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王夫人过来看到李纨只是清秀的容貌就有些憋气。
她儿子值得最好的,难道就娶这么一个庸脂俗粉吗?
可当她扯着笑问了李纨几个问题后,脸色就明显地好转了。
王夫人问李纨平时在家做什么,李纨按母亲教好的答,说在家里不过是读读女四书做做针线,晨昏定省孝顺父母罢了。
王夫人问姑娘你今天怎么打扮得如此素净,李纨就回答她就喜欢这样清清爽爽的打扮,不爱那些花儿粉儿的。
王夫人心里想,这李家的女孩儿还算正派。
虽说不尽如人意,但木已成舟,就只能这样了。
主要是,老爷说她爹能在国子监里照顾珠哥儿……
想到这儿,王氏笑意盈盈地把李纨从头夸到脚,又拔了髻上的如意海棠攒珠簪给李纨戴上。
保龄侯夫人的客人们看到她们这边儿的动作,心知肚明这两家好事将近,纷纷上前恭喜王夫人和李太太喜得良媳佳婿。
李太太这时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去,贾二太太看起来对她女儿还算满意,总算是不用太过忧心了。
邢夫人没多说什么,握着李纨的手夸了好些话,也给了李纨塞了一只镯子。
其实她有点舍不得这首饰,但为了名声,邢夫人就又觉得没什么舍不得的了。
不过是一个镯子而已。
和她的名声相比,并不算什么。
她有了要念书的好儿子,就不能再破罐破摔了。
她的坏名声之一就是悭吝。
为了改变别人对她的固有印象,这几年邢夫人有意识地在人前多施恩惠。
一天两天看不出效果,等到十年八年后,邢夫人就是别人眼里宽和慈爱的好人了。
所以她也不吝于给王夫人的未来媳妇一点子心意。
更何况这李家女孩儿的父亲还是国子监祭酒呢。
以后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求到人家头上了。
提前给人家做脸,也不废什么。
王夫人赠了李纨簪子,这桩婚事就在明面上定下来了。
贾母在邢夫人夸了李纨的身世人品后,对贾政的眼光也很满意。
她吩咐王夫人好生置办三书六礼。
荣国府里,少爷的聘礼和姑娘的嫁妆都是有定例的。
嫡出的一万两银子,庶出的三千两银子。
贾珠等人的婚嫁银子早些年就备好了,现在要下聘,立刻就能把银子提出来。
贾母心疼孙子,给王夫人添了八千两银子,又给贾珠塞了一张八十亩小田庄的地契贴补花用。
王夫人也拿出来八千两私房出来,添置聘礼。
左右李家也会把这些聘礼当做嫁妆给陪送回来。
王夫人虽然心疼,但还是选择割肉给儿子做面子了。
两家把婚礼定到了年后——腊月里既然走礼,又要应酬,事情又多又忙,办婚礼容易忙里出错。
王夫人给李家下定的聘礼十分厚重,老太太又贴补了那么多,邢夫人看得有些眼热。
不过一想到自己的儿子,邢夫人便忍住了,不去说讨嫌的话。
这一笔笔的账她都记着呢。
一万两银子的定例,一分钱都不能少了她璋哥儿的。
老太太给贾珠贴了这么多,总不能就对她璋哥儿一毛不拔……
就算比不得贾珠,也不能太过厚此薄彼。
贾赦对贾璋更是视若珍宝,等到哥儿成亲时,她再拿贾珠的风光去和贾赦哭,总能挖到好处。
一转眼就过年了,贾璋从蒋凤举那儿放假后跟着他老子贾赦吃席听戏,祭祖拜年,好不快活。
所幸贾赦没有太过胡闹,那些有赌局有女人的席面都没带儿子去。
出了正月,贾璋的假期才正式结束。
贾珠和贾璋恰恰相反,在贾璋欢度新春的时候,贾珠还在刻苦读书。
等到贾璋开课时,贾珠却要娶媳妇了。
王夫人这个管家太太是贾珠的亲娘,上行下效下,贾珠的婚事办得极其体面。
邢夫人借口要照顾贾璋和那个根本不被她放在眼睛里的庶子贾琮,没掺和这事儿。
贾珠的弟弟贾宝玉被安排去做贾珠的滚床童子。
因王夫人不怎么抱宝玉去荣庆堂,贾璋这几年也没见过几次贾宝玉这个年幼的堂弟。
只听说过宝玉这孩子尚在襁褓,就甚是爱吃丫鬟嘴上的胭脂。
二叔贾政因此十分不喜宝玉。
今天晚上贾珠和李纨完婚,宝玉被人套上了一身大红衣裳去滚床。
邢夫人看到王夫人满脸担忧地看着宝玉,心底嗤笑。
之前老太太就和王夫人说了,宝玉还小,怕他生病,不如让稍微大一些的贾琮滚床。
贾琮比宝玉大,但又没大多少,身体也更康健些,比宝玉更适合做滚床童子。
可王夫人不愿意让大房庶出的哥儿给她嫡出的儿子滚床,忍痛让宝玉去了。
现在却又做出这么一副模样。
这不是给她儿媳妇不痛快看吗?
邢夫人和屋里贾氏旁支的女眷们都喜气洋洋对李纨说诸如早生贵子、喜结连理的吉祥话。
李纨也装作没看见婆婆的脸色,害羞地把提前准备好的荷包送给滚床的小叔。
宝玉突然亲了李纨一口。
三老太太对贾母笑道:“你们家宝玉喜欢他大嫂子呢。”
众女眷哄堂大笑。
邢夫人趁机奉承贾母道:“老太太真是好福气,家里孩子们都这样孝顺可爱。如今,珠哥儿又娶回来一个天仙般的媳妇儿。等他日珠哥儿金榜题名,给您生一堆重孙子,您老就是四代同堂了。”
贾母被邢夫人奉承的欢喜,嘴上却笑骂道:“你这泼才,自生了孩子后嘴巴越来越厉害了。以前笨嘴拙舌的一个人,现在说得我老婆子都开始发梦了!”
众女眷纷纷说大太太说的都是实话,哪里又是做梦呢?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