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他登基的第二年,正准备讨伐闽中。观众既然说他很快就一统江南了,想必这次出征,应该是大捷?
一只小手忽然从旁边伸过来,紧拽住一缕流火般的赤色衣袖,一动不动。
“怎么啦?”陈蒨侧首,温声问。
他旁边坐着一个披麻戴孝的小不点,小脸上满是泪痕,虽只有两三岁光景,但已足够看出日后的骨相清绝,风仪俊秀。
陈蒨叹了口气,只道他又想起了死去的爹爹。
这孩子自打进宫守孝,一天要哭三四回,真不知哪来这么多泪水可流。
他和虞荔是少年知交,半生知己,之前虞荔病重,他直接下诏让人搬进宫养病,全家也跟着一起来了,太医与使者更是来来往往,挤满了一整条路,彼此相望。
虞荔死前最放心不下这个幼子,选择托孤给他,所以这段时间,小虞世南就一直居住在宫中。
陈蒨哄孩子都哄出经验来了,拿起一块绢布,擦去眼泪,反被无比惊惧的小不点用力抓住了手。
“陛下”,小虞世南盯着天幕,惊恐地说,“他们说你英年早逝……”
陈蒨的手指微微一停,轻叹道,“生死由命,修短随化,古来何有千秋万岁的天子?只盼有生之年能河山太平,为社稷百姓,聊尽寸心罢了。”
小虞世南还太小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却本能地感到害怕,担心自己一松手,陈蒨也会像自己的爹爹一样消失了。
他紧紧抓住陈蒨的手腕,又一把推开了公文,不让他再继续写字。
“你这孩子,怎么恁地固执……”
陈蒨无奈,把他抱起来,轻柔拍了拍他的后背:“朕答应过你父亲,以后要把你过继给伯父虞寄。虞寄还失陷在闽中地区,朕要平定叛乱,将他接回来。”
小虞世南还是流着泪,不肯松手。
见状,陈蒨只好继续哄他道:“下个月你就满三岁了,昔年,桓彝见到三岁的谢安石,说「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你也要像他学习,对不对?所以你该去看一会书。”
小虞世南终于点点头,抱着一卷大字书,紧挨着他坐下。
过了一会,他忽然小声说:“以后我也要成为谢安石那样的人”,给你当盛世宰相。
陈蒨虽觉得这目标有点过于高远,但小朋友嘛,谁还没个梦想了,高兴就好。
于是他微笑道:“好,那朕等着。”
……
辛弃疾写好了名字,张开手,对准镜头,只见他掌心一行字迹锐利,铁画银钩般写道:“刘裕。”
陆游大惊,因为他写的分明是:“宋祖。”
文天祥面露一丝迟疑之色,缓缓将自己的手伸出,他手心的名字是:“柴荣。”
在座三人:“……”
万朝观众:“……”
合着你们谈了半天,根本就是鸡同鸭讲,完全说的不是一回事?
辛弃疾反思了一下先前的对话,发现可能确实存在一些误解。
金戈铁马,武将出身(是。)
天不假年,北方未平(是。)
擅长文治,推行新政(是。)
杀了很多皇帝,或者这些皇帝间接因他而死(是。)
受禅登基……这条柴荣只占一半,他养父周太.祖郭威倒是身披黄旗,接受了后汉隐帝的禅让。
对于刘裕和柴荣这两位帝王,观众们各执己见。
一个是南北朝第一帝,一个是五代第一明君,各自都有一批铁杆支持者,评论区闹得不可开交。
你说什么?
好像还有第三个人选?
开玩笑,宋祖明明就是宋高祖(刘裕庙号)嘛,难道还能有别人?
赵宋之前年代的观众,压根就没想到世上还存在别的宋祖;
赵宋之后的观众,觉得赵匡胤连燕云十六州都没收回来,还是莫要上去丢大脸了。
契丹政权,在李存勖时期被几度暴打,只能仰人鼻息;在刘知远时期,被忻口、朔州两次击败,仓皇撤离中原;在柴荣时期,更是四十二天连破三关三州十七县,险些直捣幽州。
契丹在别人手中,面目和善,仿佛一个十分友好的新手村副本。
等到老赵手中就不一样了,它立即展现出了狰狞本色。
打是肯定打不过的,只能设立封桩库,让子孙后代使劲攒钱,努努力把土地赎回来的样子。
由此观之,赵匡胤的军事能力虽然不错,但比起那几位天花板,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呢。
评论区,刘裕与柴荣的支持者们争论了一阵,场面居然意外的和.谐,并没有太多火.药味。
二位帝王的生涯,有众多相似之处。
都是在乱世中崛起,御驾亲征平定天下。
都进行了朝政改革,肃清吏治、严明律法、安抚百姓,都文武兼资,被认为是各自时代断档领先的最杰出帝王。
他们都有一个引为腹心的臣子,百般信任,视如知己,托以家国社稷之重,但都死在了前面。
刘穆之与王朴的死亡,皆造成了极其严重、完全无法挽回的后果。
一个是“穆之一死宋班师”,长安陷落,国祚倾颓,让北方中原土地直到一百多年后,才重开汉家天;
一个是“天欲祚宋,必先亡朴”,直接颠覆了后周的江山。
最后,刘裕与柴荣都死得太仓促,天不假年,倘若再多十年的岁月,必定能实现一统。
他们甚至都在筹谋北伐的途中去世。
建康城的萧瑟秋风,葬下了指向北魏鲜卑的封喉利剑;汴梁城的清冷明月,犹照《平边策》欲灭契丹的苍凉字痕。
千古同此恨,为之奈何。
观众们的态度还是比较客气的。
二位都达到了千古一帝的标准,就算他们支持其中一方,也不能胡乱诋毁另一方不好。
总地来说,刘裕的支持率略高上一线。
主要是因为各自的战力特性。
柴荣起于北方,是马背上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