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多,对后勤的压力也就很大。
所以客观来说,双方各二十万大军抵在前面,压力更大的反而是罗刹国人,他们才是真的劳师远征。
环视众人,朱景洪接着说道:“刚才我说,攻敌之所必救,他们的必救之处,便是其押送的粮草!”
柳芳问道:“所以十三爷的意思是,咱们要去偷袭敌方粮道?”
这个策略可谓是烂大街,老实说确实算不得高明。
朱景洪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明白自己若不能说服众人,那么此前的铺垫就显得很傻。
“若是断了他们粮草,他们要么撤要么决战,对否?”
众人点头,但都认为做到这一点难度大,所以心中仍是不以为然。
“问题关键就在于,如何能袭得他粮道,如此方能逼得他们提前决战,亦或是让他们继续退走!”
众人继续点头,但仍是保持着沉默,显然是等朱景洪继续说。
“而继续往西,敌军补给越发容易,我军则更为艰难,此消彼长……占这一城还重要吗?”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在离大明近的地方,尽快与敌军决战,如此取胜把握才大!”
朱景洪神色严肃,沉声说道:“断了他们的粮草,就能逼他们决战!”
这一刻,众人总算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是断敌军粮食逼其尽早决战,才让能己方占据更大优势。
虽然这个道理说得通,但还是那个问题,想要打击敌军粮道,是非常困难的事。
“敌军也存着这般念头,前些日子所动方向,皆欲袭我粮道!”
听到朱景洪这样说,众人就更觉得没戏了,但还是安静的听着。
“所以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要如何掩盖真实目的,令敌军疏忽而后伺机而动!”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在我看来,说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更简洁!”
“我们该如何明修栈道?然后才能暗度陈仓?”
“攻打乌城,就是明修栈道,我们要久攻不下,再露出一些破绽,吸引敌军不断袭扰,牵制住他们的眼睛!”
“而后再派一偏师,直接翻山越岭插向敌后,伺机一举拿下敌军粮草!”
“当然,我们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拿下敌军粮草之上,敌军赶赴而来的偏师,也可作为我等围杀目标!”
“总而言之,无论逼敌决战,还是围杀其进扰偏师,归根结底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杀伤其有生力量!”
占不占地盘,在朱景洪看来无所谓,只要把敌人杀得少了,那地盘自然会是自己的。
为说明这一点,朱景洪又提问道:“诸位再想想,即使咱们打下乌城,又能如何?不过是多占一座城而已,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强行攻城,一定会死很多人,关键是耗费时间还长,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买卖。
讲完自己所思所虑,朱景洪舒展眉头,神色轻松道:“诸位,我的话说完了,你们有什么意见,就在这里说出来,我一一解答!”
眼下议的是二十万大军,接下来的作战方略,关乎甚大众人不敢怠慢。
所以这个时候,没有人再装糊涂,而是认真开始思索,并打算提出疑问来。
朱景洪果真一一回答,给出的说法都有道理,众人也都一一被说服。
在此过程中,朱景洪展示了自己的决心,也把压力传给了众位将领,让他们务必要执行好此番方略。
半个时辰后,对于战略问题的讨论结束,接下来便是具体战术的商讨。
这一番讨论,足足耗去了一个时辰,才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具有可行性的诱敌欺骗战略。
“诸位,方略已定,便要义无反顾,坚决执行!”
“谁若怠慢,贻误战机,军法无情!”
再度给众人施加了压力,这次长达三个小时的会议便正式结束。
为防消息走漏,作战方略的知晓范围,包括朱景洪在内也仅有八人,并且不会再往下继续传达。
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存在部下不理解的情况,所以朱景洪又发下一道军令,向前线二十万大军传达,务必严格执行命令的要求。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在修整完毕之后,明军开始着手攻城,近乎一半大军围上了乌城。
虽然是佯攻,但也做出了很大声势,然而初期并未取得效果。
一连打了七八天,敌军都未再进行袭扰,这反而显得极不正常。
可在第九天,敌军一支骑兵忽然杀来,成功袭击了明军靠西一处军营,烧掉了不少粮草。
似乎是尝到了甜头,在接下来的十天之内,准噶尔先后又有两支骑兵杀来,都各自取得了一些战果,但也在明军追击下遭遇了损失。
五月初十,攻城已进行了二十天,乌城还之内已是千疮百孔,这全都是明军火炮的战果。
但距离拿下城池,也还有不远的距离,好在攻城各部损失极小,只是消耗了不少炮弹。
和在海上作战一样,为了尽可能节约炮弹,朱景洪又命人制作了投石车,毕竟塞外最不缺的就是石头。
对乌城内的狂轰滥炸,几乎每天都没有停过。
转眼又是十几天过去,明军根据准噶尔军队的袭扰,重新调整了防御点位,哪知在东面又被人寻着破绽,突袭之下损失了不少粮草。
开战前后一个多月,总体而言明军进展为零,反倒是不断被人偷袭得手,损失称得上极大。
军中上下,皆有哀怨之声,形势可以说不太好。
但那是普通人的视角,在朱景洪和一众高级将官们看来,掌握主动权的机会或许要到了。
时间很快来到六月上旬,准噶尔两个万骑,外加罗刹国第四胸甲骑兵旅,合计一万五千骑再度悄然东进,他们的目标是乌城以北的几座军营。
几座军营合计兵力只有五千,孤悬在外临近没有支援,他们一万多骑若能骤然发起进攻,一战而下难度不大。
在康斯坦丁看来,只要这么一点一点削弱明军,最后的胜利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