈有幸得见萧将军,当真是有幸!”
萧远山眼睛一红,口中不断呢喃道:“功德无量,功德无量!”
“嘿嘿!老夫哪来的功德无量,若是功德无量又岂会家破人亡。”
似乎在发泄,似乎在回忆,萧远山脸色变换,一时怔在当场。
登封县尊和萧远山的一番话,让玄慈脸色大变,也让场内的武者有些茫然。自己一心追杀的江湖魔头,居然是消弭两国兵祸的大英雄。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一部分心思灵巧的武者,已然猜到这其中必有隐情,而且,这隐情与少林关联极大。
至于登封县尊说的话倒是没人怀疑。作为少林寺的父母官,郭崎的身份不少江湖豪杰都认识。
而且,当年使团之事也非隐秘,只要想查并不困难。况且,身为朝廷官员,郭崎根本没必要为萧远山做戏。
有郭崎站出来为萧远山保驾护航,一时间也没有武者对萧远山喊打喊杀。
就是,少林高手对萧远山的包围圈,也隐隐扩大了几分。
东方白看着面色变换的萧远山,仿佛第一次认识萧远山一样。
对于萧远山的事情,东方白虽然知晓不少,但都是跟当年之事相关。除此之外,东方白并不知道萧远山的情况,也根本想不到萧远山在契丹有这么大的能量。
过了许久,回过神来的萧远山,这才缓缓的说道:“老师对我极好,不仅传我武功,还将情投意合的师妹嫁给自己。后来,老师年纪大了,便回到中土养老。当年,两国议和后不久,师妹便生下一子。又过了半年,待孩子稍大,我便带着妻儿回中土省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