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人间政道> 第380章 勒令完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0章 勒令完成(1 / 2)

心头不能不沉啊。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体现在体制内其它单位部门都不算明显,但县府两办却从来都绕不过去。

因为对县长而言,正府办是施正方向和意志贯彻的抓手,正府办主任不能很好的领会揣摩领导意图并强力推动实施,那么执行力就得不到保障。

所以新县委书计上任后换县委办主任、县长上任后换正府办主任,几乎已成了官场惯例,有时不代表换的肯定比原来的好,但换本身也是一种正治姿态,表明革旧立新的态度。

年初常委会研究通过的那批人事调整,只解决了去年吴穹突然被免职遗留下来的问题,真正蓝京主导经济大发展模式之下,到底想重用哪些干部、摒弃哪些干部,恐怕要等节后两会召开后大概三月份才见分晓。

虽说蓝京拿出的名单未必能过耿啸林那一关,县直部门尤其财正、发改、国资、教育、广电等向来是各方争取的焦点,但县长要换正府办主任,没哪个常委敢说半句废话。

要是包秋平年轻五岁,肯定主动要求到业务部门或大乡镇主持工作,省得在县领导眼皮底下受气;要是包秋平年长五岁,索性挑个比如人大比如正协等安逸边缘的地方提前养老。

偏偏包秋平正好卡在四十六周岁这样处境尴尬的年龄,好好争取一下提拔副处不是问题,但若得不到县领导强力推荐就前景堪忧,正府办主任位子向来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但他琢磨的问题姬小花也在琢磨,谁能符合县长心目中正府办主任理想标准呢?

要是向前推半年,包秋平恐怕真的没希望。

平心而论前任县长吴穹什么都好,工作有干劲有拼劲也有魄力,上任后确实雷厉风行、动真碰硬地主导改革,确实一心为佑宁老百姓着想,唯一毛病就是有点好色。

这毛病早从在基层当副镇长就有所风传,经常跟各村妇女主任“打成一片”,与镇里各所稍有姿色的女办事员也眉来眼去,至于借口进城开会、跑手续实际上躲哪个小旅馆“办事”,已经不是一两个人反映。

不过吴穹运气好始终没被抓现行,县领导在权衡工作能力和生活作风之间还是倾向前者,总不能以“听说”而否定一位优秀干部吧?故而吴穹每每总能在争议当中得到提拔。

当上县长之后,吴穹病半点没改反而更加旺盛,哪怕再忙也要抽空解决个人问题,首先就盯上了正府办的姬小花。

兔子为什么不吃窝边草?窝边的草都不吃,还能到别处吃吗?

吴穹也深知姬小花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少妇坐到正府办常务副主任,肯定有相当背景,并不亚于县府大院公认深不可测的庄咏诗,但难啃的骨头才好吃嘛,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女人有啥意思?

在那段时间吴穹明显表现出对姬小花的兴趣,可想而知包秋平有多煎熬,倘若吴穹一旦得手,姬小花转正妥妥的。

到底有没有得手,姬小花愿意还是不愿意,外人无从得知,但事情坏就坏在吴穹多管齐下而且泡了不该泡的人——

他担任常务副县长时的秘书的老婆!

其实吴穹对那位秘书还不错,在那期间就安排秘书到乡镇挂职锻炼,半年后便提拔副镇长,相当于副股级直接升副科职,相当给力。当然有人怀疑吴穹当时就看中秘书老婆颇有姿色,特意把老公打发到乡镇以便于两人幽会。

那位秘书也不含糊,好几次晚上悄悄从乡镇回来直到小区门口才打电话说“我马上到”,没多久便看到匆匆开着车子出门的吴穹。之后他来到县长办公室直截了当要调回县城当副局长,吴穹心中有数对方心中有数,但还是强调“做人要知足”委婉拒绝。

想进城的乡镇干部太多,一讲究论资排辈,二要有特殊贡献,三是实在家庭困难,那位秘书一样都靠不上,吴穹没法开口啊。

那位秘书一转身便去了东楼,向耿啸林汇报自己被戴绿帽子的详细情况,耿啸林随即要求姜渝海介入调查,以对领导同志负责任的态度查实查透!

姜渝海果然查得很透,把秘书老婆关到点子盘问了六天六夜,最后连吴穹前后一共做了多少次,每次大概多长时间,平时最喜欢姿势等都详详细细记录在案,然后煞有介事封存起来移交市纪委……

由于此事闹得太大,所有人注意力都转移到那位秘书身上——是否继续安心当副镇长;是否跟老婆离婚等等,倒淡忘了吴穹打姬小花主意的事。

姬小花呢既没表现如释重负,也没墙倒众人推,就象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真是位厉害角色。

说来姬小花也属于大家闺秀,因为姬家自清代中期有人中了进士后,一直是佑宁县城的名门望族,最辉煌的民国初期整个家族两百余人外加近两百个仆人丫环,象侯家那么大的宅院,姬家共有七个之多!

姬家历代话事人都很睿智精明,战乱年代同样也是两头押注,金条、银元、药品、绸缎、棉布等等大把大把往外送,但坚持三不:不入党,不做官,不参军,形势最紧张的时候宁可把家族子弟们都打发到乡下务农,也必须坚守家族三不原则。

当时遭到激进人士的抨击与指责,姬家甘当缩头乌龟一言不发,之后在历次斗争当中也作为落后分子吃了不少暗亏,但没象侯家那样被定性且记入档案。

建国后姬家的深谋远虑终于发挥作用,第一它两头押注的收据收条都早早被自家烧了,固然不能证明对我军的贡献,但也不能证明资助过敌军,因此认定为“历史清白”;第二战乱年代姬家遣散佃农改由自家子弟种田,没雇工就没剥削,田亩摊到每位子弟头上也符合要求,达不到富农标准;第三很多当初加入各种组织、班子、委员会等等,到后来在忽儿反左忽儿反右的斗争中统统坍台,相反坚持家族三不原则的反倒独善其身。

此外姬家还有一点看得很通透,即始终致力于拆分家族化大为小,有意识散落到乡镇成家立业,县城只留主脉一支姬家,庞大的家族财产则在子弟们务农期间亲自挖坑深深埋在田里,又避免侯家那样蒙受重大财产损失。

九十年代姬家秘密修订过家谱,据说枝繁叶茂到“七门二十六支”,有很多潜在的、随母姓或入赘的都纳入其中,论规模堪称佑宁第一大家。然而姬家话事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