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体验感差很多。
地下管道的幽闭环境,蒸汽机突突突的运作声,烧煤散发的烟雾徘徊不散,轨道防震功能不足的颠簸感等等。这一条条叠加起来,让乘坐地铁像是去渡一场死劫。
麦考夫对比乘坐两种交通工具的不同观感,从旁佐证了身在马车车厢确实能领略好风景。
莫伦煞有介事地点头,“您说得不错。何况,比起十五年前的大恶臭,今天的伦敦有了显著进步。”
十五年前,1858年的夏天,伦敦爆发了著名的“大恶臭”事件。
不论是女王还是乞丐,这座城的每个人都被臭味平等地攻击。
从泰晤士河散发出来的臭气笼罩整座城。
臭味的来源是大量生活与工业污水不经处理就排入泰晤士河。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过几十年的累积,终于量变到质变大爆发了。
大恶臭让拖延症严重的伦敦人,终于动工修建新的下水道系统。
今天的伦敦街,比起十五年前好了数倍,虽然依旧有来自马粪的臭味。
莫伦却一点也不心虚。
别管泰晤士河的污染将来注定死灰复燃,成为恒河之不列颠分河,反正现在她是给赞美街景找到了一点实证。
两人相视而笑。
不错,挺好的,都摆事实讲道理,证明了“今天伦敦好风景”。
莫伦却知道必须及时切换话题,不能就好风景再聊下去,再聊就圆不了场。
随意提起:“您的朋友亚瑟先生如何了?绑架事件没给他留下心理阴影吧?”
“谢谢关心,沙恩恢复得不错。”
麦考夫不会深谈沙恩出门的真实目的,只客套地提了两句。“他出远门散心了,昨天走的。他坚信只要离开高犯罪率的伦敦,不会再遭遇第二次绑架。”
说到这里,麦考夫突然沉默。
确定吗?沙恩真的确定不会被第二次绑架吗?
莫伦微笑。以她背后不说人坏话原则,是努力夸了一句:
“亚瑟先生的心态真好,乐观又自信,对外国治安与个人运气都很有信心。”
麦考夫只能说:“都是上帝保佑。”
两人再次相视一笑。
显然,第二个话题也只能到此为止。再说下去,就是对沙恩不礼貌了。
麦考夫切换新的话题。
“前几日,从黑斯廷斯传来的消息,只找到了理查德一半的遗骸。假.钞团伙把理查德的无头尸体扔在山里,等到护林员发现时,尸体已经被野兽撕扯开,他的左腿、胸腔与右臂遭到野兽不同程度的啃食。”
理查德的脑袋只剩二分之一,被鲨鱼吐了出来。
剩下的躯干残余部分被发现后,勉勉强强拼凑起来,也只剩二分之一了。
麦考夫:“昨夜,运尸车抵达伦敦,我去停尸房看了。由于剩余躯干都暴露在山林空气中,多处已经腐烂,也开始白骨化。今天把消息告诉理查德太太,就等她择日认领尸体,安排下葬。或许对她而言,那会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莫伦问:“理查德的父母呢?是在伦敦,还是在老家?”
麦考夫摇头,“我询问了人事部,理查德的双亲十多年前都病逝了。他有一位亲姐姐,也在四年前因病离世。理查德的死亡真相已经水落石出,是此次噩耗里仅剩的好消息。”
此时,伦敦张牙舞爪的大雾终是把魔爪伸向两人所在马车。
一股阴冷的湿气缓缓渗入玻璃与窗框的夹缝。车厢内,气氛不免变得低沉。
莫伦:“伦敦每天都有非自然死亡事件发生,在东区与下水道发现尸体是常有的事,而他们通常死因不明。
有的话不能对死者家属说,但理查德确实获得了为数不多的幸运。那点幸运值不足以让他死里逃生,却叫他不至于死不瞑目。以概率来论,这点幸运已经可遇不可求。”
莫伦没有隐射他人,而是嘲讽自己。
如果她在梦境任务中失败,又会以什么姿势死在现实世界里呢?
即便聪明如福尔摩斯先生,在检查她的尸体后也只能给出睡眠猝死的结论,又能去哪里找出真凶?
麦考夫联想到自身遭遇,沉默地点头以示赞同。
能被查清死亡真相,的确是一种幸运。假设他死于通关任务,现实世界之大,谁能查明他的死亡真相呢?
两人没再聊天,不约而同望向车窗外。
伦敦的雾,时而散,时而聚。
莫伦瞧着雾气浓了又淡,也不知道「M-冰淇淋」在哪里?
麦考夫瞧着雾气淡了再深,暗忖「M-蛋糕」不知身在何处?
其实,这个马车车厢不大。
对坐的两人,仅仅相距一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