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2 / 3)

么想法。不过有一件事,我们平时从中看到的普遍是于谦高尚清廉的美好品德,但阿藜我角度刁钻,我觉得那不仅象征着于谦高洁的品格,同时还比较明显地展现了于谦对朱祁钰这个君主的感情,这件事就是——抄家。于谦死后,朱祁镇命人去抄于谦的家,发现于谦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唯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我想,在于谦心中,应该也是珍惜敬爱他的君主的。

双向奔赴的君臣,不外如是。】

-

明·景泰时期

跟着光幕追忆了一遍景帝宠谦史后,大臣们表示又酸了一次。不过这次是酸着酸着就觉得不得劲了,陛下都不回来了,还酸给谁看呀?

于谦沉默不言,他觉得与其回忆这些,不如来点实际的,比如让陛下回来。

-

明·正统时期

于谦抬头看向朱祁钰,与此同时,朱祁钰也刚好回了头。

两人视线撞到了一起,朱祁钰没有过多表示,他只是微笑着对于谦点了点头,很快又转回去了。

于谦眸光闪了闪,对着朱祁钰后脑勺看了一会儿后也移开了视线。

发现他俩互动的人表示看不懂。

-

明·宣德时期

“于谦不错。”朱瞻基满眼赞赏,这种又能干又廉洁的臣子没人会不爱,“既然他和祁钰那么合拍,那朕把他留给祁钰如何?”

大臣们:您是在问我们?

虽然朱瞻基这话有立朱祁钰的意思,但他并没有明说,所以大臣们还是不太敢随便答话。

【救时君臣的故事很美好,但我们知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挽救了大明江山的功臣并未得到善终,夺门之变之后,朱祁镇为了自己复辟行为的正确性,将于谦逮捕入狱,诬陷于谦谋逆。天顺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

明·景泰时期

原来就是这样死的吗?于谦很平静,他这辈子已经把自己能做都做了,对自己的死并没有多少遗憾。

只是,他突然不知道大明该往什么地方走了。

-

明·正统时期

安静的大殿上,朱祁钰突然出声问道:“于谦,你后悔吗?”他没有回头看于谦,这话虽是问了,但他看上去也不像一定要个答案的样子。

“殿下,谦不后悔。”于谦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无论结局如何,他相信不管是现在的自己还是以后的自己,都不会后悔对大明的付出。

朱祁钰没再说话。

-

“这朱祁镇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扶苏发出灵魂拷问。

嬴政:……

不要的人才可以给朕,朕很缺。

【于谦死后归葬于杭州西湖。西湖啊,是个好地方,上一个被君主冤杀的□□同样葬在这里。

南宋时,金人一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尽忠报国的岳飞冤死狱中,留下一纸写着“天日昭昭”的供状。

如今,大臣一句“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力挽天倾的于谦被斩于崇文门前,留下“天下冤之”的血泪史。他曾言“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确实做到了,哪怕他曾被强加污名,但天下人依旧知道,他是清清白白的。

我们常说“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岳飞和于谦,是我们民族气节和脊梁的象征,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多年之后的明末清初,写下“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的明朝将领张煌言殉节后亦归葬于此,西子湖畔再次迎来了一位民族英雄,我们将他们三人称为“西湖三杰”。

这大概便是应了那句“青山有幸埋忠骨”吧。】

-

南宋·高宗时期

“冤死狱中……原来真正的结局是这样的。”岳云有些哽咽,“因为爹你的冤屈都传到后世去了,所以景帝陛下到那个世界之后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你。”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最后才会祝我万事顺遂、百岁无忧。”岳飞后知后觉,因为原本不顺,所以需要万事顺遂,因为未能活到百岁,所以期待百岁无忧。

此时,朝堂和民间都炸了锅。

韩世忠满脸失望地看着赵构,令赵构头皮发麻。

民间百姓则是对赵构的不满更深。

-

北宋·太/祖时期

“糊涂!”赵匡胤差点气晕过去,“怎能因为敌人的挑拨就杀害忠义之士呢?”

-

明·崇祯时期

“能跟岳飞将军和于少保同葬一处是我的荣幸。”张煌言觉得对于那个自己来说,这应该也算一种安慰吧。

【杀于谦是朱祁镇的罪过,可他杀的人又何止于谦一个?他的罪过又何止一个杀于谦呢?

宠信王振,放任王振祸乱朝纲,此乃罪过一;不听劝阻御驾亲征,断送大半军力和朝堂大半官员的性命,加速了明朝衰落的速度,此乃罪过二;被俘虏后为了回朝,亲自扣关叫门,枉顾关内百姓的安危,此乃罪过三;夺门复辟后,景泰提拔的重臣,被朱祁镇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还有不少被贬为庶民的,再次清空了一遍朝堂。而且啊,他还给造成土木堡之变的直接祸头子王振立旌忠祠;在砍了范广之后把范广的妻儿赐给了瓦剌降将,这是什么概念呢?范广,一个在京师保卫战时为抗击瓦剌出了大力的功臣,在他死后,他的妻儿被赐给了他曾经的敌人,什么杀人诛心啊!

那个天顺丁丑童谣怎么唱来着?京城老米贵, 那里得饭广!鹭鸶冰上走, 何处寻鱼嗛!

就是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皇帝,还有人夸赞他是个好人,为什么呢?因为他废除了殉葬制度。这里再插一句,他废殉葬之前可是先殉了朱祁钰的后宫哟!】

-

明·景泰时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