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淀粉一抓已经软了,辣椒又软又辣,肉香和辣味儿全都在面里,上面还挂着汤,并不湿得过分,也不干得噎人。
一筷子吃进嘴里,有面有肉有菜,这在街头支个摊子卖焖面炒面也好呀。
日后租了铺子,没准儿还请人帮忙,难道还真守着个铺子不干别的营生了?
家里兄弟姐妹六个呢。
面条是辣的,辣得崔如英鼻尖出了汗。
…….
崔如英发现自己偏爱面食,不管是包子还是饼子,都喜欢,吃米饭的时候得配着下饭的菜吃才好吃。相比于炒饭,也更喜欢菜多味道浓厚的炒面焖面这些。香,真是太香了,蒜解腻增香,但偶尔咬多了会辣得耳朵疼。
一小碗面还不咋够吃,不过还得吃晚饭呢,晚饭崔如英等着许娘子回来才吃。
依旧是炒面,不过小厨房是用河虾仁儿炒的。一个个虾仁儿不算大,但春日里的虾鲜得很,连虾头虾壳儿弄出来的油,也全进了这份焖面里。这份焖面看着颜色金黄,汤汁都裹在了面上,配着酸辣爽口的小菜,样子也好看极了。
这个油还是赵大娘看着崔如英炸葱油时想出来的,这个时节有点活虾不易,味道鲜美不说个头还大呢,所以虾头虾壳全给炸了。
炸出来的虾油颜色金黄,虾头也脆生生的,虾头自不会给陆云蓁端去,这调了调料,由院子里丫鬟们分了。许娘子的饭菜一如往常,瞧这碗面金灿灿的,还有好些虾仁,闻着香,光看着也让人食欲大增。哪怕她不吃那个,闻着香味儿,也觉得今日的饭比往常好吃。
吃着饭,母女俩也有说有笑的。
自从田娘子来了之后,许娘子也不会多看半个时辰了,两人都是老实性子,只偶尔迟个半刻钟,倒也无妨。许娘子觉得现在很是轻省,也不会夜里皱着眉头睡。嘴上说着多看会儿无妨,可真按规矩来,许娘子还是很高兴的。
许娘子还问了问崔如英今儿在学堂咋样,崔如英把今天学的《三字经》给许娘子背了一遍,许娘子听完笑了笑,“不错。”
说完,许娘子笑了笑,只不过这笑容太过短暂,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许娘子想起儿子在家中,忍不住在心里叹气。崔如英哪儿能看不出许娘子想什么,吃了口香喷喷的虾仁儿面,说道:“娘,如今家里有了银子,不然也让大哥去读书吧。”
家里只要少不了她的,别人如何崔如英不管。崔大郎能读些书,改换门楣,对她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就算考取不了功名,也能增长见识,说不准以后生意做大了。
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眼界,老实本分固然好,可总得去高处看看。
许娘子却道:“再说吧。”
家里是赚了些钱,可是钱禁不住花销,家里孩子多,挤在三间房里,先得要置办宅子,如今城南宅子也得七八十两,每月家中也有花销,彩礼钱更要攒着,还有四郎五郎,虽然还小,可也得准备着。
二丫三丫也得备些嫁妆。
家中人就这么多,做个小摊子顶了天了,每日赚的有数,等入了夏或是入冬,生意还不知如何呢。读书一年银子不多,家里现在是给得起,要是长久读下去,还有笔墨书本的花销。
这些才是大头。
若是读得好,以后还供不供了,越是读得久,花的银子就越多。
许娘子能看出崔如英喜欢读书,自然也能看出大郎喜欢。若读个两年再不读了,她都不知怎么和儿子开口。崔如英又吃了一口面条,面条里面夹着虾仁儿,她道:“娘,要不然咱们租个铺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