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的剧本,这一次很快地就搞出了初版。
不过,他却有些没底,毕竟,这一次,《八佰》虽然一部分是参考记忆之中的两部影片的,但是后面半部分却是他自己写出来的。
这样的电影其实并不迎合市场,因为如果说前面半部,更多的是展现八佰壮士的成长,战斗,转变,牺牲等等的话,戏剧性和冲突性是很强的。
但是后面半部分,却就显得拖沓了。
至少相比起前面半部分来说,的确会显得拖沓一些。
而且关键是,李易发现,这样的剧本,剧情,如果拍出来的话,别说两个小时了,就是翻一倍的时间怕是都打不住。
这就让他很头疼了。
毕竟,本来他这个电影就改编的不像传统的商业主旋律电影那样,如果时长再翻倍的话,那么哪怕是他李易的电影,该扑街的还是会扑街。
分成上下两部?
别扯了,上部看点十足,可是下部,李易心里是真的没底。
他现在倒是能理解,为什么原版的剧情,只到过桥部分就戛然而止了,因为,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后续的剧情,的确不那么商业。
可是这也不可能是一部文艺向的影片。
所以,他只能改稿,进行删减,可是改剧本这种事情,真的很难,很麻烦。
哪怕是他自己来拍的电影,可是更是如此,因为很多剧情如果删减的话,那么就会造成电影的前后剧情衔接不连贯。
特别是如何展现后面的剧情?
孤军营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之后的八年的剧情,浓缩进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却还要保证电影的可看性,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啊。
以前李易一直觉得,拍电影嘛,不需要承载着什么意义之类的,让观众看了图一乐呵,或者让观众看了能被感动一下,就ok了。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一部一部电影被拍出来,他的心态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有些电影,的确只需要讲好故事,讲一个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合理,符合逻辑的故事,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电影却真的会承载着一些东西。
比如这次的《八佰》这部电影,在李易看来,这样的电影,像原版那样拍,可以吗?
当然可以,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票房不错,口碑尚可,就完全可以了。
况且还能够让一部分影迷主动去了解这段历史,其实已经是这部电影被赋予的最大的价值了。
可是,他为什么不这么做?
因为他觉得,是不是可以做的更好一点?
是,会有一部分人看完电影之后,主动去了解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可是更多的人却并不会在意这些。
这就是电影的影响力。
为什么原版《八佰》会出现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
因为,一部分觉得,这样的电影,能影响到一部分人去主动了解这段历史,就是其价值所在了。
可是另外一部分却觉得,是,的确会让一部分人主动了解这段历史,可是却会给更多的人造成一种历史就如同电影之中展现的那般。
那么为什么不把原版的历史呈现出来?
哪怕让大家觉得,电影里面展现的就是真正的历史,至少也会是比较靠近历史真相的。
至少让看完电影的人知道,原来这八佰壮士,经历了这般的事情。
言归正传,李易在删减了一部分剧情之后,暂时就不打算继续改了,哪怕目前来说,拍出来的时长依然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可是暂时他却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不过,电影他是肯定要拍的。
所以,电影的筹备也要开始了。
《八佰》的电影的筹备,肯定要比《情书》那样的小清新电影要复杂的多,工作量也要多的多。
不说其他的,单单是重新搭建四行仓库和苏州河对面的世界,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好在,其实倒是不必要那么麻烦,国内早就有旧十里洋场的影城建筑,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还原四行仓库等建筑。
这些专业的事情,自然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然后就是演员了,《情书》的演员主要就那么几个,所以简单,可是《八佰》里面需要的演员,却不少。
因为这会是一部群戏,展现的也是群像的电影。
所以,演员方面的挑选工作量就要大上不少。
为此,自然不可能所有的演员都让李易去指定,所以,李易这次打算放开了造。
反正,电影筹备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他倒是有时候好好挑一挑演员。
再一个,不都说娱乐圈的一些明星没文化真可怕吗?
这次,李易的选角,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学习历史的机会嘛。
很快地,李易新片,抗战影片《八佰壮士》即将进行大规模选角的消息就被星梦这边放了出去。
一时间,整个娱乐圈都动了起来。
纷纷打探《八佰壮士》的相关消息。
而影响到不止是娱乐圈,还有外界。
李易其实还是有些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或者说他应该感到庆幸,庆幸自己没有按照原版那样来拍,否则的话,怕是真的能被喷死。
因为,当李易下一部电影打算拍摄的是“四行仓库保卫战”“八佰壮士”的这段历史的时候,网络上就已然刮起了一阵讨论的风潮。
很多影迷,网友,都纷纷自发地去寻找这方面的资料来看。
而有意参加《八佰壮士》的选角的演员自然也不可能落下,虽然,选角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谁都知道,这次的《八佰》和过去李易的一些电影是不同的。
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都会发现,这种电影,就不可能是独角戏之类的,而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群像戏。
就如同《长津湖》一般,必然会有多个重要角色。
而且,《八佰》和其他的战争电影,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