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酝酿、认真考察、广泛征求意见、严格组织程序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目的是进一步整合优化干部资源,尽量把每个干部放到适当的岗位上,力争做到人尽其才,才适其位,使干部工作真正出生产力、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为我省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说完开场白,李副部长接着宣布:
任命蓝京同志为玄泽市铜关县县委书记!
听到铜关县三个字,蓝京一阵茫然:又是个充满陌生而且从没去过的县城,那么,等待自己的考验将是什么呢?
仿佛看穿蓝京的心思,李副部长简明扼要一句话告知其使命:安抚民心,踏踏实实搞好城市发展和建设,不要在并入省城问题方面倾注过多精力!
原来,近二十年以来铜关人望眼欲穿,伸长脖子等着脱离玄泽,并入省城书泽怀抱之中。
有没有道理呢?有的。
追溯历史,从隋朝开始设立的书泽府就覆盖铜关地区,当时隶属于秦中县,之后一直延续到清朝都实施有效的管理。清朝乾隆年间,铜关出了一位状元名叫熊泽曦,雄心勃勃立志于提升家乡地位,拟让铜关从秦中脱离出去单独设县,不过按清代户口标准远远达不到——其时主要按人口数量并结合地理位置、事务繁简、赋税交纳和民风方言等确定了“冲繁疲难”四等第与“最要、要、中、简缺”四缺分制度。
熊泽曦便发动铜关乡绅富豪加大向西面也就是玄泽府境内扩张步伐,大肆购买田地,因为清代很多土地与佃农直接绑定,买下田地意味着增加附属人口;同时重金贿赂玄泽府官员,以重新厘清交界土地为由让出大片土地,一来二去铜关地区土地面积和人口急剧上升。适逢乾隆十二年即1747年朝廷对全国进行大规模等第、缺分调整,在熊泽曦多方运作之下,铜关如愿以偿脱离书泽府单独设县,他儿子熊实宇成为铜关县第一任县太爷。
当时为了单独设县,熊家与书泽府闹得很不愉快,相反玄泽府又是给土地,又是配合收购田亩,关系融洽,熊泽曦一不做二不休买通当时的江苏巡抚,大笔一挥将铜关县划给了玄泽,理由也很充足:
铜关与秦中县中间隔着铜山,内有明代开凿的隧道名为铜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铜关与玄泽山水相连,没有明显界线,便于辖区内交通来往和管理便捷。
以前看不出差别,等到建国后书泽正式成为七泽省会,铜关人已经开始后悔,而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书泽借助省会优势经济腾飞,无论城市建设还是市正服务、市民待遇等等,都比铜关高出一大截,渐渐地,民间开始热议铜关重新并入书泽的话题了。
无它,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铜关指望依靠省城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