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动等自然灾害。而大祸,指的是整条铺子走水遇匪等祸事。正因为主体保管修缮得更好的铺子,赁户日常担的风险会更小,所以租金也更贵。
如今别的铺子安然无恙,只有这一间铺子门板被砸了,自然算是“赁户保管不当”。
话音一落,许多店主就急匆匆转身往自家铺子跑去——当日租下铺子后,官府确实派人来宣读了各种律法,就有这一条,还让他们画了押的!赵二郎今日若不提,他们早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张家女店主愣住了,很快显然也想起了这事,她一骨碌起身扑到丈夫身上又挠又骂,
“都怪你这烂良心的,这下你高兴了?你肯听我的退完租就走人,哪有这祸事?我打死你打死你....”
平白得到二十两银子,她本想拿到钱就赶紧走的,偏这死男人非说既然收了钱,就帮人家把事情办得漂亮点,没准还能再得些赏钱。于是昨晚捱到戌时后,他非拉她来铺子前。夫妻两个抡着铁锤忙活了整整大半宿啊!
气死了!
李世民听着对方气急败坏的辱骂,眼中飞快闪过一抹犀利。
众人也不傻,这下谁还看不出来,门板就是这两口子砸烂的?在一片“真缺德”的唾骂声中,许芸高兴地端起茶狠狠喝了一大口,果然二郎一来,事情就解决了!
那姓张的男店主本还嘴硬,非嚷着要去衙门,又被妻子扇了几耳光后,终于老实下来,答应找张木匠来看,麻利赔了等值的门板钱。
女店主自知理亏,怕被他们抓去衙门追究责任,连押佃钱也没再开口要,就火急火燎拉着丈夫往城门方向跑了。
人群散去后,张木匠好心提醒他们,在新门板做好前,这铺子是不能往外租的,旧的也别急着卖,先凑合着撑一段,等新门板送来了,他再把旧的拉回去帮他们免费做几条板凳。
虽然这么一耽搁,至少要损失一个月的租金,但牙行的人说这铺子很快就能租出去,许芸婆媳也就只能释然了。
李世民眼中却升起了冷峻,今日这事必有主使,对方一击不中岂无后招?自家铺子恐怕还会生出事端。
他垂下漆黑的锋利眼眸,约摸已猜到对方是谁。
...
李世民没想到的是,只过了短短两日,青云道长就派人来告知:已准备妥当,随时能配合县衙设局。
设的是神仙之局,也是救民之局。
无论此局成与不成,总要让朝廷和造作局那帮人的嘴脸暴露在全县百姓面前。
如此一来,既能让百姓感念青云道长的功德,也能拉拢田地众多的大户与县衙结盟。
于是,崔仙芝当日就命人,把造作局那封“找来道长勘察宜阳山水灵气最为充沛,要求全县田地在四月底前完成改种白鹤果”的公文,原封不动刻印后逐级通知出去,还在县衙外贴了朝廷要求补缴税粮的告示。
这两个从天而降的噩耗,很快传遍了宜阳县每一个角落,不管是穷人还是富户,这下全都蔫了气。
税粮一事大伙一直暗暗悬着心,眼下真等来了,倒也不算太震惊,但把禾苗秧苗拔出来,重新改种白鹤果是什么意思?
仙鹤吃的果子既然能在山地种植,何苦非要来占大伙吃饭的田地?
先前好不容易盼来种子顺利抽芽,不管有田没田的人,谁不盼着今年风调雨顺大丰收?
别的不说,只要本地的粮食丰收,县城里没地的人家平日买粮也能便宜些,毕竟省了运输的脚力钱。
而且,蔡相公上台后数次调整了粮钱绢匹的折变比例,到时如果拿钱去抵税赋,可比直接交粮食要贵上十多倍。
提出这法子的人,简直是造了大孽!
还没等农人们悄悄商量出法子来,第二天,宜阳各处的田地大户就齐齐赶来了县衙,恳求崔仙芝帮大伙想想办法,去州里走走路子。
崔仙芝一脸为难地拍了拍桌子,“造作局既然发出了这封公文,可见州里长官也是知情的。其实对州里来说,比起本县这点粮食,能为官家的仙鹤种白鹤果更是天大的福气。”
大户们一听立刻就懂了,是啊,辖下县城能为官家的本命仙鹤种仙果,对州里来说只有好处,哪能有什么坏处呢?
今年宜阳就算产不出粮食,长官们也能让大伙改用现钱去折变缴纳,他们该收的税赋可是一分不会落下,到头来承担这一切的,是全县的百姓。
可造作局那封公文里,只字不提“赔偿”二字,到时拿什么去交税纳赋?
大户们是有钱,真要吃下这暗亏也饿不死,可自古以来,越有钱的人自然把钱看得越重,越不喜欢吃什么暗亏。
大户们呼啦啦全跪了下来,大喊着“崔官人最是爱民如子,定不会眼睁睁看着我宜阳全县步入绝地,还请官人为民做主啊”,大有崔仙芝若是不应下来,他们就赖在衙门不肯走的意思。
崔仙芝这才“无奈”地让众人签下一份“恳请朝廷酌情补偿粮食”的请愿书,称会将此事上奏朝廷。
大户们为打动修道的官家,还纷纷咬破了指头按上了血手印,官家素来仁善,反正又不会为一封血书就降罪于他们。
打发走大户后,崔仙芝翻着洇干了血手印的请愿书,这下是真高兴地看向李世民,连连称赞道,
“时明之智,果然远在我之上也!只希望这趟真能两难俱解!”
如果按他的性子,当日一接到公文,就会将造作局枉顾民生的行为与他的不满之意,写成奏章直接派快船北上呈君,劝官家别听林灵素那妖道花言巧语。
可李世民制止了他,还想出了这么一个弯来绕去的计划——
让他先放出消息,拿到宜阳县大户们画押的请愿书,再写上一封“臣虽有心助力官家修仙大业,怎奈造作局坚称此番改种白鹤果乃是为国效忠,官家并无补偿之意,一时百姓惊惶失措唯恐皇恩不再,臣斗胆恳请官家拨粮南下”的要粮奏章,连同请愿书一起加急呈往京城。
如此一来,崔仙芝就成了体贴道君仙名的忠臣,纵便有让官家不虞的“要粮”之举,那也是被民众血书逼迫的无奈之举啊,归根到底,不也是为了保全官家的清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