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6 章(2 / 3)

他白着脸打了个冷颤,悄悄朝离自己最近的小厮拼命招手,示意对方快把自己背回去...这个赵二郎,太可怕了!

速战速决后,李世民看也不看那些一瘸一拐逃窜的人,检查一遍现场后,就不疾不徐理了理衣袍,拎着装满酒的葫芦回到家中。

半夜,他做了一个无比清晰的梦。

梦里是个大白天,路上却少有行人经过,十五岁的赵时明被一群人捆着手脚系上绳头,丢进了一个幽深的废井里。

一道陌生而年轻的声音,持续在他脑海中回荡着——

你想去告官?呵呵,在这宜阳县里头,几年就换一茬的官人算个什么东西!赵子苏你给我记住了,在咱们宜阳县里头,只有金桂巷的谢家和我鸿福巷的薛家才是真正的主人!你们赵家这支早就失势了,自古落水的凤凰不如鸡,你往后再敢多管闲事,要是你老娘和祖母要出些什么事,可千万不要后悔...

李世民骤然睁开了眼。看来,今晚这一架,还是打得太轻了。

...

气得快发疯的薛季阳可不这么想。

虽然小妾们为他生了一堆儿女,可他唯一放在心里的也只有发妻生的这个嫡子。

孚哥儿傍晚一回家就发起了高热,到现在都没醒!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亲自带着一纸状书和族人,来告赵家二郎仗势欺人当街行凶。

赵子瞻一听这状词也快气疯了,虽然他们赵氏这一支缅怀先祖以武立国,要求子孙必须习武传承,但他家二郎,绝不是仗着点拳脚功夫欺负人的孩子!

薛家出示了小厮的证词后,李世民却是一脸无辜的表情,

“薛员外,我昨日下值后去陈记铺子打了壶酒便回到了家中,并未再去过别的地方,更没碰到过薛公子,此事你尽可去调查。”

说到这里,他愈发无奈起来,挽起完好无损的手臂给他看,

“而且,你不会真以为我能一人对战二十二人,还能在半炷香的时间里把他们都打伤了,自己还能毫发无损地离开?如果是这样,你可真是太高看我了。”

公堂上的崔仙芝肃着面容,衙役们纷纷摇头,稍微有点打斗常识的都晓得,就算让大宋最厉害的大将军来,也做不到“在半炷香的时间一人对战二十二人还毫发无损”,更遑论赵二郎这个十七岁的斯文孩子,他拿什么做到?

这摆明了就是薛家在蓄意诬告!

薛季阳昨晚在儿子床前守了一整晚,本来就头昏脑涨的,出门前他让人写了状书和证词抓着就走,压根没来得及看。

他听李世民这话说得实在荒谬,就狐疑地接过来一看,登时傻眼了——

这是什么鬼!

昨日背孚哥儿回来的小厮,不是说他主仆二人好端端的走在路上,就被赵时明冲上来一顿打吗?

怎么今日被管家拉来作证的小厮,却说“公子带着我们共计二十二人正在街上赏花,赵时明不知从何处窜出来,不分青红皂白就对我们一顿拳打脚踢,约摸半炷香时间就把我们全给打伤了”?

这胡言乱语的,别说衙门的人不信,他自己也不信啊!

薛季阳虽料定此事必有蹊跷,但眼下这证词,不管拿给谁看都是薛家在诬告赵时明,自己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他到底在商场浸淫多年,当即恭恭敬敬带着族人朝知县告了罪,又一脸诚挚地对李世民道了歉,就匆匆撤诉带着状书离开了。

下午,许芸知晓这场“乌龙案”后,气得饭都没吃几口,薛家简直是欺人太甚!

吃完饭,刘玉碧把她喊到里屋,“芸娘啊,咱家素日跟薛家无冤无仇的,他们今日这般诬陷二郎,恐怕是知晓那个案子他兄弟二人出了大力气,如今大郎有朝廷官身薛家不敢怎么着,我只担心二郎出门有个什么事...”

说着,她翻开褥子露出床架上的暗格,摸索着取出一个小匣子,递给许芸一个细细的绞丝金镯子,

“你明日买菜顺路把它拿去典了,西边的石铁匠手艺最好,赶紧让他打一把最利的好匕首,料一定要用足,让二郎往后好带着防身...不管怎么说,伤了歹人总比被歹人伤了强。”

许芸把金镯子放回没剩几件首饰的盒子里,劝道,

“娘,我手上有钱,这事哪能用您的嫁妆?您放心,我明日就去找石铁匠。”

刘玉碧坚持要把金镯子塞给她,“你先拿去典了,还有桩事得尽快办,前几日就已经满两个月了,二郎还没亲自去道观还愿呢,你明日再多买些上等的香烛和供品回来,二郎那边我去劝...”

本朝从宫中到农家都十分笃信道教,上等的香烛也售价颇高,许芸只好应下接了过来,婆媳二人又絮絮说了会儿话。

被赵子瞻拉来偷听的李世民,站在窗棱下忍不住红了眼圈。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前几年这个家里刚失去顶梁柱赵令淞,今年又遇到了原主病逝。

好在自己及时来了。

一个活着的赵时明能为这个家带来欢乐的寄托,一个死去的赵时明,却会迅速让婆媳二人的生机日渐衰败。他也曾当过父亲,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

赵子瞻低声劝他,“二郎你看到了吗,祖母和娘都盼着你亲自去还愿的,你从前不肯踏进道观半步也就算了,这趟是必须去的,不然香烛和供品可就白买了...”

他还要再劝,李世民却从善如流点头,“好。”

赵子瞻忙刹住话头,“啊?!二郎你..难道现在也开始信神仙了?”

李世民听了这话突然福至心灵,眼中璀璨一亮,有了!

既然当今那位官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如今宜阳县的困局,何不用他尊奉的“神仙之道”来破解?

造作局能用“宜阳灵气充沛”的说辞为百姓带来灾难,他们自然也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而道观的那位青云道长,当日既然肯为走投无路的平民赐下改名符篆,可见是有悲天悯人之心的。

他必须试上一试。

...

第二日一大早,李世民先到县衙把计划告诉了崔仙芝,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