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打、男子双打两个项目。1922年又增加了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项。法国网球锦标赛、英国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美国网球锦标赛和澳大利亚网球锦标赛合在一起是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满贯”网球锦标赛。任何一名选手或一组双打选手能在同一赛季中,赢得这四个锦标赛的冠军时,便获得“大满贯”优胜者的荣誉。[3]
1913年3月1日,由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的网球协会代表,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协调国际网球活动,安排全年比赛日程表,修订网球规则并监督它的执行。
温网冠军(费德勒)
温网冠军(费德勒)
1919年,抽签采用“种子”制度。1927年,英国首创无缝网球,使球速加快。1945年至60年代,网球趋向职业化。1963年开始举办女子团体赛——联合会杯赛。1968年温布尔登首先实行不区分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的参赛制度。1972年,国际男子职业网球选手协会成立。1973年,国际女子网球协会成立。[3]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运会上,网球的男子单打与双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后来,由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网球联合会在“业余运动员”问题上有分歧,已经进行了连续七届的奥运会网球比赛项目被取消。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网球才被列为表演项目。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网球重新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3]
公开赛史
公开赛时代开始于1968年,当时的四大满贯达成协议,
允许职业选手参加比赛,和非职业选手共同竞争。自此,通过打网球来获得收入成为了可能,第一届成为公开赛的大满贯比赛是1968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
计分溯源
因为最原始的网球运动是起源于宫廷之中,所以计分方法就地取材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拿可以拨动的时钟来计分,每得一次分就将时钟转动四分之一,也就是15分(a arter,一刻),同理,得两次分就将时钟拨至30分,当然一切都是以他们的方便为基础。这就是15分、30分的由来。[3]
至于40分,它比较怪异,它不是15的倍数。这是因为在英文中,15分念作\”fifteen\”,为双音节,而30分念作\”thirty\”,也是双音节;但是45分,英文念作\”forty-five\”,变成了三个音节,当时着英国人觉得有点拗口,也不符合\”方便\”的原则,于是就把它改成同为双音节的40分(forty)。这就是看来不合逻辑的40分的由来。虽然这样的计分方法看来有些奇怪,但还是依循传统沿用至今,毕竟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来自宫廷的计分方法。[3]
协会编辑
itf
国际网球联合会(ternat
国际网球联合会标志
国际网球联合会标志
ional tennis federation,或简称itf)是世界网球运动的最高管理机构。由210个国家或地区的网球协会构成。[4]
1913年3月1日的法国巴黎,12个国家的网球协会进行会议建立了国际草地网球联合会(ternational wn tennis federation)。1924年颁布了国际网球规则,1977年由于网球不仅在草地上进行而改名为国际网球联合会。[5]最初国际网球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后迁至英国伦敦。
atp
职业网球联合会标志
职业网球联合会标志
职业网球联合会(asciation of tennis professionals,或简称atp)的目标是保护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利益,成立于1972年9月。自1990年起,该组织举办男子职业网球的世界范围巡回赛,该系列比赛最初被称为atp巡回赛(atp tour),2009年起更名为atp世界巡回赛(atp world tour)。这一巡回赛制度取代了1990年之前的网球大奖赛(grand prix tennis tourn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