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归离事了(1 / 2)

在一众被处死的要犯中,有两人比较特别,左家父子。

应该说有父必有其子,在关于左梁和左亘的卷宗里,动用私刑,放纵部下,军纪涣散,养寇自重左梁干过的孬事,左亘也基本是一件不差的干齐了。

除了倒运军中重器,勾结流贼,谋害国朝勋贵这几点外,是左梁脑门一热给自己的翻盖棺材加装的钉子。

按理说,此等大奸大恶之徒,理应被诛灭全族。

不过在送这二傻上刑场前,天还没亮的时候,古澜曾单独提审了左梁,询问了他一个自己困惑的问题,这让他也改变了主意,最终只杀他父子二人了事。

正如之前所说,左梁刚上位时勤勤恳恳,严肃军纪,加强军队训练,颇有古铭领兵的遗风,还带兵击溃了袭击古铭的流贼,将其贼首押送璃月港活剐了。

之后就是很经典的剧情,在归离集的大染缸里,左梁渐渐被世俗所腐朽,迷失在一片纸迷金醉之中。

而上梁不正下梁歪,归离军也是日渐堕落,战斗力直线下滑,他也渐长出军阀作风,和归离世家狼狈为奸,排挤作为老上司的古家。

千年勋贵在中都的崇高威望,使一位下属的崇拜渐扭曲,转为了对老上司的嫉妒和仇恨。

左梁数年如一日的投入没有一丝效果,归离万民从未认可他这位新大将。

无论他怎么付出,希望古澜归来始终是民心所向,归离世家也只是利用他扩张各自的影响力,谋取更多的利益,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

即使左梁想一心投入军伍,专心做好军队事务,也会被外界的风言风语所干扰,最终的他既在沉默中变坏,又在沉默中变态,一步步堕落成了现在的模样。

某种意义上,这个被帝君选定为归离军大将的人,从坐上这个位置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是一个悲剧。

即使他一心向好,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做他人的嫁衣,不过是古澜有朝一日归来后的垫脚石。

或许,到了那么一天,他也可能被外派为其他府的大将,只不过,由于他选择了堕落,给古澜丢下了一个烂摊子,也因此亲手掐灭了这一个可能。

问完话后,古澜也是沉默了半晌,最终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

最终,古澜给了他们作为军人的体面,用硬弓缢首的方式送他们上路了。

至于他的妻妾子女,则是被赦免了死刑和流放,甚至作为罪人之后,也没有被按例贬为贱籍,但还是规定三代之内不得为官,几十年都与璃月官场绝缘了。

至于那所谓美若天仙的小女儿左绫,古澜则是直接抛在了脑后,心里提不起一丝兴趣。

她的父亲如此孬种,即使她因古澜大发善心免了充入教坊司的命运,但左家府邸被封,家产被抄,从大户人家的小姐一夜沦为罪人之女,未来的路注定难走。

而左梁那爱读书的次子左蒙则是被断绝了人生梦想,不仅他,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将无法出仕,某种意义上,也是比杀了他还让其难受吧。

不过,这就不是古澜要操心的事了。

归离集的消息,犹如在春天炸响的惊雷一般,迅速从中都城内传向璃月各地。

对于千岩军大胜,归离集之围被解除,璃月港的众人毫不意外。

但归离集的这场“正月逆案”,则是直接引爆了璃月的舆论场,使得璃月南北大地,各府各镇官民均是一片哗然。

一口气砍了近千个脑袋,直接给大伙唤醒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远古记忆。

那场“紫微大案”直接以物理的手段洗牌了璃月的权力格局,如今,这场“正月逆案”又一次以物理的手段洗牌了归离的权力格局。

而且,两次杀得人头滚滚的大案都和古家有着密切关系。

听朝中传出来的消息,说这杀神从归离回来后就要入主开阳了,万一他如同当年的古埕一般得到帝君青睐,再度登临紫微星君,那大伙的日子还能好过嘛?

于是,除了事发中心的归离集,来自遗珑埠,轻策城,明蕴城,灵矩关,遁玉城,青埔城

连带璃月港内,潮水一般的弹劾和抨击纷纷涌入了月海亭,海量的奏疏淹没了七星的书案,差点没给负责舆论监督的天璇星忙死。

不过,暂时还没有人敢去玉京台前闹事,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多少有帝君的意思,不然古澜能调动上千人的岩缉厂和玄衣卫去抓人杀人?

就连七星都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就是有也不敢这么做。

不过这不代表士绅地主和商人们不会聒噪,虽然这次古澜搞的是归离世家,客观上打压了归离的本土势力,深化了璃月港对归离原的控制。

但是,国家利益都先放一边,那和他们这一帮士绅地主有啥关系?

既然今天的古澜敢杀归离世家的人,抄他们的家,那明天的古澜入主璃月港了,就不敢对京城的世家举起屠刀了?

璃月的勋贵群体对此倒是另一个态度,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非常的一致:

爽!

你做得对,极对!

勋贵们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团结的,古家就相当于璃月勋贵的代表,前代勋爵当年死得稀里糊涂的,如今被查出是被人谋害的,这人不杀留着过年吗?

虽然对古澜的手段十分忌惮,也被他这浓浓杀心所震惊,但璃月的勋贵们打心底还是很钦佩古澜的。

而在璃月港内,不仅璃月的官商群体哗然一片,民间也是对此议论纷纷。

各大茶馆酒楼乃至戏班,都有说书人和戏子在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归离集发生的事情,引发了一大堆吃瓜群众的热烈讨论。

其中,批评声和肯定声皆有,支持者和反对者也各有不少,觉得古澜做得对与不对的人群更是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队。

有人觉得:“靖原伯行事太过残暴,杀得归离集人头滚滚,最终难以服众,应当和世家之人平心处之,化干戈为玉帛。”

有人直白地反驳:“有人把你爹杀了,你也试着和他平和处之?”

“”

总之,各方人马谁也没能说服谁,在古澜本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