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江山,天可汗的称号,可都是唐太宗亲自领兵打出来的啊,可见他的用兵之道是何其的精妙绝伦!只要他能拿到这部兵法精髓用心研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一定能跃而成为当世第一名将,到时,什么“种家军”、“呼家军”、辽国人、西夏人,在他面前不都得乖乖俯首帖耳?燕云十六州,在他面前也不是手到擒来之事!
那样的场景,会是何等千秋万载名垂青史的辉煌荣耀时刻啊,他做梦都想达成这样的成就,而这卷让他魂牵梦萦的兵法,眼下已经出了皇室宗庙,来到青州了!正因为这样,他才愿意主动低头来找李世民握手言和,还让刘泌昌暗示对方:只要他愿意把这卷兵法借给自己抄摹一份,他甚至可以不再计较李世民今日对自己所有的不敬。
这种事关“尊严"的让步,对大宋最高军事长官童太尉来说,也算得上是生平第一回了,可惜对李世民来说,这种交换条件简直如同儿戏。
所以李世民提出了另一个交换条件:只要他们答应立刻把青州的粮价压到80文一斗,自己就愿意把这卷兵法借给童太尉观摩几天。
然而面对他的这个要求,一开始还声称“要用太宗兵法造福大宋万民"的童贯却立刻就拒绝了,还说如今北方到处的粮价都在飞涨,就算他身为朝廷的太尉,也无权强行命令那些粮商降价一一
摆明了,他就是不肯承认青州粮价是他们在背后操纵的。
既然谈不拢,李世民也没心思再跟这伙人虚以委蛇,立马就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等二人离开后,李世民把那个精美绝伦的匣子放到了案桌上,饶有兴致地取出那卷带着岁月痕迹的《太宗兵法》轻轻翻开,只见第一页写着一一
朕每计之,必有成算,为君者受命于天,当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在外将领,仍受君命;内臣监军,可防兵变;临阵授图,无往不利…(1)
李世民一脸不敢置信地忙把书页阖上,先举目去远眺的夕阳洗了洗眼睛一一
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君王身在千里之外,竟要求将领必须听命于他?!临阵授图又是个什么鬼?他又收回目光,重新翻开这卷兵法的扉页细细看,确实是写着《太宗兵法》没错啊。
可他敢保证,自己绝不可能用这种乱斗乾坤的兵法去打仗!难道,这些大宋朝的士大夫不但喜欢造谣他霸占弟媳,还喜欢暗中抹黑他的军事能力?
正在他翻来翻去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脑中突然哗地闪过一道灵光:
这大宋朝的第二个皇帝赵光义,庙号不也叫太宗吗?哦,看来赵氏皇族之所以会把这卷兵法供奉在宗庙,供的并不是兵法本身,而是写兵法的宋太宗啊。他一脸嫌弃地把这兵法重新丢回匣子里,不懂装懂,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贻笑大方耳!
不过这是皇帝御赐的“皇家珍宝”,绝不能随意毁弃,下值后他就提着匣子回到府邸,随意找了个角落塞了进去。等他练完一套剑法沐浴出来,清凉的月色已经洒满了整个内院,虫鸣声也骤急骤缓地在院落四处响起。这是一个颇为诗情画意的夜晚,但忧心着粮食一事的李世民并无这份闲情逸致,他回到书房铺开了纸,准备找薛季阳先支取五十万贯来买粮。
就在他提笔蘸墨之时,外面突然传来一连串“不咕不咕"的鸟叫声,李世民立刻眼睛一亮,放下笔朝院门疾步走去。
这是上回他跟长孙无忌和屈突通约定好的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