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匈奴也不是先进生产力的国家,他们也没有办法创造天量的财富,四周的部落投靠,他们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只是强悍的武力。
而这个时候匈奴人的运气就有这么好,正好有一群人可以帮助他们弥补这个短板,而这一群人又正好来到了匈奴国。
在徐凡的推动下,大量的儒家精英去大漠教化胡人,当匈奴人要招募自己人去西域壮大自己的力量的时候,这些儒者也跟着庞大的匈奴人团体来到匈奴国。
最开始来到这片土地的儒生,大部分出生都是匈奴人,他们来到匈奴国内心是有传播儒家思想的想法的。
此时已经半宗教化的儒家忽然进入这片陌生的领土,就发现了自己教化事业有了新的方向,匈奴国几百万百姓都是迷途羔羊,他们根本没有一个稳固的信仰,当地的什么多神教,巫师,神婆战斗力简直不堪一击。
当然这也引起本地宗教的反抗了,当时来这里的儒生大部分都是牧民出身,他们一手拿《论语》一手拿马刀,靠的是武力传教,读《论语》你就是我兄弟,不读《论语》,某也可以用战刀让你知道什么是仁义,什么是武德。
你跟他玩法术,人家跟你玩刀子,在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则之下,法爷是玩不过战士的,什么神啊,魔啊,巫师都在马刀下,尸横遍野,儒家快速从这片地区成为扛把子的角色。
总之在这批变异的儒生带动下,整个匈奴国很有几分后世张天师的举动,把一个个神庙当中的神像砸了,把自己的孔子像安置进去。
那些匈奴儒者如此激化宗教矛盾,自然在匈奴国引起了一片血雨腥风了,以至于引起了当时老上单于的不满了,他把这些人从大漠招到匈奴国来,是想增加匈奴国的潜能和底蕴,不是想让这些人给匈奴国遭灾害,屠杀自己匈奴国的百姓。
而匈奴国的事情也引起了大汉本土儒家宗师的重视,能在匈奴国推广儒学显然是增加了他们的基本盘的,为了掌握匈奴国,当时已经成为了大汉子爵的欧阳询放弃了自己在大汉的事业,毅然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了还处于草创的匈奴国当中。
而后向老上单于阐述匈奴国主体民族缺少,虽然可以凭借强悍的武力称霸一时,但终究容易淹没在匈奴人国内无数的塞人当中。
欧阳询一句话就说中了老上单于的心事,他当中也为这个事情忧心无比,西域可不是匈奴人的老家,他们在这里衰落了,在这里是真有可能彻底消亡,以后就再也没有匈奴民族了。
在老上单于看来,留在大漠的匈奴人已经被同化成为了汉人,他们已经不认可匈奴人的身份了,因为这些年匈奴国想要从大漠招募匈奴部众已经越来越难了,老上单于的部下也纷纷向他抱怨,现在大漠的族人已经不把他们看成是同族人了,而是把自己看成是汉人,他们也不喜欢来匈奴国,而是喜欢去长安城。
而欧阳询却找到了解决老上单于的方法,就是破庙伐山,独尊儒术。
当然这虽然看上去和匈奴儒者做的一样,但过程却是往前不同的,匈奴儒者只会动用武力,属于激进强硬派,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会血雨腥风。
但欧阳询在武力对付那些封建迷信的巫师之外,对于拜火教这样有一定思想,信徒众多的宗教也给编制,给待遇,把你那神也迁到我儒家体系当中来,神棍也不要当了,我给你官印,接过了这个官印,大家就是自己人了。
那些神庙就变成了儒家的学堂,你们神像可以摆在上面,但我儒家的三圣像要摆在最中心。
靠着这套手段,儒家把匈奴国内几百种神和宗教全部取缔或者收编,以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整合整个匈奴国。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说到老上单于的心坎里了,他也像武帝一样看见绝世美女一样,在欧阳询的解释下,定下了儒家在匈奴国主体思想,把自己的都城改名叫新曲阜,在匈奴国大肆建造孔子庙,三圣庙(至圣先师孔子,亚圣孟子,季圣荀子。)
再加上匈奴高层辅助推广汉语儒学,就这几十年的功效看来,效果也非常显著,当地那些部落的高层已经舍弃了他们原本的语言体系,开始学习汉字,汉语,自己的儿子,侄子拜儒家为师,成为匈奴国的统治者之一。匈奴国的凝聚力成倍的提升。
匈奴国,沙郡,泉州县。
泉州是匈奴国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整个匈奴国财政支出的源泉。
军臣从大汉学习炼铁回到匈奴国之后,他一方面组建属于匈奴国的军事工业中心,另一方面要打通匈奴国的出海口,让匈奴国从一个内陆国家变成一个沿海国家。
而军臣这样做,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关,当大汉的海上越过了天竺之后,来到这片世界找中心的土地上之后,
在塞古琉国,罗马,迦太基,希腊联邦一众小国,丝绸的价格就从黄金跌到了白银,当然虽然价格降低了,但因为市场扩大了。大汉的海商依旧赚的盆满钵满。
但商业就是这样的,有人赚钱那就必定有人亏钱,大汉的一艘海船顶得上10只骆驼队,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一下就失去了最重要的财政支柱了,这其中季布这些大汉的诸侯还好一些。
他们靠近关中这个庞大的市场,哪怕丝绸的买卖减少了,他们还可以输入石油,输入棉花,收入反而比以前更高了。
但匈奴国就惨了,财政收入直接减少了一大半,直接让匈奴国财政入不敷出。
面对这种情况,从大汉回来的军臣,直接定下来进攻安息,获取出海口的战略。
而后在军臣领兵三万,一战就攻克了安息国沿海的500里土地,并且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泉州。
最开始匈奴只是想建立一个港口,成为全球海上贸易链当中的一环,但他们却没想到这一片意外占据的土地,地底下居然埋藏着无穷的宝藏。
一个农夫在种地的时候居然挖出来石油,有了季国的示范,匈奴人当然知道石油的宝贵性了。当即就在泉州建立了炼油厂。成桶成桶的煤油成为了当地最大的特产。
而大汉的海商在知道了匈奴有石油之后,也纷纷汇聚泉州,他们把煤油或者石油卖到天竺去,又或者是卖到塞古琉国这些国家,靠着石油带来的财富,泉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