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556章 ,农社带来的改变与收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6章 ,农社带来的改变与收编(2 / 3)

,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者比比皆是,大汉朝廷普及卫生知识,把医馆推到乡一级,还有大量的赤脚大夫到村里一级,卫生条件的提升,极大的提升了出生率,减少了死亡率,加上赵里这几十年都是整个关中首屈一指的富裕村落,外嫁者寥寥无几,娶妻者却是比比皆是,种种有利的因素造成了赵里人口的暴涨。

但与之对应的则是,这30年时赵里的这里的田地一亩都没有增加,这里的村民能富裕,一方面是跟着胡亥的这些人发家致富,绝大部分就是在长安城打工。

大汉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这部分青壮劳动力只能返回自己的家乡了,他们虽然还有土地支撑,但收入却是有明显的减少,每户农户减少了3000~5000钱的收入。

而且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粮食,大豆,棉布出售的价格也出现了下跌的趋势,普遍下降了两到三成,对这些农户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了。

赵里村民现在已经把增加收入的希望放在玻璃大棚当中了,只要反季节蔬菜能销售的好,他们今年的收入不但不会下降,甚至还有少量的增加。

甚至赵里的村民都有点庆幸农家来的正是时候,农家在赵里建设农社之后,主要就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里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土地和自愿原则10户组成一组,大家在一千多亩的土地上,共同劳作,共同收获。

工作之前大家约定好,田地占五成的股份,余下的五成股份则看劳动,一个壮劳动力算十分,妇女劳动力算八分,老弱孩童则算五分。

经过了大汉30年的义务教育,即便是农户大部分也是认识字的,简单的四则运算也是会懂,所以每一家都能清晰的算出自己出了多少力,专门的会计都不需要了。

而后在农家学者的规划下,这些土地七成种粮食,三成种棉花,芝麻,葵花,花生等经济作物,因为大部分青壮失去了工作回归乡里,还弄了几个小养殖场,尽量让所有人都有差事可以做。

这种小规模的互助组也是农家有十几年经历总结出来的,农社建立的太大,人员就难以管控,内部人员的关系就会变得复杂。容易偷奸耍滑,浑水摸鱼,这种能不能处罚的话,这样反而会影响生产的效率。

和10户人的小组,大家之间都相互认识,相互监督,偷奸耍滑者很容易被其他村民排挤出农社。

而这样集体劳作之后,以前舍不得用的化肥可以用上,以前种植不过来的棉花,今年平均种植的面积翻了一番。

甚至还可以向村里租借拖拉机来耕作,去年拖拉机的价格是15万钱,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太贵了,买不起。

但对整个赵里来说,15万钱就算不得什么了,每户拿个1000钱出来,这笔钱就出来了,赵里集体的名义购买了两台拖拉机,想要使用拖拉机的则要付一日300钱的租借费用,外村人租借则需要付500钱,最开始很多的村民还觉得购买拖拉机太贵。

但很快他们就觉得太划算了,拖拉机的效率太高了,像他们这样的熟地,只要2日的功夫,一个小组的田地就可以开垦完,最重要的是拖拉机的犁深,牛犁地最多犁个10,而用拖拉机犁地却可以犁20,能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不说,还能抢出不少春耕的时间。

赵里的村民只要用过拖拉机的纷纷抢着租自己家的拖拉机,毕竟春耕就是抢时节的时候。

而其他的村庄的农户,在知道拖拉机的高效率之后,也纷纷租种赵里的拖拉机。

在经历了春耕,夏收,秋收,秋种,一年下来,拖拉机使用了近200天赚了8万余钱,就这两台的拖拉机小队一年时间就赚回了一半的费用,这个时候赵里的村民才意识到自己赚大了。

第二个让赵里村民觉得自己赚大了的时候,则是在秋收的时候,今年秋收因为有小组互助,加上农家指导施肥,赵里田地的亩产增加了两成左右,普遍达到了3石半,这是一个极其让人吃惊的数字。

要知道大汉的开国后均田,极大的提升了普通百姓的种田积极性,而后又是推广铁制农具,推广水利设施,推广各种农业技术,大概10余年的时间,关中的亩产由一石多涨到了三石。

但自耕农能提升的生产积极性就到此为止了,生产积极性也不是万能的,自耕农代表的生产效率最多也只能把田地的亩产堆到三石,这个亩产几乎停留了近10年时间,没有太大的增长了。

再加上大汉产业大兴,各种工厂开的越来越多,需要的工匠也越来越多,大汉的农户只要计算一下,去城里打工几个月也比自己待在田地里赚的钱多。

所以大汉的农户一般都是跟做完之后去城里打工几个月秋收之后再回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反而是减低了在田地当中投入的劳动。

在这种情况下,要不是大汉不断的降低农业税,粮食的产能不但不会上涨,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下降。

而今年赵里,亩产增加半石,就相当于增加了几十石的粮食收入,增加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让他们收入增加,棉花是一种比粮食收益高三倍左右的经济作物,但相对的要投入的劳动力也更高,以前自耕农的时候,农户种植的数量一般不会超过十亩,因为种植的太多了,采摘就采摘不过来了。

而现在有小组之后,大家可以集中起来种200亩的棉花,也可以采摘的赢,再加上施肥之后棉花的单产增加,这些经济作物让这里的农户每家增加了差不多3000钱的收入。

所以这里所有的村民在秋收之后,都弄算盘算自己家的账,发现大汉虽然还处于经济危机当中,农作物的价格也减少了,还少了一笔打工的俸禄。

但农业生产增加的产能,经济作物增加的收入,差不多弥补了这个空缺,有些收入高的合作组,甚至在今年还增加了上千钱的收入,八成的村民收入大致持平,只有不到一成的村民,收入比去年差一点。

而现在要是玻璃大棚也赚钱了,那他们赵里实现了在经济危机当中还增加收入的奇迹。

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留在此地的村民不断的望着长安的方向。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的钟声响起,指针已经指上了9点。

这是胡亥回到长安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