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威胁(1 / 2)

永轩见宋玉神色慌张,嘴角微微上扬。

他缓缓起身,踱步至宋玉身前:“宋大人,你刚才说要‘向下严查’,那朕倒要问问,你想查到哪里去呢?”

宋玉额头渗出冷汗,连忙跪地:“陛下明鉴,臣刚才一时糊涂,妄言进谏,还请陛下恕罪!”

永轩轻笑一声:“起来吧,朕知道宋大人一片忠心,只是有时候太过急切了些。”

他转身走回龙椅,坐下后继续道:“边军待遇一事,确实需要调查,不过,这件事牵涉甚广,朕自有主张,宋大人不必再多虑了。”

宋玉如蒙大赦,连忙起身称谢:“臣谨遵圣谕。”

永轩挥了挥手:“退下吧。”

待宋玉退出大殿,永轩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对站在一旁的太监总管李德全低声道:“李德全,你怎么看?”

李德全躬身道:“回陛下,老奴以为宋大人此举,恐怕是想借调查之名,试探陛下对先帝旧臣的态度。”

永轩冷哼一声:“朕又何尝不知,只是没想到,这个宋玉竟如此不知轻重。”

李德全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宋大人毕竟是先帝钦点的老师,在朝中颇有威望,若是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朝臣不满。”

永轩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那就给他个台阶下,传旨下去,命宋玉率领调查组,彻查边军待遇一事。”

李德全一惊:“陛下,这……”

永轩打断道:“你觉得,以宋玉的聪明才智,会查不出些什么吗?”

李德全恍然大悟:“老奴明白了,陛下是想借宋大人之手,清理朝中蛀虫。”

永轩点点头:“不错,让他去查吧,查得越深越好,朕倒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有多大的胃口。”

就在永轩和李德全密谋之际,宋玉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他坐在书房里,眉头紧锁,回想着方才在大殿上发生的一切。

“大人,您回来了。”管家小心翼翼地走进书房,“可是朝中有什么要事?”

宋玉摆了摆手:“无事,只是……唉,我恐怕是犯了个大错。”

管家不解:“大人何出此言?”

宋玉叹了口气,将在大殿上的对话简单说了一遍。

管家听完,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大人,这……”

宋玉苦笑道:“是啊,我一时冲动,竟忘了李飞虎的身份,如今怕是已经引起了陛下的猜疑。”

管家犹豫了一下,小声道:“大人,您说会不会是陛下故意试探您?”

宋玉一愣,随即摇头:“不,不会的,陛下虽年轻,但心思缜密,若是要试探,不会用这种方式。”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厮匆匆跑进来:“大人,宫里来人了!”

宋玉和管家对视一眼,心中顿时警觉起来。

宋玉整理了一下衣冠,沉声道:“快请进来。”

片刻后,一名太监走进书房,手持圣旨:“宋大人,陛下有旨意。”

宋玉连忙跪下:“臣接旨。”

太监展开圣旨,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念边军将士,戍守边疆,劳苦功高,今闻边军待遇不佳,实为朕之痛心,着宋玉为钦差大臣,率领调查组,彻查边军待遇一事,务必查清原委,还边军将士一个公道,钦此。”

宋玉听完,心中五味杂陈。

他没想到,自己方才的一番话,竟然真的让皇帝下了圣旨。

但这份差事,究竟是福是祸,他一时也难以判断。

“臣,遵旨。”宋玉恭敬地接过圣旨,心中却已是掀起惊涛骇浪。

太监离开后,管家忧心忡忡地说:“大人,这……”

宋玉深吸一口气:“不必多言,既然陛下已经下旨,我们就按旨意行事吧。”

管家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是,大人,那下一步该如何安排?”

宋玉沉思片刻,说道:“先传信给几个学生,约他们明日来府上一叙,这件事牵涉甚广,我们必须小心行事。”

管家应声而去,宋玉则独自坐在书房里,陷入沉思。

他知道,这次调查绝非易事。

边军待遇问题背后,牵扯着多方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翌日清晨,于小草带着几人陆续来到府上,几人有了系统加持,眼下自然是见解独到。

“老师,听说陛下命你查办边军待遇一事?”其中一位老者开口问道。

宋玉点点头:“正是,所以今日请你们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周明礼在一旁叹了口气:“老师啊,这可是个烫手山芋啊,边军待遇问题由来已久,背后牵涉到多方利益,你这一查,恐怕会得罪不少人啊。”

宋玉苦笑道:“我又何尝不知,只是陛下既然下了旨意,我也不能推辞。”

商通沉吟道:“依我看,老师此次出巡,倒是个机会。”

众人纷纷看向他,宋玉也来了兴趣:“此话怎讲?”

商通继续道:“边军待遇问题确实复杂,但也正因如此,老师可以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朝中各方势力,若是处理得当,或许能借此立下大功。”

宋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得不错,只是,该如何处理才能避免触怒各方?”

众人陷入沉思,片刻后,商通开口道:“依学生看,学生此行可以采取‘雷霆雨露’之策。”

宋玉眼前一亮:“详细说说。”

商通解释道:“所谓‘雷霆雨露’,就是该严厉时要严厉,该宽松时要宽松,老师可以先从一些小官小吏入手,严厉查处几起贪污案件,以显示陛下的决心,然后再逐步上溯,找出一些‘替罪羊’,既能平息民怨,又不至于动摇根本。”

宋玉听完,不禁击掌赞叹:“妙哉!此计甚善。”

众人又讨论了一番细节,最终达成共识。

宋玉感激地说:“你们的确是聪明,有了这些建议,我心里就有底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