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养女(2 / 2)

到不痛快,觉得这桩婚事受人胁迫。

但曹氏觉得这压根不成问题,只要她的柔儿顺利嫁进去就是成功。

更何况她冷眼瞧着,子容那孩子可喜欢她们家令柔了。

日子是两个小年轻过的,即便做公婆的看不惯,但只要子容的心时刻向着柔儿,夫妻俩其利断金,这点困难又算什么呢?

如今有了大、小张氏的这个提议,甚至连上面那个小小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了。

因为倘若令柔做了公主的义女,就意味着令柔在法理上是半个皇家人、正儿八经的韩家人,从此公主府的人脉资源令柔和令柔的夫家就都能名正言顺地使用了。

梁国公主府如今虽已落败,势力不比从前,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更何况他们苏家只是“未来”可期,当下却仍然只是个八品小官。

如此一来,配他们苏家是绰绰有余。

一想到这点,曹氏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控制不住地要放声大笑。

但好在,曹氏这个人脑瓜子转得极快,又一向信奉“天上不会掉馅饼,掉馅饼也轻易掉不到我头上”的至理名言。

极致的狂喜只让曹氏有片刻的昏头,很快她就冷静下来,并十分机警地发现大、小张氏话里的“陷阱”。

于是大、小张氏便眼睁睁看着曹氏由一开始的喜形于色,眨眼间就又恢复成一开始的平静自若的模样。

转变之快,几乎让她二人以为是自己眼花。

只见曹氏淡淡一笑,说道:“两位姐姐的提议着实是个好提议,若能如此,自是千好万好。”

“但收义女一事非同小可,又是公主那样金尊玉贵的身份,姐姐们虽与公主交情颇深,可若要说动公主应下此事,想必也得付出好些人情。”

“两位姐姐疼爱侄女的心弟妹感激涕零,但若这人情太大,弟妹委实不忍心让两位姐姐独自承担……”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宴席。

在公主府这段日子,让曹氏清楚的认识到,梁国公主这个人,或许有些慈悲心肠,但总体来看,依旧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

她是相信大、小张氏一心为侄女打算的,毕竟是血脉亲人。

可梁国公主呢?

曹氏可不想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尤其她就这么一个女儿,可不敢冒风险。

大、小张氏听出曹氏在套她们的话,说了这么多,也说累了。

两人对视一眼,说道:“弟妹,你心思灵活,脑瓜子转得快,我们也就不瞒你了。”

“公主之所以愿意答应收令柔为义女,是存了让令柔进宫侍奉陛下的心思。”

“自打令柔一进府,她就瞧上了她的相貌和聪慧,为此还多番进宫劝我们,说以她在宫廷生活多年的经历,凭令柔的模样与性子,只要有机会做皇妃,就必定能扶摇直上,做个独一无二的宠妃……”

曹氏忍不住打断,“所以你们同意了?”

小张氏摇头,“我们在宫里生活多年,这里的日子好不好过自然深有体会。若是只图荣华富贵,不求夫君宠爱,那自然是好过的,可若是渴望鱼水之欢,那必定是度日如年。”

“令柔是我们的亲侄女,我们打心底希望她过的好。因此我们再三考虑过后,便与公主达成了一个协议。”

“令柔可以和她府里的那些女孩子一同进宫,但是是以我们两个养女的身份。这个养女和让公主收的义女不一样,只是为了让令柔有个进宫的名头。”

“就像几年前,先帝的曹贤妃因为寂寞,把娘家侄女接进宫陪自己,用的也是养女的名头,养了几年后,她侄女出宫,照样和李知州家的儿子订下婚事,半点也没耽误。”

“再一个,令柔年纪还小,需要人教养,等她议婚之时,在公主府长大和在皇宫的太妃身边教养长大,说出去是天差地别的。”

“等到令柔进宫后,则需要在皇宫待到及笄,及笄礼一过,她愿意侍奉陛下,我们必定尽全力让她成为陛下的妃子。”

“可若是她想要出宫嫁人,那么我们尊重她的意愿,方才说的也都一一作数,公主会遵照约定收令柔为义女,给她十里红妆的嫁妆,让她从公主府风风光光出嫁。”

见曹氏仍然沉默不语,大张氏忙补充道:“你且放心,公主会在令柔进宫前,亲自出面向苏家定下婚事。只等令柔及笄礼一过,她若愿意出宫,二人便名正言顺成亲。”

“不过此番订婚不要求他们苏家出具婚书,只在两家人的见证下交换信物即可。”小张氏在一旁强调道。

曹氏仍然觉得不妥,斟酌着说道:“好是好,可若没有婚书,万一苏家反悔了呢,虽然他们家的家风淳正,出尔反尔的概率极小,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小张氏忍了又忍,终究没忍不住,但想到毕竟是亲人,到底缓和了下语气。

“弟妹,凡事没有十全十美,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你们家这种情况,即便令柔日后出落得跟天仙似的,想再找到苏家这样知根知底、家风好,女婿又人品贵重的人家,无异于难如登天。”

“这已经是我们能替她谋划的最好出路了,苏家不用给婚书,令柔不也有另一条路可走吗?你自己有两条路走,也要给人家留点反悔的余地呀。”

“精打细算是个优点,但别忘了,做人厚道些更能为子孙后代积福,不能什么好处都被你一个人占了。”

“更何况,有公主府承诺的好处在,即便到时苏家不能娶,难道东京城就没有别的好人家了?求人不如靠己,你自个儿想想。”

一番话,说的曹氏面红耳赤,心里是既委屈又开心。

委屈自己一个寡妇,为女儿精打细算不是人之常情么?

开心的是,撇除苏家出尔反尔的意外,大、小张氏给的出路果真是一条光明大道,进可攻退可守了属于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