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跟着蒙恬一起冲击卫尉军大营开始,就已经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眼下,他们已经是叛贼,已经是天下皆敌!
这便是齐之好勇者的故事。齐国乃是春秋第一霸,结果因为五公子争位,停尸不顾,束甲相攻,导致国力大损。
然而齐人因为管仲的重商政令,其富足为天下诸侯之冠。
于是对当时的齐君来说,自己有钱有甲有武器,只要多招揽勇士,霸主之位似乎唾手可得。
由此齐人极其推崇勇士,人人皆以悍勇为荣。
于是便有了齐之好勇者的故事,此事被记载在《吕氏春秋》中,作为秦朝贵族,大家自然都读过此书,都知道这个故事。
琅琊正是齐地,齐之好勇者固然是愚蠢的,但是现在大家不一样正在做傻事?
而且,齐之好勇者至死无悔,吾等,又何尝有悔?
蒙喜一边将手中皮囊递给下一个,一边怒吼,“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众将士以慷慨之音唱起无衣,皮囊从一个个手中接过,无一不是隔开手腕任血流至皮囊,一口血酒下肚。其中酒烈,而血发甜也。
身为男儿,身为秦人,何人无胆也?何人惧死也?
涛涛海浪,滚滚黄河,秦将能合六国,逐匈奴,死沙场!
能遇如此将领,能做如此攻击,于军卒而言,足矣!
皮囊传了一圈,再次落入蒙恬手中,还有一小半。
他一饮而尽,目光扫了一圈自己的亲卫。何为亲卫,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
蒙恬赞许点了点头,“天下猛士之血果然壮人胆魄!”
一个转身,单手拉住缰绳直接上了马,策马奔驰,头也不回道:“诸君去也!”
被其留在身后的亲卫,齐刷刷拜服于地,“送,上将军!”
其声慷慨,却于尾音,透着呜咽。
待到蒙恬身影不见了踪迹,蒙喜才从地上死起身。
遥望着上将军离开的方向,目光渐远,不见猛士背影也,不等去者归途也。
目光渐渐向南侧移动,远处隐隐约约能看到有一队军队正朝这个方向赶来。
蒙喜深吸一口气,“诸君,上马!”
一场烈战即将开始,善战者必然心情激荡。但今日他却生出几分沉重!
算是时候,想来公子扶苏已经带着自己的奴兵抵达了要塞。那是左军去救援后军的必经之路,而扶苏此行意在拦截。
虽说有了扶苏一行,但他们还是要去。
因扶苏一行没有战马,行速及慢。
而走到了这一步,利用的便是速度。这次的关键便是以骑兵的速度,拉扯开防御。使上将军蒙恬不会受到左军右军的阻拦。
卫尉军当然不会呆在军营中不出门,实际上一个军营就代表一个防区。
四个军营把中军大营围在正中间,无论是哪一方来敌,都能够快速反应。
而蒙恬必须要抵达中军大营!
因为中军大营内还有一个人,那便是对始皇帝忠心耿耿的卫尉羯!
此计落定之际,所有人的额间皆是浸出冷汗。听起来是可靠的,心中却都在打鼓。
可行,却也不可行。
卫尉羯忠于始皇帝陛下,且是绝不可动摇的忠诚。这于他们而言,是利也!
如今的中军大营中,有李斯赵高之辈,若是始皇帝已经昏睡,此二人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令蒙恬不能近身也。
李斯之行,无人能解其意。但党派之争素来如此,公子扶苏不是那等拉帮结派之人,只要有些许的好处,想必就能打动丞相。
任凭少子胡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可他有个好老师。
赵高虽从狱中出来的时日不算久,可这人的谋算早已清清楚楚显露。此人目光歹毒,又善选人不能避之处,恐怕就是挑中了李斯无法拒绝的点。
不过也奇怪的很,此二人都相当聪慧,怎会选中少子胡亥为秦二世?
他们无法继续想,因为见到始皇帝才是迫在眉睫。
蒙恬同卫尉羯并无交情,所以擅闯卫尉大营必然会被卫尉军围困、剿杀。这一点无可避免。
无妨,蒙恬确实会死。
但对蒙恬本人来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卫尉羯不会离开始皇帝,所以即便是自己被左军右军拦住,卫尉羯也是鞭长莫及。
但这一点,也正是中了蒙恬之心。
唯见卫尉羯如何也不会离开始皇帝,便能确认他这份真心也!卫尉羯绝不可离开始皇帝,始皇帝的安危才有保证。
所以蒙恬不需要卫尉羯能来让卫尉军使自己通行。只需要让卫尉知晓,蒙恬手中有不死之药,且那药物已经送到了中军大营。
彼时卫尉羯定然会心动,但思及往前种种,诸多方士的坑骗卫尉羯必有疑心。
届时,蒙恬一路的斩杀,其神勇之态便就是一个证明。蒙恬乃是试药者,神勇的表现必会让卫尉羯相信。
卫尉羯极有可能会赌上一把,将不死之药献给始皇帝陛下!
他们这计划看似巧妙,其实每一步都是在赌。
其中另一个关键,便是公子扶苏。
亲卫骑兵们必须要吸引所有人的视线,牵扯防御。其实只是为了让公子扶苏在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能够逃出琅琊,赶往河套地。
河套地还有三十万长城军,足以同卫尉军想抗。
在计划时上将军蒙恬似乎已经算好了自己没有退路,他亦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但是他给公子扶苏准备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