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轰动
三月下旬,长安城内百姓皆翘首以盼。
早就听闻圣驾已近,有人算着日子,估摸明天就能抵达长安城了。从前的皇帝都是自己打进来的,迎进来的还是头一遭。君臣这一路走得还算稳当,期间倒是有不长眼的,制造了一起暴乱,不过杀的都是随在后面的世家。杀完了就撤,撤不掉的大不了就赔掉一条命。反正他们本身就是亡命之徒,能活着回去血赚,死了也不亏。世家们对此既惧且怒,齐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这些人竞然还揪着他们不放,这得是多大的仇?
有人为此上书皇上,再次请求剿灭这些齐国叛贼。皇上答应是答应了,但是也倍觉苦恼,他又不是没叫人清剿过,之前投奔夏国的林祁盛等人便一直在外追缴反贼,可郑廷留下的这些人都人精,安身的地方换来换去,根本捉不到他们。
这些人不缺钱,也不缺帮手,他们不用出手,便有大把大把的人愿意替他们遮掩卖命。关键是,这些人的旗号还打得异常响亮,都是奔着为民除害去的,百姓们其实也挺乐意看到这些权贵被杀,每杀一个便拍手称快。从前他们都是被欺负的一方,如今这些权贵世家也能被人肆意揉捏,仿佛他们跟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也会怕,也会死,甚至死得还这么轻易。那些个权贵,其实也不过如此。
正因为百姓喜闻乐见,所以并不觉得刺杀行为有任何不妥,甚至还会主动藏匿罪犯,给朝廷查证带来极大的困难。杀害朝廷命官本是重罪,但是这些人根本不怕被治罪,而且前赴后继,源源不断,多到让皇上都觉得头皮发麻。他想到了皇家,近来更是严厉约束皇室子孙,不许他们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这次只是碰巧,郑廷也担心会被彻底清算,所以针对的主要是世家大族,老是再添一个皇族,皇上也不能保证皇族人的安危。至于被害的那些权贵们,皇上很是遗憾,但也知道症结不是他一道或是几道政令就能解的。憎恶来自于长久的权力失衡,想要扭转这份憎恨,还有相当一段长的路要走。
慢慢来吧。
其实,郑廷并不觉得皇族比权贵有良心到哪里去,只是得罪了皇家,仅是他的钱,保不住剩下的人也将在劫难逃。他固然得死,却不想让自己的人这么快便被剿灭,故而才三令五申,让他们不得动皇家。在郑廷眼中,这两类人都是一丘之貉。
晃晃悠悠走了一日,总算是顺利抵达长安了。后面随行的贵族子弟欲哭无泪,终于平安到了,天知道他们这一路上有多提心吊胆。本以为跟着皇上过来便能安然无恙,结果那些人宁愿丢了脑袋也要杀他们的性命,多少不谙世事的年轻人都被这一出暴乱给吓傻了。他们平常最多喝喝小酒,摇摇骰子,逛逛花楼,可没干什么作奸犯科的事,但那些人才不管他们有没有犯过法,逮到了就要杀,杀人跟砍白菜似的,权贵的性命在他们眼里不值得一提。这些原本不可以是的二世祖们,终于知道害怕了。
到如今,再不用家里人耳提面命,这些纨绔子弟自己便收敛了那吊儿郎当的做派,开始谨慎小心起来。长安一带住的都是北方汉人,更有许多郑廷的旧部,这些人对他们依旧深恶痛绝,还是低调行事得好。等到了长安,他们也是一言不发,紧紧跟在队伍后面,生怕有人混迹在人群中要了他们的命。
可那些人再嚣张,也不好在皇帝入京的这一日来作乱。今日长安城外重兵把守,宋允知带到北方的兵大多都在此处守卫。城内百姓也纷纷从家中出来,现在街头围观。这段时间长安城中每日都是热火朝天,他们努力了这么久,应该能让新任的皇帝陛下满意吧?宋允知携带诸位将军守在南城楼处,远远地见到皇上过来之后便迎上去行礼。
皇上看到宋允知的身影后,下了御驾,带着几个皇子走上前,于文武百官面前,亲自扶起了宋允知:“爱卿辛苦了,且领朕与诸位官员前往城内一观吧。”宋允知躬身,往后撤了一步紧随陛下身旁:“陛下先请。”宋允知引导皇上入城,余光看到了他家先生,趁着皇上没注意时,回头冲着他先生眨了眨眼。
陈素严肃脸,这等正经时候也要胡闹,真是的,不知道自己现在有惹眼吗?被先生瞪了一眼,宋允知也不敢作怪了。
皇上已经迫不及待地进了城楼,甫一进去,便因眼前之景愣怔了片刻,他印象中的长安城,可远没有这样鲜亮。
片刻后,皇上便被百姓都行礼声给惊醒。
他忙抬手让众人起身,虽然知道百姓叩拜只是因为他是皇帝,并不是为了他的为人,可是看到北方的百姓们特意守在此处,皇上已经足够欣慰了。最起码,这能说明北方的百姓并不排斥他这个皇帝。宋允知笑着回应:“城中百姓为了迎接陛下,将该修缮的地方都修缮了一遍,街道、庙宇、桥梁各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只等陛下到来。”后面的官员闻言,心中暗讽宋允知拍马屁,什么叫百姓为了欢迎陛下修缮长安城,分明是他领着百姓做的,如今为了哄陛下开心,都开始颠倒黑白了。一看就是个佞臣的料子。不少人直勾勾地盯着陈素,这都是他教出来的好学生!
陈素冷着脸,谁来瞪谁。
他弟子说的话难道有错吗?没看到街边围着这么多的百姓,没看到这些百姓虽然激动但都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是真心迎接陛下的,他家弟子从不屑于逢迎说谎。
萧宝玄新奇地四处查看,他发现长安城比建康城还要干净许多,不仅干净,还很整洁,街道两侧有固定的大渣斗,专门用来装脏东西。每间商铺门口都别着一束花,山桃、连翘、玉兰、早樱……三四月里外头能见到的花,这里都能看到。争奇斗艳,千娇百媚,给这千年古城注入了新的生命一般。
街道二楼门窗大开,里面坐着数以千计的乐师,更有北方的文人墨客当场铺纸,作画写诗,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幕,当真是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好不热闹。
皇上侧耳倾听,只见曲调悠扬,情谊厚重,待听到乐师唱到“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时,心中百感交集。
是啊,长安也是他的故乡,是他们所有人都故乡,几经波折,他们今日终于回家了。
皇上不上御驾,坚持走完全程。
天街中间铺着一道长长的毯子,一眼望不到头。若只是单纯的红绸,铺上去也不难看,关键是这地方的毯子材质五花八门。有绢布,有丝绸,有毛毡,甚至还有麻布!
各种颜色混搭在一起,对眼睛实在不友好,太难看,太不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