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官员,对辽王并不看好。
主要面对的敌人太强了。
外加上六年前辽地惨案,让朝廷彻底失去了对辽地的控制。
以至于广宁城建立后,朝廷也没有急着跟辽王建立新的联系。
一是因为接二连三的援助北方,可北方的情况让朝廷相当失望。
缺了中间这块,就很难联系到更远的。
能够维系住长城沿线,大庆官员们觉得这已经是极限。
若无大运河,维系长城都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
封建时代的物资转运代价,着实有些过于的高了。
二则是,广宁城一座城孤掌难鸣。
被北胡针对是早晚的事儿。
虽说晋地一战辽王堪称威震天下。
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单单一场战绩,说明不了什么。
糊弄愚夫愚妇,或许可以,但这群自认为是人中龙凤的士族们,却觉得没有反驳这件事儿的真伪,是在向庆皇示好,给庆皇面子。
庆皇说辽王是天下第一。
那必须是天下第一。
谁敢反对,他们第一个不同意。
可若真刀真枪的遭受新的风险,那他们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了。
嘴皮子杀不了人。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其所能的将这些情报递给陛下。”
“对,还是让陛下做决断吧,速去。”
一群官员同时入宫。
辽地无论胜利与失败,他们支援情报,这都是可看得见的功劳。
而且也是表现的机会。
此时的庆皇,则因为繁多的奏章头疼不已。
李山长退的早了。
但为了收拢皇权,这是必须所要做的事情。
“前朝六部,兵被朕完全掌握,吏在李山长。”
“如今朕撤销吏部,由朕完全掌握。”
庆皇收拢了最关键的权力。
吏制。
以往官吏升迁,都掌握在宰相手里,故而极尽所能的去巴结宰相。
如今升迁掌握在庆皇手里。
庆皇感受到了官员们的明显巴结。
都在想方设法的讨好他的欢心。
而这次,因为辽地事庆皇大怒,当天夜里便有一群官员入宫,贡献出了对平辽的政策。
但是在听了后,庆皇直接破口大骂。
全是狗屁!
一群书生,从未见过战场上的残酷,只懂得纸上谈兵。
他们将战争想的过于儿戏。
其中死生凶险之地,这群士子从未有过经历,却大言不惭的诉说着计谋定然大有可为。
没打他们的板子,已是庆皇看在他们忠心的份上,没有过多的计较。
“陛下,汪大洋率领诸多翰林殿外求见。”
王得水小心翼翼的说着。
生怕一个声音不对,就会触怒到庆皇。
“汪大洋。”
庆皇轻轻皱眉。
“李相辞退时,朕曾问过他,谁可接任宰相。”
“李相说汪大洋官员中威望最高,百官敬佩,可为宰相。”
庆皇半眯着眼睛。
曾几何时,庆皇想收了宰相权利。
可现在发现,事情多到忙不完。
必须有人处理这些政务。
才能让庆皇完全有时间,去估计到辽地发生的战事。
否则一旦对于辽地过多关注,其他地方许多要事儿便进行不下去了。
即便无比担忧,庆皇也只能秉烛批奏。
庆皇不是第一次后悔,当年为啥要那么拼,最后拼成了皇帝当。
批奏章这件事儿,简直不是人干的。
比打仗还累!
“让汪大洋进来。”
庆皇头都没有抬。
在批阅完一份奏章的间隙,便听殿内传来一声声响。
“臣汪大洋,叩见陛下。”
“臣与诸多翰林,共同寻找了纳哈部的历史典籍,希望这些消息能够对辽王有所帮助。”
苍老却仍有底气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
庆皇抬头,有些意外。
显然汪大洋进殿该有些时间,但却并未直接打扰,而是等庆皇批奏的间隙出声。
做事儿果然细致周到。
这也让庆皇觉得很舒服。
而更难得,是没有张口就提出如何平定辽地之事,而是献上敌人的情报。
这份清醒,可谓是相当难得。
“呈上来。”
“是。”
不多时,便有一份奏疏被王得水送到庆皇桌案前。
庆皇打开看去,上面关于纳哈部的记载颇为详尽,后方还有许多标注。
哪怕庆皇文化不算太深。
也完全一下子就能看的懂。
“好。”
“这确实更有利于老六认清纳哈部。”
“可惜这关于纳哈拙的资料,着实有些过少了,否则可以让老六做出针对的安排。”
庆皇合上了奏疏,对此汪大海颇为满意。
“卿跟随朕多少年了?”
“臣追随陛下的第三年,陛下正好被封为吴王。”
庆皇不免点头。
乱世之中,最开始他还只是一方诸侯,
也从未想过能真正成为皇帝。
只不过时势造就英雄,为了自保恰巧打败个陈汉皇帝亲征,自此名动天下。
而后再加上进一步掌控了整个南方,势力膨胀。
最后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皇帝。
这汪大洋能从那个时候就追随他。
当真不易。
“卿之劳苦,朕看在眼里。”
“李相辞相之前,曾向朕推举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