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如何用最简单的材料,做最美味的饭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如何用最简单的材料,做最美味的饭菜(2 / 3)

出色地运用了音乐来作为影片的主要表现手段,从而使法国人特有的优雅浪漫,在这样一部几乎完全遵循传统套路的、中规中矩的电影中,依然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什么样的电影最难拍?

无疑这类的电影是最难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从电影的各方面的组成来看,包括演员,故事剧本,等等,这部电影都谈不上任何出彩的地方。

可是想要将这样的阵容,拍出一部令人惊叹的经典之作,何其困难?

难的地方在哪里?

李易记忆起这部电影的相关的影评,他们是这样写的:「《放牛班的春天》给人的第一感受则是心灵的沉醉: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以及悠扬的歌声中放飞的童心、梦想、感激、怀念…这一切无不美得令人动容。」

是不是听起来很简单的样子?

可是李易只想说,简单个屁哦!

如何给人心灵沉醉的感受?

孩子们的清澈的眼神,甜美清亮的童声合唱,这个好说,但是如何在歌声之中放飞童心,梦想,这些东西,说实话,李易懂,但是懂的真的不多。

不过,一部能被誉为经典之作的电影,哪怕是小众电影,可是这样的电影,依然很轻易地就能够打破文化的隔阂。

李易一遍又一遍地「观看」这部电影。

同时在心里也在思考着,电影里面的每个角色。

无可争议的是主角马修老师:一个其貌不扬,内心善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在多年颠沛流离仍然无法在音乐上取得成就后,来到「池底学校」当老师,面对一群无法无天的问题儿童,选择了用音乐来感化他们,在音乐的感召下,孩子们内心中阳光的一面慢慢呈现,但他最后却被无能而残暴的校长赶走。

从某种方面来说,其实马修老师就是一个臆想中的理想父亲形象,他对孩子们很好,允许孩子们犯错,从不用粗暴的手法来对待孩子们的胡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与潜力,并且鼓励他们,指导他们。

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成功人士,只是芸芸众生中极平凡,极普通的那一个。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和《天堂电影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是电影,一个是音乐!没有高低之分。

而认真看,其实《天堂电影院》里面的放映师,其实也同样的和马修一样,对孩子不止是老师,更是「父亲」一般的存在。

这样的父亲,一方面会让很多孩子的童年充满温情,另一方面却又不会带给他们压力,让他们不用担心处于他的阴影之下!

雷同又不相同的是,《放牛班的春天》里面多年以后,已经功成名就的指挥皮埃尔回乡后初见同样两鬓斑白的佩皮诺时,已经忘记了那个谢顶老头的名字。

而《天堂电影院》里面的托托,虽然记得阿尔弗雷多,可是他却多年没有回去过。

而《放牛班的春天》可以说更加的现实,也更加的凸显了,孩子们长大后「自私」的一面!这说明自私的他们把他的那些春风化雨都视做理所当然,无需报答,那些其实改变我们生活的重要时刻,在成功后已经被渐渐遗忘,他们记得有那个人,但是他们却已忘记他所做的一切,这样他们才能骄傲的告诉自己,我所取得的所有荣誉,都是靠我自己,我不欠任何人。这样就不再需要感恩。

不同于《天堂电影院》里面几乎没有任何反面角色,《放牛班的春天》里面的校长无疑是一个反面人物!

他是一个混在校长职位上只知道作威作福的混蛋。他时时刻刻都在将自己的权力运用到极致,在他的天地中,你只能选择服从,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马修老师刚到学校时,见面几句话,就将他的性格暴露无遗,比如回话时候要加上校长大人。

校工受伤时,他毫不动情,甚至怀疑流血的老头是在装可怜。

在他的世界,无所谓善,无所谓美,只有利害关系,对我有利的,就是好的,对我有威胁的,那就是坏的,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代表了我们对主流社会的恐惧和蔑视。

某种程度上,他也和《肖申克的救赎》的典狱长很相似!

他们小心翼翼的生活着,防备他的「犯错,处罚」原则,但是私下里孩子们会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他,偷他的钱,烧他的房,不屈的与其斗争。虽然这斗争是破坏,但是只要能让他焦头烂额,大发雷霆,孩子们何乐而不为呢?

再说皮埃尔的妈妈:美丽优雅的单身母亲,让可怜的马修老师爱过痛过,最后尴尬的坐在街头的咖啡桌边目送她搭上那机械师的汽车远去。

这也是孩子潜意识中的母亲形象,美丽,并且永远美丽,无条件的爱我们,为我们含辛茹苦,我们认为母亲只是属于我们自己,所以,在片中,其貌不扬的老好人马修老师只能单相思。

因为平凡普通的马修只能像  父亲一样的对我们,但是不能真的成为我们的父亲,他的相貌,他的职业都不配真的成为我们的父亲。

因为,他实在太平凡了,自命不凡的我们拒绝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不拒绝他像父亲一样的爱护我们。

其实没有人可以做我们的父亲,最后母亲为了我,把自己喜欢的机械师也放弃了,一生孤独终老。扞卫了我们心目中圣母般的贞洁形象,可是我们呢?直到母亲去世才回到故里,这之前,我们真的还记得妈妈吗?我们是否体会到她为了我们放弃了太多的幸福,这样是否公平呢?

皮埃尔:电影的中心人物,是由他引出整个故事,另外,他在照片当中无疑是c位,「天使面孔,毒蛇心肠」,那位离开的老师这个评语前半句真实,后半句就有些恶毒了。

他只不过是个敏感,自尊,些许自闭的孩子,就如我们一样。

既然得不到「当家」的赞扬,那就成为同类的偶像,将创造力化为破坏力,蔑视一切主流价值观,包括真的,善的,美的,为了反抗而反抗。

固执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和我们一样,因为害怕被拒绝,不会主动的去要求什么,但是我们会为自己喜欢的事物偷偷努力,如果被人赞赏,则会更专心的去学习,因为从一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