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建设在对应的方位上却需要大量的资源调动。
因此,大炎国接下来的动作便是全力以赴地建设四天门,尤其是距离南天门最近的东胜神州,这里将会建设北天门,也是第二座天门。
北天门建设的位置在东胜神州的北方,这里将会和南天门遥相呼应,共同守卫大炎国的上空。
在四天门建设完毕之前,大炎国并没有对外透露任何消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国虽然有些国家想要采取一些措施,但面对大炎国突然闭关锁国的举动,也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
毕竟大炎国若是想要对他们采取措施,根本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
长时间闭关锁国,使得各个国家对于大岩国都高度关注,但他们并不知晓,各个国家一直在密切探讨的九重天计划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用意。
随着四天门的出现,赵启要打造的人造天庭终于有了轮廓。
虽然仅仅是框架结构,但已经有了几分神宫的样子。
而随着四天门的出现,神庭时代便已经悄然而至了。
神庭时代顾名思义,这便是属于众神的天下,虽然现在并没有众神入驻其中,但随着四天门的彻底贯通,以及神庭的建设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也会从尘世飞升至此。
在人神到来之后,会进一步促进这里的繁华程度。
而在这一切之中,周庆年等各位科学家,以及十位司长所带领的院士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如果没有双方之间的紧密配合,如果不是科学与玄学的频繁碰撞,如果不是赵启全程参与建设的话,单凭大炎国的技术力量,想要建设如此规模的神宫,至少得需百年之后。
太空中的建设从未停歇,人间不知不觉已是两年过去。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这几年间里队员们始终闭关于女贞祠内,宛如一尊尊石像等待着赵启的召回。
白石山上的那棵树精在几年前就被赵启抽空封神了,且就被封在佛光寺内。
在赵启看来,这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果,有正统信仰的地方,若是都没有香火的话,那纵然这世间有神,也终究会因为香火不足而逐渐脱离神明时代。
人造天庭的计划能在几年时间内建立起四处天门,就已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距离最开始的五年之期,还差三年时间,但照目前这个进度发展下去,五年内完全建成人造天庭,不再是痴人说梦。
这也让赵启暂时将注意力稍稍地从人在天庭计划上挪开,去关注那些一直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以及律法体系的改革。
两年时间过去,第一批持有民俗神话史专业课教师资格证的新教师,步入到了学校中去,曾经身兼数职的老院士们,终于能够逐渐的退出教育体系,由这些教师们进行接手。
按照之前教育局公布的高考计划,几个月之后在新一届高考中,将会首次加入民俗神话史。
所有的高三学生们都在努力的进行着最后冲刺,那些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干脆就直接全心全意扑在了民俗神话史这堂专业课上,只要能在这个学科拿到满分,其他科目只要不是太差,考上大学就不是什么难事。
“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
早晨的时候若是能从学校附近经过,就能听到里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早读的内容已经变成了金光咒,五雷咒之类的道家秘法。
大课间,学生们纷纷来到操场,原先的广播体操也早已被改成了阴阳相合的太极。
学生们练习的太极,可不是公园里老大爷打的养生太极,而是要暗合阴阳之道,脚踩八卦奇门的正统太极。
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有不少学生彰显出了这方面的天赋,在他们的周身,甚至有肉眼难以察觉的气息游走。
这些人将会作为第一批觉醒者出现,只是目前时机未到,所以这种天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显露出来。
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教育改革已经趋于完善。
经过三大城郡教育司部的统一商讨,民俗神话史的课程也开始逐渐向全国铺开。
短时间内,全国的高中都逐渐开设了民俗神话史这门课程,而原本的历史课和语文课,也与新设的民俗神话史进行了有机结合。
历史不再仅仅是按照朝代来讲述历史事件,而是将历史与神话进行了融合,让那些历史人物在以朝代为背景的框架下,活跃在神话的舞台上。
语文也不再是单纯的古文和诗词赏析,而是结合了道家经典,佛经禅语,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等等,让传统文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有了之前的铺垫,各个城郡的学生们接受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很多人盼了很久,才盼到这一天,因此全面普及民俗神话史的举措。又一次引发了网络上的一番热议。
……
另一边,律法改革虽然困难重重,但得益于赵启前世在律政方面的经验,以及这一世得到了诸多律法大家们的辅助,推进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无论是道家,还是其他任何的一神宗教,教义上对婚礼都有着特殊的记载和要求,若是有人犯戒律,同样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赵启便将婚礼也一并纳入了律法之中。
天地之间自有一套规律,纵然神明也需遵循规律而行。
律法改革初步完成之后,赵启便开始着手进行神庭时代的第一批觉醒者选拔。
这些觉醒者将成为神庭时代的基石。
他们会被派往四天门进行驻守,成为第一批人神,镇守南天门,以防止妖兽作乱。
随着四天门被彻底贯通,神庭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
律法的完善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基础,因此虽然两年过去,律法仍旧没有完成修订工作,但赵启也并不着急。
因为赵启深知律法的重要性,他知道宁可在修订律法的过程中浪费一些时间,也千万不要将不完善的律法推广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