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33章 ,人造尼罗河和水利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人造尼罗河和水利学院(2 / 3)

开始信任汉军。

徐凡道:“你有什么办法让百姓多种树,少滥砍滥伐,泾河这样继续水土流失下去,会变得越来越狂暴,泛滥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最终害的也是泾河两岸的百姓。”

要知道最开始的天府之国就是形容关中,一個郑国渠给关中带来了2000多万石的粮食,这是很夸张的数字,代表整个关中可以多养活上百万人口,也可以维持几十万大军千里征战。

正好现在关中百姓缺乏粮食,以以工代赈,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修好郑国渠,来年他们的田地粮食收成会更好,一举两得。”

“郑渠,我在陈郡就听说,郑国渠附近的土地亩产可以达到六石四斗,一个郑国渠就可以给关中带来两千万石粮食,怎么现在关中会缺粮食?”

徐凡记得他前世就是国家一直在在做这样的宣传,他小时候机会每个电视频道都有这样的公益广告,不到10年间,各种环保理念开始深入百姓当中。

郑渠喜道:“诺!”

而用于灌溉漳河和泾河一样浑浊,父亲就想是不是水中的泥沙能提升粮食的产能,于是父亲就在泾河上游,弄了一条小渠做验证,果然只要用混合的进河水浇灌过的田,粮食都普遍能提升,我父亲在泾河上游田地,亩产也达到六石,只可惜因为泥沙淤积,这条小渠也很快不能用了。”

毕竟上层的变化和他们的生活无关,对底层的百姓来说,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一一二五三二零六七九

徐凡听完郑渠的话恍然大悟道:“这不就是人造的尼罗河,难怪郑国渠的产量会如此高。”

当暴秦完成统一天下的使命之后,上苍又把这一切收回去,再想到函谷关忽然出现的小道,不得不让人感叹,上苍主导这一切。

但这样一来渠道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此时笔直的渠道已经有几分弯曲,也可以看到渠道被流水侵蚀的部分,显然秦国懈怠了对郑国渠的维护。

像他们这样技术家族,用得上的时候才有地位,像他的父亲修完郑国渠之后,想见始皇帝一面都极其艰难。要是汉王真要在天下修建水利设施,他的家族可以保证上百年的兴盛。

徐凡看向陈平道:“回去之后,记得请李冰的后人来关中,有懂水利的全部聘请为水利夫子。”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见其地位了,被砍秃的地方可不止关中,早在上百年前,临淄外的山就被当地的百姓砍的光秃秃了。

(不再说什么10斤多了,这里用的是秦斤,一个月也就两石半,按照汉朝食货志,一个壮劳动力每个月要吃掉两石粮食,一个月赚两石半,徐凡包吃的情况下,民夫也只能勉强也只能养活自己的妻子和小孩,有个老人都要饿死,所以十斤粮食真不算多。)

徐凡想了想道:“天下太平了,关中乃至天下应该多修建水利工程,提升粮食的产能,粮食不能只看老天爷的脸色。”

“汉王万福!”当即就有百姓兴奋叫起来。

徐凡喜道:“陈平你真足智多谋啊,这法子好,等我百年之后,你们也不要修什么皇陵的,随便找个光秃秃的山把我埋了,而后在上面种上万棵树。”

不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千年封建史就是一部修河史,大河这条母亲河,很快会更名为黄河,并且在未来2000年,会变得越来越狂暴。他现在还有机会改正机会,当然要想办法阻止这种情况继续发生了。

十二月四日

明白这一切之后,徐凡又非常失望,因为这根本不可取,甚至是竭泽而渔的,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向我们展示了泥沙过量的后果,远远超出了增产带来的好处。

看到郑国渠残破的堤坝,徐凡这个时候才恍然发现,自己有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没有制造出来,那就是水泥,有了水泥之后,水利工程的保养,城池的修建,甚至房屋都会变得极其简单,徐凡气的都拍自己大腿一巴掌,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没有想到,找到弄出水泥能节省多少事情。

“这还真是上苍交给暴秦统一天下的工具。”陈平听完这话之后,即便他是一个近鬼神而远之的人,但也冥冥之中觉得,上苍有一只大手在主导这一切。

只有咸阳城只有秦国的贵族,宗亲才会躲在没有底地方,哭泣怀念大秦还在日子。

郑渠惊愕道:“汉王,现在是冬天,您确定真的要征召徭役?”

郑渠苦笑道:“我父亲找遍古籍,终于找到原因了,当年西门豹治邺县,发动百姓凿引漳十二渠,以溉农田,水渠成功,当时邺县的亩产也达到一钟,使得使得邺南大片瘠薄的盐碱地成为膏壤之地。

陈平听完说道:“汉王,那只能学习太公治齐,进行移风习俗,想办法弄出一种习俗,让百姓去世的时候,在坟头上种一棵树,形成这种习惯之后,关中的树木会越来越多,水土流失也会得到控制。”

郑国渠之前,秦国虽然也经常出动几十万大军征战,但征战过后,不管胜败,大秦都要休养好几年,重新积攒粮草,而郑国渠彻底解开了秦军后勤的限制了。

徐凡道:“这个问题不大,煤炭比木材经烧多了,而且挖掘的难度也不大。”

徐凡继续说道:“本王打算在关中设置一个水利学院,培养懂水利的人才,以后整个天下都需要建设修水利设施,你们家要是还有懂水利的子弟可以推荐给本王。”

“字面上的意思,关中百姓砍伐了太多泾河四周的树木了,没有树木的保护,地面的泥土就会顺着雨水流到河里面,所以泾河才会如此浑浊,泥水多了,沉淀在河道中,会抬高河床,就会导致泾河泛滥。现在大河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所以防止泥土流失,任重而道远。”

关中才刚刚安定,郑渠本能的不想这个时候弄什么基建工程。

被徐凡叫为郑渠的人,正是当年修建郑国渠的总设计师郑国的长子,因为他父亲的身份是韩国的间谍,即便后面被始皇帝原谅,但他们家一直在秦国谨小慎微,什么事情都不敢冒出头,这反而躲过了关中的几次政治风暴。

陈平道:“诺。”

“这是真的,不是徭役,会给我们粮食?”很多百姓不敢想象,修缮郑国渠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