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宣传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哪一样都离不开世俗政权的支持。
说个冷知识:祭祀分为民间祭祀和官方祭祀。
民间祭祀就是自己在家里供个牌牌,或者立个神像,每天磕头烧香,求神给自己暴富!暴富!暴富!
去寺庙烧香拜佛也一样,不过是从从自家厨房变成下馆子。
官方祭祀不同。
这个是国家主持的,国君以及
不但有专门的祭礼、祭器,还有祭词之类的。
能享受官方祭祀的不外乎天地、鬼神两大类,天地就不用说了,重点是鬼神。
古人眼中鬼和神是一样的,并没有善恶、高低、贵贱的区别。
这一点跟后世一捧一踩有质的区别。
比如“鬼斧神工”一词,充分说明这两者是一个性质。
上古先民对鬼神的理解是:生为上公,死为贵神。
是不是很眼熟?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这句话的中译中。
这句话就揭示了鬼神的来历:死了的活人!
其中最多的就是帝王家列祖列宗,不管贤愚,都要供起来,也就是所谓的明堂、宗庙。
到了后来,礼崩乐坏,这一套流入民间,就演变成老百姓家的祠堂。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就是为国家立下大功的人。
比如生前功高劳苦的文臣,为国捐躯的武将,闻名乡里的英雄好汉等。
这种演变到后来,就是城隍体系了。
再说一个冷知识,民间有各种寺庙、道观、城隍。
抛开香火情况不提,两者的区别:寺庙、道观是民办,城隍是国企。
哪怕寺庙、道观香火再旺盛,依旧比城隍低一头。
和尚供佛祖,道士供三清。
这就是人们对祭拜神明的最直观印象,或者说全部理解。
实际上,这两个都不是官方祭祀的对象。
别说主祭,就连其他位次都坐不上。
华夏圈子里的中原政权,历朝历代,官方祭祀的主祭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昊天上帝。
这也是古往今来被碰瓷最多的至高神。
汉朝时,汉武帝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在官方祭祀上,汉武帝有自己的小心思。
他们老刘家是沛县人,往前推就是楚国人。
楚国人不信华夏的昊天上帝那一套,他们信东皇太一。
所以,汉武帝在官方祭祀的主祭上选择了东皇太一。
儒家崇礼,维护的就是周朝那一套,周礼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了。
现在倒好,家被偷了,还是被老板偷的。
汉武帝活着的时候,儒家成员不敢说什么,汉武帝变成牌牌以后,儒家立刻把这个给掰了回来。
最后,老刘家跟儒家角力多年,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昊天上帝和东皇太一一起祭。
只是东皇太一比昊天上帝矮上那么一丢丢,有时候两者干脆融合到一起。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宋朝。
大宋官家信道,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把道家某位神仙给抬了上去。
那个神仙名号很长,不好记,但简称大家都知道——玉皇大帝。
儒家门徒当然不乐意,双方再次较劲。
老刘家都干不成的事,你们老赵家也别想。
最后,双方再次和解,玉皇大帝也成功融合昊天上帝。
想到这儿,岳川笑了。
“武侠小说中,年轻的新秀想要扬名天下,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挑战已经成名的老前辈,踩着老前辈的肩膀乃至脑门往上爬。”
“很显然,昊天上帝就是这位老前辈,而且是‘独孤求败式的老前辈,一直被碰瓷,从未被超越。”
“不对,还有一个……”
岳川想到了另一件事。
西方的十字教传入华夏时根本没人信。
毕竟十字教的教义宣称所有人都是高德的孩子,都是兄弟姐妹。
这不是乱辈了么?
华夏人最注重的就是长幼有序,纲常伦理。
信十字教,爷爷秒变孙子,哪个老子能忍?
除了这,还不允许信徒烧香、磕头、祭祖。
还说这种祭拜鬼的形式是异端,是斜教。
这就更不能忍了。
不给祖宗烧香,以后自己成了祖宗怎么办?
华夏人对香火的执念是深入到骨子里的。
断子绝孙,就是“香火断了”。
逢年过节不给祖宗烧几炷香,烧几沓纸,那就是不肖子孙。
到最后,洋鬼子人人喊打。
翻开历史书,不乏洋人传教士被村民打死,或者失踪的记录。
这些也都成了洋人与清政府交涉的借口。
十字教kpi完不成,几乎都要放弃东方大国了。
可是这时候,慕羊犬自告奋勇,帮洋鬼子出谋划策。
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改名字。
之前他们的神叫高德(god),这名字放在华夏稀疏平常,还没喵喵神教、汪汪神教好听。
慕羊犬告诉他们,你把高德改成上帝就行了。
洋鬼子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不过他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果然,流量爆发。
一听是上帝,华夏百姓立刻少了抵触,传教事业顺风顺水。
因为老百姓都把这个“上帝”当成昊天上帝了。
说句大实话,这就是康帅傅碰瓷康师傅,和其屌碰瓷和其正。
购买者买的时候根本不会仔细看,喝的时候也察觉不出来,拉肚子进医院才醒悟过来有脏东西。
人家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被无耻小人蹭流量。
蹭完流量,还要说自己是正宗,其他品牌都是假冒伪劣。
只能说,无论什么时候,汉奸卖国贼比敌人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