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 章(2 / 2)

第二日也有人来姜家门外观望,姜枳一律当做没看到,只用竹席裹了三人的尸体,在屋后面的竹林里挖洞。

有那要过来帮忙的,都被劝回去了,期初姜枳不知道是为何,她隔得远,听着周围人说话断断续续的。

听得久了才知道,原来大家又顾忌她,都说姜家的祸事她招惹的,平常就捡了孝布去穿,终究是招惹了不干净的东西,惹得姜家满门丢了命。

他们不知道的是,姜枳若是不去捡来穿,平常是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的。

原主的娘亲,张大娘,欺负原主不会辩解,只对外说姜枳喜欢穿这衣物,所以大家才觉得她古怪,“活死人,活死人”的叫着。

姜枳知道后,也只是笑了笑,她不打算解释,解释了也不能改变什么,这样也好,她要的就是安静地过完一生。

姜枳把三人埋好已是中午,她才歇下喝了口水,村长推着推车来到篱笆外头,也不进来,对着姜枳喊:“姜枳,出来接你娘。”

姜枳出去一看,推车上已是没了气的张桂芳,白布盖着,早已血肉模糊。

村长见她迟久不语,以为她伤心难受,劝到:“本是杀人偿命,里正瞧着她已疯魔了,只打了五十大板,哪晓得她也没能熬过去,你……你莫要伤心了。”

姜枳用手搓了搓本就不多的眼泪,“谢谢村长,我晓得。”

料理好张大娘后,姜枳把家里有用的东西都搜刮出来,边边角角,一概不落。

本来她还觉得姜家如此破败,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谁知她也搜刮到五两碎银子,更在一处隐蔽的地方找到一盒精美的首饰。

那首饰着实让姜枳吓一跳,里面的三支钗子虽样式简单,却金灿灿的,每支钗子上面镶着朱红色的宝石,十分耀眼,打开盒子一瞬,好似把整个屋子都照亮了。

除却三支钗子,剩下一个通透的暖白玉佩,用红绳挂着,玉佩上刻着繁复的纹样,一面似祥云,一面是灵芝,想必是祈祷祥和平安之意。玉佩周围用花纹包裹,圆润光泽,质地极好。

玉佩的底部,不起眼的地方,刻着一个“芷”字。

芷?姜枳顿了顿,没多想,将玉佩和钗子好生收好放在胸前,去了镇上。

白滩村离得较近的镇,叫做石盘镇。

石盘镇就是边境最后一镇了,西北多风沙,石盘镇往北就更多,那边常年有胡夷侵犯过来。

姜枳还记得小时候为了躲避过来抢夺东西的胡夷,姜大和张大娘躲在别处,把她扔在屋里自生自灭,她躲到水缸里面,不敢出声。有时运气不好,被胡夷抓住,他们见她脏兮兮的,一顿毒打,好几次差点没醒过来。

等到胡夷走后,俩人回来,见她一身的伤,只说她傻,不知道躲好一点,又说咋没把她打死,她那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父母不带着自己走,别人的父母都带着走的。

等到大一点后她虽然能好好躲着,但是心里怦怦直跳,心疾让她疼得冷汗直冒,她躲在床底,拼命捂着嘴,深怕又挨打。

后来在七年前,胡夷突然就不来了,村里都在传是成关军守住了边境,打跑了胡夷。

姜枳每年悬着的心才放下。

她来到镇上卖纸钱的地方,买了两个铜板的纸钱,装进篮子里,在街上逛起来。

石盘镇虽是边境,附近的村子不是很多,但胜在太平,如今街上人来人往,竟也有几分热闹。

姜枳看着街上的面馆直咽口水,她来这里就没吃过一顿饱饭,更别说荤腥了。

狠了狠心,想着兜里的银两,上去问了价格,小心翼翼坐着吃了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当然,小心翼翼是装的,若是被人看出她一个小姑娘身上也有钱财,怕是要被人惦记上。

等到回了白滩村,姜枳也算对这个生活的地方熟悉了些。

跪在姜家的坟前,她朝着张大娘的坟头磕了三个响头,“这算是还你的生育之恩了。”

毕竟,姜家对她或是原主,都算不上有养恩,原主没有在小时候死去,算是她命大。

这晚上,姜枳想好了,明日就起床收剩下的庄稼,等晒干缴了税,就等着过冬了。她把剩下的粮食卖一些,攒钱先养养身子,其余的暂且搁置,反正她是准备咸鱼到老的,没有什么大志向。

想着想着,姜枳便睡下了,模模糊糊地,似是远处有人在叫什么……

姜枳刚卸下心中的担子,又有舒服的床睡,本就睡得死,只是外面太吵,她皱着眉头醒来。

外面火光漫天,这是干什么?

凝神静听,竟然是外面的村民正举着火把逃亡。

姜枳连忙利索穿好衣物,开门朝外面走去,大家手里都举着火把,照亮了半边天,姜枳随手拉住一个村民,甚至忘记了伪装,正色问到:“这是怎么了?”

那村民也没心思给姜枳多说,只道:“胡夷来了,快跑!”

胡夷?眼下还没到初冬,胡夷就来了?而且,不是有成关军?

姜枳满脸困惑,但是想到小时候来抢打火烧的蛮夷,又不得不回屋仔细收好东西向外面跑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