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游戏竞技>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第142章 大唐新势力的崛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2章 大唐新势力的崛起(1 / 2)

“恐怕什么?”

“恐怕右相要伺机针对大王了。”

“元判官,你难道不愿意与本王一同去扬州?”

“下官愿意,但是下官还是想提醒大王,大王现在是扬州大都督,统管淮南道和江南道,树大招风,若是在施政上有失误,很容易被朝廷上的有心之人攻讦。”

“那元判官有何妙策?”

元载想了想,说道:“妙策在于大王去江淮,只铸钱,其余一律不过问。”

“这如何行!”颜真卿立刻反对,“江淮的官场可是一点也不干净,大王现在统管江淮,正好有能为百姓做事的机会,怎能放任不管?”

元载问道:“难道大王要去江淮闹个天翻地覆不成?”

颜真卿道:“施政如何就要闹得天翻地覆了?”

“如今朝堂上下,是右相一言堂,大王之前只是牵涉到铸钱,尚未涉及施政地方,与右相并无正面冲突,而此次前去扬州则全然不同了,若是大王在扬州看不惯那些官员的做派,如何处置呢?是得罪右相,还是忍气吞声?”

“按照大唐律法处置!”颜真卿说道。

“按照大唐律法处置,得罪了右相,该怎么办?”

“得罪了就得罪了!”颜真卿又说道。

“那大王这个扬州大都督未必能久坐。”

颜真卿还想说什么,被李倓打断,李倓说道:“元判官说无不道理。”

“所以下官才说,大王此去,只需要铸钱即可,利用手中权力,协助铸钱,其他事,最好不要过问。”

李倓却道:“元判官如此害怕得罪右相,现在可升官了?”

元载愣了一下,想了一会儿,说道:“没有。”

“元判官行事如此谨慎,害怕右相,却没有升官,看来只是想保住这个判官的官职了?”

“下官也想做一些事,只是天不遂人愿。”

李倓却是不言,沉默下来。

等用完午饭之后,李倓单独找了元载。

“不知大王有何事?”

李倓说道:“新的东京留守很快会到任,一旦到了,你这个判官还能不能保留,恐怕很难说。”

这句话立刻戳中了元载的心肺管子。

判官相当于助理一样,元载是前任东京留守的判官,不一定下一任会留他。

或者说,新的东京留守大概率是不会留他了。

“大王提醒得是,下官已经做好准备。”

“不想继续往上爬了?”

元载犹豫了一下,说道:“风险太大!”

“丢了官,就没有风险?”

元载沉默下来。

过了一会儿,李倓说道:“知道为什么圣人能给本王扬州大都督的位置吗?”

“下官愚钝。”

“因为本王可以为圣人源源不断地送去钱,这一点右相能做到?”

“恐怕不及大王。”

“杨国忠能做到?”

“也做不到。”

“王鉷呢?”

“当今朝堂论铸钱和赚钱,无人能及大王。”

“所以你心里应该清楚了吧,本王能坐到这个位置,靠的是实力。”李倓轻描淡写地说道,“还有,圣人已经年过六旬,本王是太子之子,你知道将来的朝局会如何变动么?”

元载心头更是一颤。

他立刻意识到建宁郡王是在提醒他,太子登基是迟早的事,自己跟着他这个太子之子混,前途无量。

这一点倒是真的点醒了元载。

元载之前过于谨慎,或者说,右相这两年数次对太子展开攻讦,闹得朝野震惊,无数人都以为太子会被废掉。

以至于元载也觉得太子没有继位的机会了。

可是太子依然还在。

这就让元载重新开始审视朝局。

他觉得建宁郡王说的很有道理。

眼下建宁郡王不仅仅是扬州大都督,依然是少府监监,又有太子之子的身份加持,简直可以说是大唐朝堂的一颗新星。

“本王去扬州杀人,又如何,杀他个人头滚滚,又如何,本王能把钱交到长安,把源源不断的丝绸送到长安,帮助圣人解决边境的军费问题,你觉得圣人会动本王么?”

元载这才重新行叉手礼,说道:“下官承蒙大王不弃,一直都愿意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江淮有许多官员必然会挡住本王的路,本王最是需要你,以后的大唐也最是需要你。”

话说到这里,已经点出两层意思:一、本王去扬州后,肯定要搞大清洗,这事颜真卿和杜甫都做不了,只有你元载能做;二、太子以后登基,本王手中有许多功劳,将来未必不能成为大唐的太子,等本王御极天下,你元载必然位列中枢!

有些话不能直接说出来,但元载却能听出来,因为他就是这种喜欢打暗语、揣摩人心的人。

“下官粉身碎骨报答大王的恩情。”

历史上的元载本来就是个喜欢玩阴招的人,用他开道最合适不过。

“既然如此,收拾收拾,我们去扬州。”

“是!”

天宝六载年底,对大唐第一名将王宗嗣的审查结束,王宗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汉阳就是后来武汉的汉阳区,现在属于江南西道。

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宗嗣成了李倓的下属。

此时的李倓,也从洛阳出发,以扬州大都督的身份,向扬州行去。

至此,天宝的朝局,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朝堂上有杨国忠的崛起,地方上有李倓的到来,虽说李林甫消除了王宗嗣入相的威胁,但新的权力强者,开始对他发起挑战。

不仅如此,江淮这里的宝地落到了李倓手里,朝堂上下根本没有人意识到,他能对江淮开发到什么程度。

十二月初,李倓行至汴州之时,一个人也赶上了大队伍。

这个人就是前温县县令刘晏。

他是李倓点名要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