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5章 花钱是一门学问(2 / 2)

不早点拿出来,你这人就是不爽利。”陈景恪笑道:“就是怕你着急实施,我才不能提前说,现在时机成熟才敢拿出来。”朱雄英翻了个白眼:“你真以为我只会莽啊我那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好吧。”陈景恪自然相信这话,他虽然有些激进,但并不是无脑莽夫。很多想法都是考虑过得失之后才提出的。只不过,激进就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动荡,会让一部分人遭受无妄之灾。这是陈景恪不愿意见到的,也是朱标不想看到的。区别是,朱标不想因为激进引起民变,那样会威胁到皇权统治。陈景恪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无辜之人遭受**。大明已经领先世界,而他们又还年轻,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没必要这么着急。至少在打基础的阶段,不能着急。等基础打好了,再考虑适当提速的事情也不迟。之后三人具体讨论了一下金钞局改制的事情,主要是陈景恪提出大致的方向和框架。朱标和朱雄英进行补充。很快就有了一个成熟的想法。更具体的,则要等户部和金钞局商量之后决定了。事实上,陈景恪对金钞局的规划远不止于此。这就是未来的央行,在管理宝钞发行的同时,还要兼顾存贷款等业务。只不过目前异地存取款非常麻烦,很容易被钻空子。关键是对这方面的需求还不是很大,陈景恪就没着急弄。先让他们学习给作坊放贷再说,等将来再一点点改革。解决了一件大事,朱标心情好了许多,半开玩笑的道:“国库里堆满了金银,只靠扶持作坊花不了多少,景恪可还有什么好主意”朱雄英迫不及待的插话道:“开展大项目吧,大运河改道,各地基建都搞起来。”还是那句话,他早就对慢腾腾的变革进程感到不满了。时刻想加快进度。朱标却摇头道:“欲速则不达,无序的开展项目,会让良策变成害民之策。”朱雄英很是失望,又是这一套说辞,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但没办法,皇帝是他爹,他只能听着。哪知道,陈景恪摸了摸下巴,说道:“太子的话也有一定道理。”朱雄英没想到竟然支持自己,惊喜的道:“伱小子终于想通了。”朱标也投以询问的目光。陈景恪点点头,说道:“以前我们严格把关,一是为了杜绝有人借机贪腐。”“二是大家还都不熟悉五年计划,怕他们为了政绩乱作为。”“经过这么久的学习,大家至少知道了什么叫五年计划,也知道了朝廷想要做什么。”“是时候稍稍放宽一些审核标准,多批一些项目下去了。”“民间每多修一条路,多建一条渠,都是朝廷的固定资产。”“百姓靠着给项目做工,可以额外赚取一笔钱。”“有了钱就会去消费,带动商业的繁荣,刺激生产……”“如此,作坊生产出来的商品,才能卖的出去。”“作坊主才有动力去搞扩张……我们扶持制造业的计划才能落到实处。”“这就是一个循环,我称之为大内循环。”“如果再将外贸算进去,就是内外双循环。”对于这个内外双循环的概念,朱标和朱雄英都非常的感兴趣。一旦建成,大明的经济将实现真正的腾飞啊。看来,是时候放宽项目审核了。以前不愿意大动干戈还有个原因,怕耽搁了粮食生产。现在有了南洋粮仓,这方面的隐患解决了,完全可以抽调一些民力去做别建设。朱雄英自然是一万个支持,他对目前缓慢的变革,是极为不满的。但朱标却稳如泰山,做事往往谋而后动,从小处着手一点一点去改变。尽管心里已经同意此策,可还是问道:“贪腐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么一大笔钱发下去,不知道有多少能落到实处。”陈景恪说道:“陛下的担忧很正常,说句丧气的话,发下去一贯钱,能有五百文用到实处就已经不错了。”“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有这五百文落到实处,就足以让百姓的日子好过许多。”“经年累月下来,国家就会变得大不一样。”一旁的朱元璋听的直皱眉,终于忍不住说道:“怕什么,敢贪这个钱咱诛了他九族。”“将锦衣卫全都撒出去,监视所有项目的执行。”“过完年咱就和你娘微服私访,帮你盯着地方。”“咱倒要看看,是咱的刀利,还是他们的脖子硬。”朱雄英也激动的说道:“革新就应该大刀阔斧,不要怕遇到问题。”“革新遇到的问题,就用革新去解决。”“左右不过是逢山开山,遇河搭桥。”朱标终于点头,项目资金被贪这是必然的,但只要有一部分被用到实处就足够了。而且官员贪了钱,就相当于是有把柄掌握在朝廷手里。如此,他们就只能更加效忠朝廷,或者说效忠大明这个系统。否则这个系统随时能将他杀死。都不用另外找理由,直接查贪腐就可以了。想到这里,他终于点头说道:“好,那就通知内阁,放宽审核标准。”“还有,那个内外双循环,你详细解释一下。”........007...23.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