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不如骁龙400的双核,就差距太大了。
朱长林眉头微皱:“可是今后的星逸手机只做高端,不做低端,xphone 1停产后,三千档还真空出来了!”
王逸点点头:“没事,明年用无界补上。无界推出两个系列,中低两档。低端的数字系列,999-1999。中端的note系列,做到2000-3500,填补市场空白!”
“好!”朱长林应道。
与星逸科技的欢天喜地不同,htc等友商却是另一番光景。
看着如此恐怖的销量,王红沉默了,良久叹了口气:
“一个送双会员,就让销量大爆,真是不讲武德。星逸手机倒是会营销,这一波风波,他们收益最大。”
同样深色复杂的,还有华为余东:
“踩着华为四核上位,xphone 1可真行。没办法,谁让k3v2翻车了呢?”
2010年下半年,余东从无线产品线调至终端业务,成为华为手机的掌舵人。
当时的华为手机还是给运营商做贴牌的低端手机,或者说功能机。
余东加入后,放弃了低端贴牌业务,转而做华为自主品牌,发力高端。
再加上自研自产的k3v2,本想华为四核新机必定大放异彩。
却不料翻车了!
不但四核新机销量寥寥,反而助力友商双核,让星逸科技的xphone 1卖爆了!
对此,余东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随即叹了口气:“把芯片研发部门的人,给我请来!”
一个请字,余东用得很重。
自己四核成了人家的双核陪衬,他想不着急,都难。
很快,芯片研发部门的高层,也都进入会议室。
余东冷着脸:“最近的舆论,大家都看了吧?华为四核,不如星逸双核。哈哈,真好!咱们刚上市的新机,反而不如星逸科技上市近一年的老手机卖得好!诸位有什么想说的吗?”
沉默,整个会议室都一片死寂。
这一局,华为完败,败得太惨了。
其翻车程度,绝不亚于前世的高通810!
前世的高通810,八核旗舰,实际体验反而不如上一代的四核旗舰。
把一众友商都坑得一言难尽,甚至有些品牌都因此加速破产!
海思芯片负责人叹了口气:“我们的k3v2的确不够成熟,和tegra 3差不多的处境,容易过热降频,实际体验反而不如上一代的高通双核。”
余东却是摆了摆手:“的确,k3v2很失败,但是tegra 3星逸科技能优化得很冷静,很强大,为什么我们自研的k3v2,我们自己都优化不好?”
负责人神色复杂:“余总,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星逸科技在优化tegra 3的时候,也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有硬件上的散热模组。同样,我们自研的k3v2赶着推出,没时间慢慢优化。”
“行,你说的都有理。那么,现在给你时间,多久能优化好?我可不想提起k3v2,消费者都说是废柴芯片,还不如星逸手机的双核!”
负责人想了想:“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但是,也只能实现一般的效果,毕竟散热还得靠散热模组的硬件发力。”
余东笑了:“三个月,三个月后冬天了,的确发热好了很多!”
负责人嘴角抽搐:“……”
玛德,我是那个意思?
不过作为海思芯片的负责人,也不是吃素的:
“余总,华为四核手机滞销,你心情烦躁我可以理解,但有些事也得讲理。我们海思半导体做手机芯片的,就这么点人手,能做出来就不错。接下来又要研发集成基带的28纳米c芯片,又要优化k3v2,你觉得现实吗?我一个人分成两个人用,也不够啊!”
“这……”余东沉默了。
可也认为对方说得在理,产出和付出都是成正比的。
海思芯片事业部人少,的确压力很大。
若是再分兵,那就更难了。
负责人继续道:“是让我带着人去优化k3v2,还是继续研发下一代芯片?你自己选择吧?反正这点人手,这点投资,我是没能力同时推进。”
闻言,余东也沉默了,这种关系华为手机未来,甚至华为未来的战略决策,绝对是大事,一旦选错了,华为手机就麻烦大了,他也麻烦大了。
于是,余东深吸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以你之见,该如何进行?”
负责人叹了口气:“实不相瞒,40纳米的四核处理器,本就容易翻车,英伟达tegra 3如此,咱们的k3v2也是如此。至于星逸科技优化的好,都是他们变态的算法调教加变态的散热硬件。”
“想要一颗冷静且强大的四核芯片,得上28纳米。至于40纳米的四核处理器优化到了极致,也不如28纳米的四核处理器。”
“正是因此,星逸科技在xphone 2代上放弃了打磨了很久的英伟达tegra 3,选择高通apq 8064。”
“更主要的,高通的28纳米四核处理器马上上市,我们k3v2落后一代。明年高通集成基带的28纳米处理器也要上市,我们k3v2落后两代。”
负责人语重心长道:“余总,伱是觉得我们该把有限的人手,用于优化一款落后两代的垃圾上?还是集中精力,全力研发下一代28纳米集成基带的旗舰芯片?”
“这……”余东面色大变,本就是技术出身,一瞬间明白了背后的利益关系。
优化k3v2是为了眼前利益,让这两年的华为四核好卖一点。
而放弃k3v2全力研发新旗舰c,则是立足未来,为了追赶高通,和高通正面搏杀!
作为手机业务负责人,如果是其他人,肯定选择优化k3v2,毕竟手机卖不好,他下课,哪里还管华为有没有未来?
可作为余东,他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明白宁可放弃眼下利益,也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