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的夸赞就像是肥而不腻的红烧肉,刘盈特别受用。
刘肥叹气:“我的记忆力就不行,现在就勉强听得懂几句话。盈儿,你真厉害。”
刘肥也在对刘盈夸夸,但刘盈不为所动。
父母刘肥阿兄夸他,或者叔伯小弟们夸他,那都是理所当然,听了没意义。
还是要找个能说会道的外人在自己身旁夸夸,才叫真情实感,令人畅快。
他刘盈又不是什么喜欢听阿谀奉承的昏君,千古明君对奉承话很挑剔的。
刘肥和陈平围着刘盈夸,彭越在一旁阿巴阿巴。
了不得,了不得,他之前听说沛公斩什么白蛇,还以为是沛公自造的神异。
斩白蛇有什么了不起?沛公有这样的儿子,才是真的神异啊!
彭越再次感受到了刘邦对他的信任。
刘邦在外有很多传闻,他的儿子刘盈的消息却很少。就连自己,见到刘盈之前,都不知道刘盈的名字。
现在刘邦将他最大的秘密展现在彭越面前,就像是把自己的野心剖给了彭越看。
彭越也是想要成为诸侯的人。
现在所有敢起兵的人,都有一颗成为诸侯的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点燃他们这群黔首的野心。
但沛公这颗野心,似乎不仅仅是当个诸侯了。如果还很强势的暴秦,和起义军中势力最强的项梁得知了沛公的野心,恐怕沛公的事业就要夭折了。
彭越喜欢瞻前顾后,想得很多。与他领兵打仗时的勇猛作风不同,一旦从战场上下来,他就丢掉了果敢,显得优柔寡断,容易退缩。
就像是韩信离开战场,立刻就把情商和耐心全部丢掉,仿佛回家脱去的外套一样。
得知了刘邦的野心,彭越第一反应不是佩服,而是惧怕。
他担心刘邦野心太大惹火烧身,牵连自己。
刘盈的笑声唤回了彭越的理智。
他看向刘盈洋洋得意的自信笑容,想起了刘邦同款笑容。
刘邦和刘盈真的是亲父子啊。
看到这样的笑容,彭越也生出一种“小事,不用担心”的错觉。
他收起心中惶恐,继续纵容刘盈去接触更多的人。
刘盈学会昌邑土话后,交流水平飞速提升。
壮实聪明又嘴甜的孩童总是引人疼爱。刘盈的脑袋都要被一众女眷盘出佛光了。
彭越募了一千青壮,生活紧巴巴的。因刘邦希望他不要再打家劫舍,引来秦兵围剿,彭越除了靠打鱼和劫掠商队之外,就全靠萧何给他一口吃的。
刘盈喊了几声“媪媪姨姨姊姊”,彭越的老母拿出一大块腌排骨给刘盈炖汤补身体。
那肉啊,那盐啊,看得彭越心都酸了:“阿母,你不是说腌排骨早就吃完了吗?”
彭越的老母驱赶彭越:“去去去,没你的份!”
彭越的妻子也驱赶彭越:“你饭量这么大,这点肉还不够你一口吃的。”
连彭越的儿子也护住碗:“要给老大吃!”
彭越再次满头雾水。
老大?什么老大?
当刘盈再次出门遛弯,身后跟了一群垂髫孩童学着刘盈背着手遛弯,彭越终于意识到了情况有点不对劲。
而当刘盈带着这群垂髫孩童,去给正在被韩信操练的兵卒送水送饭,自己的儿子在刘盈身后声音洪亮地大喊“老大”,帮刘盈整队点名,彭越头皮发麻。
呃,这……
彭越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辛辛苦苦募的兵,恐怕快不是自己的了。
即使他没有看到韩信如何练兵,但刘盈都把自家下属的孩子们都收为小弟,恐怕下属们以为自己也是刘邦的小弟了。
虽然也不能说下属没想对,但彭越以为自己成为刘邦的小弟、自己募的兵成为刘邦的兵的过程,应该是比较正统的。
他跟着刘邦南征北战,他的兵被打散进入刘邦其他军队。
就像是他听过的七国名将出征的事迹一样,兵是王的兵,不是将军的私兵。
既然决定跟随刘邦,彭越没想过搞独立搞特殊。
可不该是这样啊!
刘盈回头看着自己新收的愚蠢小弟们,满意颔首。
不愧是我!
他先获得了女性长辈的喜爱,再透露自己有大贤教导,然后出口成章卖弄才学。
果然,长辈们放养自家孩子,不是不想让孩子拜师求学,只是没机会。
刘盈只要一透露自己现在闲得慌,可以教导孩童们本事,那些孩童的母亲大母马上把孩子送到了自己手中。
得到了长辈同意后,他再收复这群比自己在沛县的小弟还蠢的新小弟,就手到擒来了。
我已经把彭越下属的儿女都收为小弟,还担心彭越下属不听阿父阿兄的命令吗?刘盈鼻子喷气。
韩信练兵很有本事。
张良学的是庙算和奇谋的《太公兵法》,韩信的兵法则是传承自孙武吴起。
归纳成一句话,即“唯兵强马壮尔”。
韩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兵卒们学会听命令,让兵卒们成为合格的战争“武器”。
兵仙就是这样,练兵爆兵的本事都很厉害。
但兵仙的局限是,他和兵卒都只是将军和兵卒的关系,兵卒认可他,但不会认他为主,他也没想过去收兵卒的心。
所以刘邦能大摇大摆走进他的大帐,摸了兵符就走。
换成其他将军,兵符其实没什么用,将军本身才有用。
韩信这个将军,就和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将军差不多了。
经过韩信的训练,即使彭越的下属仍旧认为自己归属彭越,只要上了战场,也会听命韩信。
韩信不在乎那些兵卒想什么,来自哪里。他只要这些兵卒能完成自己的命令。
不过就算练兵时就会变成无感情机器的韩信,也察觉到了士气有一点点变化。
总的来说,抵抗命令的人少了,围着自己说话的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