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吗,大明的属国又怎么看大明?”
萧风点点头:“当然要有说得出口的道理。
大明要出兵接应土特部族,道理就是:武装撤侨!!”
众人都是一脸忆逼,什么意思?五个什么装的什么推什么车走什么桥?嘉靖同样也是一脸憎逼,但他比别人都先反应过来,身子前倾,双眼发光的看着萧风。
“师弟,这可是仙界中的词语吗?”
萧风点点头:“不错,仙界中也是有国别之分的。
也并非凡人是国家的,神仙就是世界的挪个国家的人飞升成仙,自然还是要做本国的神仙的。
但也有一些情况下,会飞升到其他国家当神仙的。
第一类的是因为飞开的路不是止路,靠歪邪道飞开,中国的大庭不要,就只能飞去其他国家了。
不过这种靠歪门邪道飞升的,就是在别的国家当神仙,也只是个二等神仙,并不被本地神仙尊重还有一种是因为其他各种原因,到了其他国家当神仙的,并且呆的时间很长,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这一类的神仙,就叫做侨,因为是我华夏之地出去的神仙,所以叫做华侨’。
这些华侨''虽然生活在别人的国度,但与华夏还是心血相连的,与那些邪道飞升之辈不可司目而语。
当他行们被本地神仙欺负时,或是遇到危险时,华夏的关庭也是会派人去救助接应的。
为了保护这些华侨,华夏的天庭往往会派出神仙军队协助撤退,这就叫武装撤侨。”
徐质疑道:“武装撤侨,对大明来说有什么好处?你却是只字未提啊!!”
萧风正色道:“第一,武装撤侨可以增强华侨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离开大明,向外开疆拓土。
土地本是无主之物,谁在这片土地上呆的时间久了,慢慢这片土地就有了主人。
说到底,一片土地归谁所有,短时间内看武力强弱,长时间看的,却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数,汉人生活在华夏土地上,中间也曾遭遇过数次少数民族的统治,为何最终总能夺回土地和权力?就是因为人口。
汉人人口多,又通过汉文化不断吸纳各个民族的人纳入汉人范畴,所以不可断绝。
大明有联邦众国,要想真正让联邦与大明血脉相连,逐渐融为一体,华侨就是关键。
若是大明百姓知道即使身处大明之外,只要不背叛大明,仍可获得大明的保护与支持,他们就会勇于出发。
若是大明对身处大明之外的百姓不闻不问,任其生死,百姓就不敢走出大明。
更有甚者,走出大明后,也将对大明毫无挂念。”
徐播撇了撇嘴:“按你的意思,大明还要靠这些百姓去为大明开疆拓土不成?太可笑了吧。”
萧风笑了笑:“可笑吗?汉人原来的疆土能有多大?如今的大明有多天?你真以为全是靠兵马打出来的??就如今日之草原,若是没有那些汉人北出长城,扎根在草原上,逐渐与蒙古人相融合。
等到大明稍一衰弱,或是蒙古人再次强盛,必然会再起战火,分崩离析。
关外女真也是如此。
名义上夺取一个地方,只要兵马杀进去,把旗子插上就行了。
可实际上要夺取一个地方,需要让这个地方生活你的子民才行。
土特部族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当年蒙古铁骑横扫大片的土地,建立国家,统治各地。
可结果呢,到最后他们在各地的统治都被推翻了,地盘原来越小,最后只能蜷缩回草原。
因为他们的人太少了,分散到各个地方,又没有强大的文化去融合当地的民族,这是必然的结局。”
徐阶接过儿子的话头,他倒不会为了反对萧风而反对,而是从更实际的角度提出质疑。
“萧大人,你所说的好处,已经很清楚了。
可坏处也不能不考虑啊。
罗刹是大国,锦衣卫方面也有对罗刹国的情报,之前在关外和宣大一线,也与罗刹国交过手。
总体来说,大明虽未吃亏,但胜得也并不轻松。
这件事若引起罗刹和大明的全面开战,是否值得呢?老夫之意,大明不出兵,但若土特部族能够逃入大明境内,大明可予以收容庇护。
罗刹人若要追入天明境内,则天明与其交战,有理有据。
而且在天明境内,占据主场之利,胜算也高。”
这番话要比徐的高明许多,而且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萧风也收起笑容,郑重以对。
“从兵法的角度来说,徐首辅的主意十分高明,毫无问题。
若是儿年前,我也一定赞成这么做。
可如今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建议出兵,因为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战斗,还是一场政治战斗。”
徐阶没有反驳,只是看看萧风,等看他做出解释,萧风点点头,用手指向北方。
“大明刚收服草原不久,蒙古各部族对大明虽然敬畏,但程度还不够深。
若有外来力量挑唆,未必不会生变。
而且虽然大明对草原免了税赋,蒙古人对大明朝廷有好感,这好感也还不够深,需要继续加强。
大明派兵去接应土特部族,一来让蒙古人看到大明的霸气和实力,让他们不敢心生要念。
二来让蒙古人从心里感觉,大明确实对他行与汉人一视同仁。
大明连千里投奔的土特部族都如此保护,何况他们呢?十金买马骨,则大下骏马蜂拥而来。
这土特部族,就是天明收服游牧民族的千里马骨头!”
又到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科普时间这次是开玩笑的,干金买马骨的故事,毕竟是太出名了,不知道的人应该很少。
科普也是要有底线的。
所以为了不摸骂,我决定把这个故事用最简短的文字描述出来,不耽误大家的时间。
战国时燕昭主要广纳贤才,郭给他讲故事,说有个国主想买于里马买不着,手下说他能找到,于是拿了国王的一千金买了一个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