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玄幻魔法>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85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5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2 / 3)

如果机会真的合适,该打还是要打的。

闻言,邱广安将原本准备的话咽回去,改口说道:

“户部做过预算,大明可以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发动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

众人将目光看向徐达,这里就他最了解战争了。

徐达有些轻蔑的说道:“以前不了解帖木儿的实力,我们一直将其视为同等对手,现在看吗……”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没有将这话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懂。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秦王将他拉出来遛了一圈,发现他就是个骡子。

“而且现在他们内忧外患,无力兼顾西域……”

“仅凭察合台汗国,非晋王一合之敌。”

“就算战事不顺,规模最多也就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

此言一出,众人就知道最终结果了。

不过有些流程还是要走的,陈景恪继续说道:

“其实诸位不用担心,收复西域至少也要等到两年后去了。”

接着他解释道:“根据秦王的情报,帖木儿刚刚才结束了和钦察汗国的五年战争,实力消耗巨大。”

“与秦王一战又损兵折将,这次平息内部动荡,对国力也是极大的消耗。”

“他最少要用两年时间恢复实力,才能发动下一场战争。”

为啥帖木儿两年就能恢复实力,发动下一场战争。

国力更占优势的大明,却要用五年来休养生息呢?

原因很简单,帖木儿对臣民是单方面掠夺,内部建设基本等于零。

收集资源发动战争。

大明不一样,要搞内部建设,要搞吏治,要改善民生……

就算发动战争,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对百姓的影响。

所以,大明才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元气。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明就只能这么做。

如果情况逼到那个地步了,大明一样可以搞竭泽而渔式的经济政策。

然后全年无休的打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

只不过,目前没必要这么做而已。

陈景恪继续说道:“我推测,帖木儿和钦察汗国的战争,会在两年后开启。”

“到那时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结束了,正好出兵收复西域。”

两年后?

听到这个时间,耿光等人的表情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反倒是朱雄英很是不满的道:“为何要两年后?现在帖木儿陷入内乱,也无力兼顾西域。”

“现在出兵将西域打下来,等两年后他和钦察汗国交战,我们还能渔翁得利。”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不成不成,现在将西域打下来,帖木儿就会面临你二叔三叔两面夹击。”

“他又不傻,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和硬着头皮和钦察汗国开战。”

“所以,我们必须要为他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徐达点点头,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我们必须要让帖木儿相信,他的后方是安全的……”

“为了尽快搜刮资源,帖木儿很可能会加大对察合台汗国资源的掠夺。”

“这必然会削弱察合台的实力,我们出兵会更容易获胜。”

“而且过度压榨,也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等我们出兵的时候,很可能只需要一两场胜利,就会出现百姓喜迎王师的局面。”

还是那句话,此时的百姓没有什么族群概念。

大明统治他们,还是察合台大汗统治他们,对他们来说都行。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着谁。

帖木儿要吸察合台汗国的血,察合台大汗只能拼命压榨百姓。

西域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如果真出现这种局面,大明后续治理西域就要简单许多。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朱雄英自然也懂,只能失望的收回了立即出兵的念头。

这时,陈景恪再次开口道:“不过……虽然现在不适合动西域,却是动天竺的绝佳时机。”

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快说说,为何适合动天竺?”

其他人也都向他看来,不是正在说安西和西域吗,怎么突然就扯到天竺去了?

徐达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陈景恪解释道:“经过三年的准备,燕王府的实力已经很强,有能力发动这场战争。”

“燕王世子学有所成,也足以去主持大局了。”

“还有道衍大师辅佐,收拾天竺不在话下。”

“帖木儿得知我们在攻打天竺,就会更加放心的和钦察汗国开战……”

耿光质疑道:“燕王府的实力我不怀疑,但天竺亦是大国,恐怕不好打吧。”

“而且我们是外来之人,他们的百姓会接受我们的统治吗?”

陈景恪笑道:“如果是别的国家确实不好打,但天竺例外……”

这个国家的战斗力不提也罢,华夏对他们的战绩,堪称战史奇迹。

古有一人灭他们一国,今有四名战士击败他们两个精锐营。

并且还留下了一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听听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人数占优势呢。

而且天竺采用的是种姓制度……

“他们的统治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全都是外来的雅利安人。”

“就连第三等吠舍,也就是平民,都是雅利安人。”

“占人口大多数的本地土著,只能作为底层也就是第四等的首陀罗……”

“只能从事伺候人的低贱行业。”

“在首陀罗之下,还有个第五等,属于贱民级别,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

“燕王府击败他们之后,暂时不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先用种姓制度稳定政权。”

击败他们之后继续使用种姓制度,明人自然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