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的眼睛都能瞒过去?”
有熟知当时情况的官员经他们一点拨立时了然,但碍于他的立场,他只能小声对身旁还在讨论的人说道:“一开始就在的人,除了叶翰伯,司玉衡,以及当年那个步兵校尉王兴元外,就只有金听澜的兄长金听闲了啊。”
身旁的人一听这句话立时茅塞顿开,高声道:“对啊!我想起来了,当时金家案发之所以闹得满城皆知,不就是因为金听澜的长兄金听闲得知家中变故后直接上报廷尉府了吗?后来他因为金听澜自尽,举族都被逐出雒阳了!”
同僚闻言也想起来了一些细节,道:“他们家被逐出雒阳后,也没回原籍吧?好像就是举族前往丰县了。”
又有人回过神来,道:“诶呀你这么说我也想起来了,当时金听澜前脚刚被发现自戕,金听闲后脚就代常侍去审问陈氏案了,可是不对啊,仵作是可以查出尸体死亡时间的,即便金听闲有通天之术,提前准备了一具尸体,但尸体上的伤是可以分辨出生前死后的啊!”
有官员倒是没有纠结这些问题,他问道:“可是金听闲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先是举报了自己的幼弟弑父杀兄,任其受遍刑伤后又出言劝其认罪,在所有人都以为尘埃落定之时,金听澜自尽而亡,而后金听闲带着改判监禁的陈云敬前往丰县,举族驻扎于此,难不成是舍不得他宝贝幼弟?就算他弑父杀兄了也要冒死将他金蝉脱壳保出来?”
“那还不如说他是个变态呢……”
秦怀之轻咳了一声,不再故弄玄虚,道:“没错,当日负责陈氏案的官员,正有金听澜的长兄金听闲,陈氏案和金氏案结束不久,他就举族迁往丰县,改判监禁的陈云敬也返回了丰县,而今正是他入狱的第四年。”
“本官之所以会对此提出疑议,是因为陈氏自陈云敬押回丰县后,从始至终只去县衙闹过一次,被拒绝后就再没去过县狱了。”
“此后不久上任丰县县令辞官,县令之职由县丞金听闲代职,两年后金听闲升任县令,前些日子平侯归朝,金听闲以侯女亲眷之名受召回京,今日……他似乎还要为他的幼子设百日宴。”
又是一个潦草收尾的案子啊,明明疑点这么多,为什么当初无人在意呢?
或许是受害人和涉案人都只是小人物吧,因为他们的地位微不足道,所以在他们发挥完作用后,操控大权的人只需动一动手指,他们就会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雒阳的黑夜中,再无人知晓。
也正因为他们是小人物,所以金听闲可以利用众人的不在乎兴风作浪,借着为常侍做事的名义,将自己要掌控的地盘杀个血流成河,然后再慈眉善目地说:“我只是想做一个好官而已。”
秦怀之转而取出那两份画像,由常侍呈给圣上过目后,再传于百官观阅。
在第一位官员接到画像后,周围的官员也随之围上去看,果不其然在他们看到画像第一眼后,倒吸凉气的声音开始在大殿里此起彼伏。
“怎会有如此……荒诞之事啊?”
“是啊……”
同样的疑问在殿中四处皆可听见,一直到画像传回到秦怀之手中了也未停下,弄得连前面的几位公卿也有些坐不住。
这里也不用去描写这两幅画中人的样貌了,比起累赘的描绘其颜,所有人更惊奇的是,这世上竟真有无一丝血缘关系,也能长得如此相似的两个人。
陈云敬作为一个小县士族的人,没几人见过倒也罢了,可金听澜在过去还未遭难时,今天在场的一些年轻公子都是见过的,不大可能认错。
且廷尉府配备的画师有时候行事匆忙些,也就不会太注重于一些微不足道的,比如皱纹一类的细节,是以大多数人第一眼看到陈云敬的画像,都会看错成金听澜。
再加上之前萧子衿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引导,以及这些案子上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其中所藏的意味不言而喻……
“啪……啪……啪……”
几声清脆的拍掌声在前列响起,萧子衿神情似笑非笑,像是看了一场好戏。
“精彩。”
她道。
“当年做父亲的,借流寇疫病之名掩盖灭门案的真相,而后又用同样的手段掩盖农田侵占和良妇杀恶徒的真相。”
“今时做儿子的,为了自己的青云路既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又能不用受朝廷势力牵制,费尽心机造了一出弑父杀兄的戏码,还让自己不甚亲近的幼弟做这场戏的主角,当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太精彩了,带着晋阳军征战四方的时候,本侯年纪尚幼,竟不知远在都城里安乐的诸位,每天都在看这样的戏码,长乐班的乐人们见了这出,也要自叹弗如,早早解散另谋生路了。”
“朝堂风云权谋心计,尔虞我诈手足相杀,真真是一段精彩得无以复加的好戏啊。”
她一连说了三个精彩,朝臣们的脊背冷汗涔涔。
好在脾气不好的女侯没有多说什么话,秦怀之也紧跟着说道:“说到这里,陛下,臣记得当年负责看守金听澜的步兵校尉王兴元,近年来因屡次犯错被降职,这个月结束后,他就要去丰县上任游缴了,而今案子也正大光明地亮于人前了,何不直接将那人叫来御前审问?”
又是丰县?
刘懿下意识就要答应,话到嘴边却又停住,思量再三后说道:“不必了,既是知晓还有这么个人在那,秦卿只管去下令缉拿便可。”
他看了眼底下不甚安分的臣子们,又道:“若是有人敢出言拦截,平侯。”
萧子衿应道:“臣在。”
“朕赐你的先斩后奏之权仍是有用的,谁敢阻拦,不必询问,就地格杀。”
年轻而骄狂的女侯听到这句话就跟闻见了血腥味的狼崽子一样,眼中亮起一抹名叫“杀意”的光彩,她俯首令道:“臣遵旨!”
朝会就此结束,刘懿此时的心情极其怒浪滔天,说了下朝后便拂袖而去,从一开始就立场泾渭分明的朝官们立刻各站各的地,或无视或挑衅的开始每日必行的针锋相对。
有针对今日的朝会开始互骂的,也有自己的公务因对家捣乱而生气要打人的,总之立场分明的众人最后都各走一边,互不相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