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735章 事故调查的事儿还没完,随车吊的设想,贾家要当缺粮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5章 事故调查的事儿还没完,随车吊的设想,贾家要当缺粮户(3 / 4)

家很多,所以街道上采取了优先给缺粮户供应粮食的策略。

所谓的缺粮户性质跟贫困户差不多,不过要求比贫困户更高,要求是真正吃不饱饭的人家。

每个街区分到了十几个缺粮户名额。

因为能拿到免费的粮食,这些缺粮户名额就成了香饽饽。

贾家得知这事儿后,便找到了易中海,希望贾家能够成为缺粮户。

四合院里,虽然扶贫基金解决了几户人家的生活问题,但是还有好几个缺粮户。

这大院里的住户都看着呢,易中海也不想犯了众怒。

“你是大院的一大爷,谁家是缺粮户,还不是你家说了算?”

“老嫂子,如果是以前,或许我就把这事给你办了,可现在有李爱国那小子盯着呢。”易中海无奈地说道。

贾张氏见易中海不点头,暗暗给秦淮茹使了个眼色。

此时一大妈正在收拾屋子,秦淮茹很热情的走过去,笑着说道:“大娘,我帮你吧?”

“诶,这怎么好意思呢。”一大妈有点受宠若惊了。

“这有啥,在我跟东旭的心中,你就跟我们的亲娘差不多。”秦淮茹嘴上说着话,忙活了起来。

她特别卖力,先是将地面清扫一遍,又擦桌子,帮着整理床铺.

最后还把脏被单子丢进搪瓷盆子里,端着盆子去水池旁忙活去了。

一大妈这辈子无儿无女,还是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

“多好的孩子,还是我的儿媳妇就好了.”

她小声嘟囔一句,走出里屋劝说易中海:“老易,贾家的日子确实难过,他家就贾东旭一个人拿工资,四张嘴巴吃饭。小秦还怀了孩子,就算是给个缺粮户也不过分。”

说着话,一大妈冲着易中海眨眨眼。

意思很明显,要是贾家缺粮食的话,贾张氏肯定还会跟易中海借粮食。

易中海也觉得秦淮茹是个好儿媳妇儿,犹豫片刻点点头:“我还需要跟老刘,老阎他们商量一下。”

“害,他们两个肯定听你的!”贾张氏闻言大喜。

拿到了缺粮户的名额,以后每个月能白得二十斤棒子面。

那些棒子面能拿到鸽市换成精白面。

白面馒头太香了。

第二天一大早,易中海拿着名单找到了刘海中和三大爷。

刘海中看到贾家在名单上,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三大爷却皱起了眉头,说道:“老易,咱们大院里比贾家困难的人家可有好几户呢,你这样做不太合适吧?

就像前院的老牛家,他家的日子可真是不好过。”

易中海心里暗暗埋怨三大爷不懂事,嘴上却笑着说:“判断一个人家是不是困难,很难有个绝对的标准。

老牛虽然没正式工作,但他在粮站扛大包,谁知道他有没有偷偷夹带粮食呢?

别看他们一家人整天喝稀汤寡水的,说不定晚上关起门来在屋里啃白面馒头呢。

咱们身为四合院管事大爷,要为街道办严格把关!”

此话一出,三大爷顿时哑口无言。

毕竟他也没办法拍着胸脯子保证老牛绝对没有夹带粮食。

“行了,老阎,咱们都是多年的老兄弟了”

刘海中提醒了三大爷一句,三大爷犹豫片刻,只能点了点头。

“既然你们两个都没有意见,那咱们晚上就走一下流程,召开一场短会,把贫苦户名单,给大院住户们公布一下。”

易中海把名单收起来,让一大妈挨家挨户去通知大院的住户们。

这时,李爱国正好推着自行车从家里出来,准备去机务段。

一大妈正在和住户们说着事情,看到李爱国,笑着打招呼:“爱国,晚上记得回来参加大会。”

“又开会?什么事儿?”李爱国诧异。

许大茂正端着饭碗,笑嘻嘻地帮忙解释道:“还能有啥事,肯定是缺粮户的事呗。

昨天晚上我可看到贾家的人都跑到易中海家去了,这次的缺粮户名单啊,说不定……”

许大茂虽然没把话说完,但住户们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知道了,一大妈,我肯定准时参加。”李爱国冲着一大妈点点头,推着自行车往外走。

刚出四合院。

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爱国,等等。”

扭过头去,只见前院的牛大叔追了上来。

“老叔,您有事儿?”李爱国对牛大叔素来很尊敬。

当年,前身的老爹受伤在家养病,经常要去医院。

那时候家里的钱都花光了,连平板车都坐不起,是牛大叔到隔壁借了倒骑驴,送老爹去医院的。

后来老爹四处求医问药,牛大叔只要有空,就会主动帮忙。

“爱国,我……我……”

牛大叔跑到李爱国面前,脸色涨得通红,嘴唇张了几下,却没能说出一句话。

李爱国知道牛大叔是个不爱求人的性格。

他曾听老爹说过,牛大叔是东北人,解放前曾经在山林里打过鬼子。

只是他当时只是给队伍帮忙,而且队伍后来也散了。

当年的情况也搞不清楚了,所以没有被列入相关名单。

要是换做别人,肯定会去找有关部门,要求调查当年的事,给自己争取应有的待遇。

就算是没办法拿到编制,也会有生活补贴。

但牛大叔却说,那时候全国都在打鬼子,他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该做的事。

他当初打鬼子的时候,从来就没想过要什么待遇。

并且,像他这样的人很多,要是人人都去要补贴,那将是巨大的负担,咱们还拿什么搞生产?

“老叔今儿要求你件事儿真是没脸讲诶。”

牛大叔一个能扛得起两百斤重麻袋的汉子,此时说起话来支支吾吾。

李爱国笑道:“是不是缺粮户的事儿?”

“你也知道了?”牛大叔惊讶。

李爱国道:“缺粮户每个月能分到二十斤棒子面,再加上您在粮站扛包挣到的工钱,应该够一家老小生活了。”

“可我家没在缺粮户名单上。”牛大叔无奈地叹了口气。

“……什么?!”

李爱国瞪大了眼睛。

牛大叔的媳妇常年生病,他有四个儿子,都在上学,还有一个失明的老娘。

当初李爱国就想把牛大叔家列为扶贫基金援助对象。

可牛大叔是个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