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大陆的各种特产,不是利润极高的贵金属就是大汉急需的特产,这导致它不像天竺那样,榨个几年就会被榨干。新大陆和大汉的贸易一直都是非常平衡的,输入的都是大汉最稀缺的资源,而且还有巨大的增量空间,这种互补型贸易是可以长久存在的。
靠着新大陆这无比广阔又发展迅速的市场,给临淄郡工业发展注入了无穷的动力,纺织业,钢铁行业,机械加工行业,海运行业都突飞猛进的增长,大汉的商贾纷纷到临淄郡建立工厂,十年时间,临淄郡的工业区就建了15个,财政收入增长了10倍,甚至临淄郡靠着财政余额建立了5000里的铁路,做到了县县通铁路,铁路里程冠绝天下,临淄郡以铁路把15个工业区全部连接起来,能以最低的运输成本把自己本身的货物运到新大陆去。
临淄郡这样奋起直追,很快就追到了三川郡的后面,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比增长的潜能,临淄郡显然比三川郡更高。
追不上其他新人也就算了,现在连落难的兄弟都要超过他们了,三川郡的人还有一种既怕兄弟落难,又怕兄弟开路虎的复杂心理。
种种复杂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三川郡上下都有快速发展的想法,和大汉的各行各业都竞争的异常激烈,想要咬下一小块市场都要做好流血的准备。
但很快三川郡的商贾就找到,增长潜能大且利润高的行业,那就是钢铁行业,钢铁行业他们本就有基础,加上便利的交通环境,不管是原材料的输入还是市场的输出,对三川郡来说辐射的范围都是极其广的,更重要的是朝廷以铁路取代木轨,这市场前景是可以看得到的,光这笔钢铁消耗就高达十几亿,所以这10年三川郡的商人有钱都投入到钢铁行业当中,形成了集群优势,三川郡钢铁的价格处于大汉最优价格最低的一档,再加上市场的优势,运输的优势,三川进的钢铁产能快速暴增,成为了大汉最大的钢铁中心。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三川郡的工业规模快速增加,和开外挂的临淄郡你追我赶,想要追上大汉的第一梯队。
但成也钢铁,败也钢铁,这次大汉经济爆雷,正好就在钢铁行业,一下就重创了三川郡的经济,现在不要说追赶长安,会稽郡,陈郡了,就是他们此时的地位都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
这也就是赵树一来到长安城,就说要救市的原因,实在是洛阳城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
郦商道:“既然你们不听朝廷的命令,那出现危机就你们自己承担责任。”
郦商都想要骂娘,这才是他当丞相的第二年,这一年当中他又是改革朝廷的制度,又是处理南北的天灾,这已经足够让他焦头烂额了,不少腐儒还说他不得人心,所以天人感应上苍才降下这些灾祸,也就是天子对这种事情不屑一顾,要不然的话他处境更艰难,结果前面两件事情还没处理完,经济危机又再次爆发了。
这都三次了,地方上的郡守们总是这样记吃不记打,这次经济危机更加严重,钱庄的坏账已经超过了800亿钱,按照这趋势,到了年末坏账就会突破上千亿,危机是一次比一次严重。
带着这个成绩他怎么去贤者会,难道丧事喜办,告诉大汉的贤者,大汉在他的领导下,经济规模越来越壮大了,所以危机导致的坏账也越来越多了!
他郦商也是要脸的。
南阳郡太守吴桩道:“丞相,不是我等不愿意听朝廷的命令,而是我等也有难处,现在大汉每年成年的青壮就有两百多万,这些人都是生在汉旗下,长在盛世中,他们出生的时候已经处于大汉的盛世当中,根本没有受过多少苦难。他们也不愿意吃苦。田间他们都不愿意待,屯垦他们也不愿意去,更不要说让他们去海外去新大陆。现在地方上也没田分给他们了,这些青年只能往城市里跑,朝廷要给他们找差事,这不发展工业哪里来的差事?
去年朝廷的确是说了要我们限制钢铁行业的规模,其他的郡,下官不清楚,但在我南阳郡,钢铁行业就是支柱产业,每年能吸纳五万的青壮进入和钢铁行业有关的上下产业链当中,这要停止增长规模,这些成长起来的青年怎么办?难道让他们无所事事的在城市里当流氓?”
“但朝廷又让我们重点抓青年的就业问题,这个问题朝廷几乎年年都要嘱咐,上次考核的时候甚至要排在第一位,您让我们怎么办?不扩大产业的规模,怎么安置青壮?”
姜斌道:“丞相,这几年朝廷安排屯垦的人越来越少,等您当丞相之后,屯垦的名额更是减少了一半,这些青年不去屯垦,只能留在当地,朝廷就必须给他们找差事,我等也是按照朝廷的命令行事。”
姜斌虽然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朝廷一方面让他们限制产业的规模,一方面又让他们给这些青壮安排差事,是想甩锅给他们地方的太守,减少钢铁行业的产能不是不能做到,但相对应的是朝廷就要多安排青年屯垦,解决本地青年就业的问题,他们才好控制钢铁行业的产能,偏偏去年屯垦的名单还少了一半,你这让他们如何做?
郦商内心叹口气,他也不想减少屯垦的规模,但他才刚刚担任丞相,实在是很难扛得住屯垦的压力。
大汉的屯垦主打的就是一个公平,公开,穷的郡县要人去屯垦,富裕的地方也要人去屯垦,乡里有人去屯垦,城市也有人去屯垦,百姓要屯垦,汉吏贵族每年也要按比例安排自己的子嗣去屯垦。
这要是把这些汉吏贵族在外,屯垦的压力也不会那么大了,偏偏天子要讲公平公正,那屯垦就成为了整个大汉所有人都厌恶的事情了,没有人希望自己背井离乡,去几千里之外的南方或者是北方屯垦,尤其是大汉的屯垦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时间了,各方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
这也就是天子威望高,大汉屯垦的政策还能执行下去,但积累的怨气,反抗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了,这些年大汉的贵族汉吏子嗣去了屯垦地,不是跑到诸侯的领地,就是偷偷返回大汉。
周勃税监出身,因为多次税改,对外一直以强硬,有铁血宰相的名声,但即便是他这样强硬的人也不得不逐步缩小屯垦的名单了。
而郦商虽然也是大汉的元老,但他的功劳和威望却远远比不上周勃,周勃可以做的事情他就很难做,他减少名单也是想减缓一些矛盾,拉拢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