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这个箱子被送到了马来半岛,由我的好友祖凌兄负责交接。」「结果交接过程中走漏了风声,好在祖凌兄事先带了另一个类似的假箱子。」「他便将真箱子交给了我们的同志,自己带着假箱子离开现场,想要虚以为蛇。」
「结果没想到马来的英国巡捕在追捕过程中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事后听说祖凌兄身上足足有二十一处弹孔」
啪老郭这番话刚说完。
陆光达便用力的一拳锤在了桌上,胸口剧烈的起伏着。
李觉和彭梦熊亦是面沉如水。作为华夏最早的几批留学生。
老郭他们中的不少或者可以说大部分人虽然是通过「庚款」这些渠道出的国。但他们心中所向的却并非那个青天白日,而是鲜红的五角心。
新华夏成立后。
有相当多庚款都明确表态,愿意回国做贡献。1950年。
朱光亚先生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掀起了留学生归国的热潮。
新华夏也配合着组织过很多批次的留学生接引工作,二十多年来回国的留学生超过了上千人。但同样。
考虑到国内非应用物理端研究较为滞后。
因此有部分原本愿意立刻回国的留学生在和国家高层交流后,最终选择留在了海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留学生有的在十几或者几十年后陆续回到了国内,为国发光发热。有的则因为思想的转变没有履约,而是留在了海对面,甚至选择了移民。
还有一些则是类似祖凌、长友先生一般,通过自己的渠道向国内输送着宝贵的资料,为了华夏的科研事业献出了生命。
在整个核研究事业中。
血染异域的华夏科研人员光已经公开的就有三十多位,没解密的数量恐怕同样不会少到哪里去。同时更加遗憾的是。
由于这些科研人员有相当部分都是庚款留学生,死亡时并未入华夏国籍。因此兔子们连申诉都无能为力。
当时有资格为他们的只有海峡对面的那座岛,奈何过了片刻。
陆光达忽然抬起头,看向了老郭,问道:「老郭,你有牺牲的那些同志的名单吗?」老郭点点头:
「有,不过是我自己汇总的简易版,只有名字和牺牲日期,没有照片也没有档案履历。」陆光达朝他一伸手:
「给我看看。」
老郭没怎么犹豫,将手伸进衣服内袋,从放着药片的口袋里取出了一张对折起来的纸。
接着将这张纸摊平,递给了陆光达。
陆光达用双手将纸张接过,郑重的看了几眼。
随后坐回位置上,从身上取出了一份纸笔,认真的抄写了起来。马祖凌
何长友闵学思几分钟后。
陆光达将这份名单抄写完毕,把原件递回给了老郭。
接着他小心翼翼的将抄写好的名单对折收好,同样放到了胸前的内袋中。整个过程中陆光达都很平静,但在这股平静之下,却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过了片刻。
或许是感觉会议室的氛围有些沉闷。老郭便轻咳一声,换了个话题:
「对了光达,你这次去马兰基地的收获 怎么样?」陆光达的食指在桌上敲击了几下,摇了摇头:
「不太理想,链引发的问题倒是顺利解决了,但是链传递过程的核素密度却一直不达标。」
「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对放射性物质进行高效浓缩,或者就考虑让中子减速,使中子与原子核碰撞几率增大井延长链式反应次数。」
「中子减速太难了。」
待陆光达说完,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彭梦熊便飞快的摇了摇头:
「这涉及到了现有材料的问题,除非材料迅速进行更新迭代,否则不可能做到这一步。」「但进一步浓缩放射性物质这就要看金城那边的同志是否能做到了。」
说罢。
彭梦熊便看向了一旁的李觉。李觉见状立刻举起手,表态道:
「金城是吧,没问题,联络的事情交给我吧。」
「光达同志,你稍后最好把具体需要达标的数据或者参数汇总成书面报告给我,这样效率更高一些。」陆光达点了点头:
「好。」
接着他顿了顿,又对李觉问道:
「李指挥,不知道基地的爆轰试验场建设的怎么样了?」听到爆轰试验场这五个字。
老郭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关切。
此前提及过。
在目前的221厂中,一共有18个厂区和4个生活区。而这18个厂区各自的职能也不尽相同。
比如十七厂是粮食与生活用品仓库,十一厂是危险品站台等等
其中承担核武器研究相关任务的,主要有五个分厂,分别是12367。
一分厂负责弹头体加工、铀部件生产、精密加工以及无线电系统的控制等。
二分厂主要负责炸药的加工、同步聚焦实验及火工部件的加工和核武器的组装工作。三分厂为机械加工厂,负责翻砂、锻造、热处理以及制氧等。
七分厂是放射化学和中子物理实验场所。至于六号分厂负责的便是
爆轰试验场。
这是一个负责爆轰试验的场所,规模庞大,即便是眼下这个时期依旧处于建设中。每个分厂下属的独立建筑模块有个特殊称呼,叫做'工号'。
其中爆轰试验场计划的工号足足有五个,也就是五个独立的建筑模块。「爆轰试验场啊」
李觉闻言看了眼陆光达,眉头微微蹙了起来:「说实话,同样遇到了一些困难。」
「以现在爆轰试验场在建的二号观测室为例,这间观测室对墙体的要求很高。」
「所以除了材料本身之外,墙体浇筑的时候还不能遇到降雨,也不能出现强风天—否则会有沙石掺杂进墙体里头。」
「可目前我们的技术又做不到气候的精确预测,只能让副业队的同志们每天去采集气候样本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